特朗普的大法官提名引爆三個戰場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9月26日正式提名48歲的聯邦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法官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接替一周前去世的自由派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

提名公布後,參議院負責提名審核聽證的司法委員會主席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隨即表態,計劃在10月12日開啟聽證,10月22日舉行委員會投票。

雖然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26日尚未確定這一時間表,但從共和黨和白宮的協調程度來看,這已經基本上獲得黨內認可。

美國總統提名48歲的女性律師巴雷特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儀式頗為隆重(請點擊放大觀看):

+3

也就是說,參議院共和黨人很有可能會趕在大選投票前舉行委員會和全院投票,之後再由特朗普任命。而特朗普9月23日已明確提到,他希望在11月3日前任命大法官,以便保守派主導的最高法院能夠對爭議大選結果做出裁決。

共和黨這般在大選前突擊提名、甚至全院投票的做法,讓民主黨非常憤怒。民主黨一致主張在明年新總統上台後再推進相關議程。接下來1個月,華盛頓圍繞大法官的提名將有三個戰場,兩黨黨爭將進一步撕裂美國民主政治和社會。

第一個戰場:參議院選舉,墮胎等分裂議題將被聚焦。

大法官提名戰為參議院35個席位的改選增添了變數,迫使尋求連任的參議員候選人和選民不得不考慮和大法官裁決相關的議題,比如墮胎合法性問題。這是提名戰牽動的第一個戰場。

按照2016年大選結果,參議院改選席位歸屬和總統大位歸屬基本一致。民主黨參議員候選人必然會借大法官提名,鼓動自己選區的自由派和温和保守派選民投票。此次共和黨要想確保參議院領導權,就要保住當前控制的23個席位,借大法官提名為自己助選。在改選的席位中,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右翼參議員柯頓(Tom Cotton)和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很有可能連任。他們均支持就提名人選速戰速決。

格雷厄姆曾是特朗普批評者,2016年和2018年都曾提到,「如果總統任期最後一年出現大法官空缺,應該由下一任總統負責提名」,現在食言也是出於個人政治利益的考量。如果特朗普連任,他還有可能出任司法部長。

温和派共和黨參議員柯林斯(Susan Collins)的席位風險大,原因之一就是她曾支持保守派大法官卡瓦諾(Brett Kavanaug)的提名,選區選民對此持反對態度。所以,為了連任,她支持由11月3日大選的勝出者提名補位大法官。另一位反對選前提名和投票的共和黨參議員是穆爾科斯基(Lisa Murkowski)。她今年沒有選舉壓力,但支持女性墮胎權力。

已故大法官金斯伯格靈柩在美國會供公眾瞻仰,系首位獲此殊榮女性(請點擊放大觀看):

+3

共和黨當前在參議院佔53票,如果民主黨想要阻止投票,至少需要4名共和黨人倒戈,因為在投票持平的情況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作為「參議院議長」也有關鍵一票。搖擺票之一的羅姆尼(Mitt Romney)雖然經常批評特朗普,但他9月22日表態支持投票,部分原因也是看到黨內一邊倒支持投票的現實。

第二個戰場:司法委員會提名聽證會,兩黨脣槍舌劍之舞台。

根據國會研究服務處(CRS)的數據,自1975年以來,參議院審核並通過大法官提名所需時間平均在70天左右,最快的一次是1993年金斯伯格的提名,花費了43天。從特朗普提名開始,大選前僅僅剩下30多天的時間,加上國會尚有疫情救助議案、政府開支議案等處理,參議院對特朗普提名人選的審核難免被指倉促。

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聽證會將是「風暴中心」。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作為該委員會成員,必然會發揮自己法官式詰問優勢,阻撓該委員會的投票。這也是全院投票前,兩黨脣槍舌劍的一個高潮。

第三個戰場:借提名戰拉選票,力爭下一任總統歸屬。

過去數月,特朗普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的選戰主要圍繞新冠疫情、經濟困境、種族歧視、社會治安等話題展開,但都未能改變彼此民調差距。而大法官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經濟和疫情因素的影響。

在自己選情乏力、民調落後的情況下,特朗普必然會通過提名年輕女性保守派大法官來為自己助選,鞏固基本盤的同時,力求擴大自己的票源。尤其是那些反對墮胎權、支持擁槍權的中低層白人選民,最容易受到特朗普的鼓動。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16年公布的出口民調,特朗普的多數支持者認為大法官提名是決定他們投票意向的最重要因素。

左翼參議員沃倫9月26日明確表示,應該在下任總統上任後再提名大法官人選。(AP)

和關注最高法院意識形態傾向和基督徒傳統倫理議題的共和黨人相比,特朗普更關心此次提名短期內對他連任選情的正面影響。特朗普在大選前提名,參議院必然會利用多數席位的優勢,加快通過提名,促使新的保守派大法官上任。如果此次大選出現爭議性投票,雙方任何一方發起訴訟,最高法院有可能會做出有利於特朗普的裁決。

拜登也希望藉助反作用力,擴大自己的選民陣營,包括爭取更多温和保守派的支持以及鼓勵更多自由派選民投票。9月26日,拜登在聲明中批評巴雷特法官「有不同意美國最高法院維持『平價醫療法案』決定的書面跟蹤記錄」,可能幫助推翻最高法院的這項裁決。

美國民意多數支持由大選後的新總統提名大法官人選。在金斯伯格去世後的第3天,路透/益普索(Reuters/Ipsos)的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反對特朗普和參議院共和黨人強推大法官人選的做法。62%的美國成年人,包括半數共和黨人,支持大選結束後由新總統提名新的大法官人選。自由派人士對最高法院進一步右傾的擔憂加重,也會促使更多人投票。

而根據美國廣播公司和《華盛頓郵報》9月25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57%的美國人支持由今年大選勝出者提名新的大法官人選,只有38%的美國人支持由現任總統特朗普提名並由這一屆參議院投票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