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碳或難出口中國 澳洲應藉機反思如何應對全球減排大勢

撰文:陳放
出版:更新:

彭博社10月12日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官方口頭吿知中國發電廠和鋼廠停止使用澳洲的煤炭,並將這一舉動歸因於中澳關係惡化,中國政府「懲罰」澳洲。對此,中國官方並沒有回應,也沒有明確的禁令出台。同時,澳洲貿易部長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和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也否定了這一禁令,稱沒有證據表明這是出於政治動機,對煤炭運往中國的限制很普遍,尤其是在鋼鐵廠和公用事業公司已經用盡國內配額的情況下。

儘管中國政府和澳洲政府官員並沒有出面證實所謂禁令的存在,但是部分西方媒體和研究機構仍進行了各種臆測。美國之聲(VOA)直接將中國對澳洲煤炭的禁令理解為「新興貿易戰的一部分」,並稱澳洲呼籲對新冠肺炎疫情進行全球調查的舉動惹惱了中國。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所長、前澳洲國防情報高級官員舒布里奇(Michael Shoebridge)認為,中國政府此舉是向澳洲施加更大的經濟壓力。

當然,也有媒體意識到以上種種臆測毫無根據。英國媒體《衛報》就發表文章稱,中國對澳洲煤炭失去興趣與外交無關,僅僅是市場動態。文章認為,在圍繞中國及其終止煤炭進口的一些「瘋狂評論」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市場動態,即中國長期經濟政策發生了改變,這是導致中國減少進口澳洲煤炭的主要原因,澳洲的鐵礦、鋁土礦也應當對此保持警惕。

中國進口煤炭主要來自澳洲、蒙古、俄羅斯等國。(路透社)

澳洲政府和煤炭開採企業確實應該關注中國政策的變化,這將決定澳洲煤炭產業的興衰。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消費和進口國,中國消費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煤炭,每年產出的煤炭是澳洲的近8倍。同時,中國是澳洲最大的煤炭出口國,每年約有四分之一的澳洲煤炭(以動力煤和冶金煤為主)流入中國市場。可以說,澳洲煤炭需要中國,而中國並不一定需要澳洲煤炭。

近年來,中國正在積極響應國際社會對低碳減排的呼籲,大力發展新能源,降低煤炭等非清潔能源的使用。根據《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吿》,2018年中國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8%,提前達到了2020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國際承諾。9月,中國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目前,煤電佔中國總髮電量的60%以上。如果想要實現碳中和就必須減少煤炭發電量,增加新能源發電規模。因此,業內人士普遍預測,中國即將推出的「十四五」規劃將令新能源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光伏和風電發電規模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戰略規劃部主任何勇健表示,未來清潔能源供應主力來自風電和光伏,即使不考慮2060年「碳中和」因素,2050年中國電力總裝機量的三分之二也將來自風電和光電。

近年來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逐漸成為新能源技術實踐的重點方向。(新華社)

事實上,致力於減少煤炭消耗量的國家並非只有中國,很多有能力為節能減排做出貢獻的國家都在付出行動。為了落實《巴黎協定》中的節能減排目標,歐洲各國政府已經相繼列出放棄煤電的時間表:英國決定在2025年前關閉所有煤電設施;法國計劃到2021年關閉所有燃煤電廠;芬蘭打算到2030年全面禁煤;西班牙電力集團計劃到2020年完全關閉燃煤電廠;荷蘭將從2030年起禁止使用煤炭發電。

因此,澳洲應當看到中國經濟低碳發展的決心,合理調整能源發展戰略。根據數據網站Worldometers,截至2016年,澳洲擁有已探明煤炭儲量1,596.34億噸,約佔全球已探明煤炭儲量的14%。2018年,煤炭一度成為澳洲出口額最大的商品。然而,化石能源是大自然數十億年的積累,用盡之後便短時間內無法再生,出賣化石能源的發家道路必然無法持久。考慮到全球發展清潔能源的大趨勢,澳洲必須早做打算。

作為一個發達國家,澳洲在科技、工業等方面相較於其他資源型國家更有優勢,也更有能力轉換髮展模式。因此,澳洲政府以及企業不應該計較眼前的蠅頭小利,而應該響應國際社會節能減排的號召,順應低碳發展的潮流,轉變發展思路,在清潔能源領域發揮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