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2020|百年最大憲政危機迫近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美國民主制度是靠「紳士」風度維持的。當這一套制度遇上撕破政治正確遮羞布、拒絕承諾和平權力交接、不斷無端攻擊選舉制度的特朗普,兩百多年來東拼西湊而成的總統選舉機制,就迎頭撞向前所未見的挑戰。

在11月3日大選前的最後一里路,拜登民望領先,頗有大勝之勢。可是,除非拜登在選舉當晚憑靠投票點的選票就已能用壓倒性的優勢遙遙領先,讓共和黨無從爭辯,否則隨後從司法機關、各州政府到美國國會的多方爭鬥似難避免。

選前鋪墊選後訴訟

「去中央化」是美國投票制度的一大特色,全美總計有超過一萬種有不同規章的投票管豁權,無人能夠一一明瞭當中細節。其優點在於選舉難以被操控,而缺點卻是變數極多,每一點都可讓有心人用作爭議之由。

在選舉之前,共和、民主兩黨就已經對各州的投票操作提出了大大小小逾兩百宗訴訟:內華達州的共和黨人不滿該州在疫情下向所有活躍選民寄出郵寄選票;賓夕法尼亞州有共和黨人提出各種有關代收選票的爭議、有民主黨人要求郵寄選票應由政府預繳郵費;艾奧瓦州則有共和黨人對三個縣發起起訴,原因是選民的名字和地址被預先填寫在了郵寄選票申請書上。

10月26日,美國最高法院就威斯康星州點算選舉日後才收到的郵寄選票問題作出判決,駁回延後限期的安排。保守派大法官卡瓦諾(Brett Kavanaugh,右)在其判詞中指此舉是為免選舉日後才收到的選票會扭轉選舉結果。(GettyImages)

是以,為了挑戰各地選舉結果,這些針對各項選舉規章的法律訴訟,從選前便已經開始鋪墊,也勢必會延展到選後。

投票日後遲遲未有結果

那麼投票當日呢?在社交距離的防疫措施之下,本來已可預見選民大排長龍、票站效率低落等現象。在此基礎上,共和黨競選團隊更計劃組織5萬名觀票者監察15州票站,再加上特朗普對QAnon、Proud Boys等極端組織的默許,1982年至2018年間一度被間接禁止的恐嚇選民行為,也可能在各地票站發生,此等潛在衡突更將阻礙選舉進行。

目前,不同民調都顯示民主黨人遠較共和黨人傾向使用郵寄投票,過去早已存在的「藍色轉移」(Blue Shift)現象料將更為嚴重:在密歇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威斯康星州等關鍵州份,選民通過郵寄方式投出的選票,很可能要待到現場選票之後才被點算,或導致特朗普出現「先勝後敗」的情況。

9月底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一場Proud Boys集會之上,參加者在示威之前跪下祈禱。(GettyImages)

由於郵寄選票點算較慢,而且多個州份都認可在大選當天或之前寄出、卻之後才收到的選票,特朗普的「先勝」階段可能會長達數周。自行宣告勝利、呼籲結束點票、質疑郵寄選票造假,繼而藉此提出法律爭議,甚至聯結州內黨友不承認選舉結果等局面,都將有可能一一上演。

本年紐約州聯邦眾議院第12選區初選的一宗民主黨黨內爭議,提供了一個值得警惕的案例:根據點票現場記者的觀察,在雙方陣營代表的仔細監督下,點票人員每天只能驗證並點算數百張選票,整個初步點算過程超過一個月。

到12月初,如果即便美國最高法院介入各種點票爭議都仍然未能解決所有紛爭,無法確立明顯的勝選者,各州政府及其州議會的黨籍分佈便將成為下一戰場。

搖擺州議會與州長之爭

美國總統大選由選舉人團決定。根據美國《憲法》第二條,各州須在其議會所制定的方法下委任選舉人。雖然目前選舉人皆由普選產生,可是萬一普選結果有爭議,州議會就可藉此憲法條文自行選出選舉人。某些共和黨控制的州議會甚至可能行政機關未完成點票,或未能解決點票爭議之前,先行決定該州由特朗普勝出。

本年提早投票選民極多,在選前一個禮拜已有超過2016年總投票人數一半的選民完成投票。(GettyImages)

問題在於,在密歇根、北卡羅來納、賓夕法尼亞、威斯康星等4個關鍵搖擺州,共和黨雖然控制州議會,其州長卻是民主黨人。不排除這些州的州長與州議會各自向聯邦提交選舉人名單,引發直接的憲政爭議。

類似情況在1876年發生後,國會於翌年通過《選舉計算法》(Electoral Count Act),希望能提供清晰的爭議解決程序。然而,這個被廣泛視為意思不明的法律卻使得爭議更難解決。

《選舉計算法》訂明,如果州議會在選舉人於州首府會面推舉總統的當日(本年為12月14日)前最少6天對選舉人票作出「最終判定」,國會就必須以之為該州的選舉結果。可是,該法又訂明當一州作出最終判定之後,該州州長須以州印蓋章,將最終判定的證明書送到美國國家檔案局局長手上。

難題是,如果州長拒絕送交證明書,州議會對於選舉人票的最終判定還有效嗎?法律於此未有明言。除非最高法院突然插手釋法,否則各方只能等12月14日大限一過,將所有爭議交到國會之手。

總統選舉的爭議如果未得先行解決,最終將由下屆國會決斷。(GettyImages)

國會勝負決定白宮誰屬

明年1月6日,下一屆的國會參眾兩院將在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的主持下點算各州選舉人票。在此,只要有一位眾議員和一位參議員共同對任何一州的選舉人票提出質疑,兩院便皆須各自考慮爭議,任何爭議的最終決定也皆須兩院分別通過。

所以,如果民主黨在本次大選中從共和黨手中奪回參議院,那麼無論選舉人票爭議如何,只要爭議進入國會裁定的環節,拜登即當選無誤。然而,如果共和黨繼續保有參議院多數的話,便將是前所未見的爭議。

在特朗普與彭斯任期按憲法規定於1月20日中午屆滿之前,如果兩黨同意選舉人票未能決定結果,或者特朗普和拜登都未正式獲得進半選舉人票,,眾議院將有權以各州一票的方式選出下屆總統,而參議院則有權選出下屆副總統。

目前,雖然民主黨擁有眾議院多數議席,可是共和黨卻在50州中的26州擁有多數議席。如果此分佈不變,特朗普將可藉此連任。目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據報對此已有準備,正針對性地爭取奪得多個州份的聯邦眾議院議席多數。

如果總統和副總統職位在1月20日懸空,料將作為眾議院議長的佩洛西將宣誓就職。(美聯社)

然而,如果兩黨各執一辭,堅持各自不同的選舉人票點算結果,那麼據憲法,1月20日起總統與副總統職位便會懸空,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將宣誓就職總統。此後爭議如何解決,則未有先例可循。

綜上所述還沒提及兩點情況。一是特朗普任內締造的六比三保守派多數最高法院敢否介入干預國會運作;二是兩黨民眾的反應。出自法律人員的自重,大法官們或許都會持中而行,然而在黨派仇恨正濃的美國,兩黨支持者恐怕在特朗普「先贏後敗」的選舉爭議初見之際,便已開始在街頭打鬥,並隨着各項後續爭端愈演愈烈。

回望2000年總統選舉的佛羅里達州點票爭議之時,美國尚有民主黨候選人戈爾(Al Gore)等人呼籲支持者不要上街,並以大局為重接受最高法院判定。如今,在「紳士」面紗被撕毀後的美國政壇,一場稍有爭議的選舉卻或觸發於法無解的憲制困局,而街頭上充滿熱血的民眾更可將美國推到無從管治之境。至少目前,「內戰」已經是兩派民眾頻頻談及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