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印度與華府頻見合作 中國有否誤判「龍象之爭」?

撰文:蕭予
出版:更新:

10月27日,美國和印度簽訂「基本交換與合作協定」(BECA),在某種意義上這或許表明,美印已經形成了一種同盟關係。今年6月15日以來,中印邊境爆發嚴重衝突,雙方關係由此陷入對抗,邊境持續膠着。中美關係維持高壓,印度對於美國的「印太戰略」已經展露出了極大興趣,由此中國將面臨一個怎樣的外部環境,印度為何改變了一直以來的不結盟立場。圍繞以上話題《香港01》專訪了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林民旺。此為第一篇。

01:你曾提到,6月15日中印在加勒萬河谷爆發的衝突是四十年以來最嚴重的邊境衝突,中印關係走到了十字路口,甚至可能進一步朝着敵對的方向發展。此外,隨着中美矛盾升級,美印在防務上逐漸走向更具實質性內容的「天然盟友」,但顯然,依附於美國,成為美國的實際盟友也並不符合印度的國家利益,印度這樣做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林民旺:其實中印邊境對峙問題不是今年才出現,而且這次的長時間僵持也是有其特殊背景的。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印度這次在邊境上的強硬和「漫天要價」,以及它所採取行動的動機並不僅是為了邊境問題而來,它的更大目的還是以此向美國遞投名狀。就像洞朗對峙一樣,美國看到印度在「對抗」中國方面的戰略價值,隨後就啟動了印太戰略。

美國務卿蓬佩奧和妻子10月26日抵達印度開始訪問,在此期間蓬佩奧表達了對因加勒萬河谷衝突死亡的印度士兵的哀悼引發中國強烈不滿。(Reuters)

新冠疫情以來,印度外交的大戰略發生了變化。在邊境對峙爆發之前,印度就採取了一些反華措施,經濟上同中國脱鈎的表現尤其明顯。印度的策略,實際上想要把中美關係再往前推一步,也就是把中美關係推到一個更敵對競爭的狀態,然後印度就可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現在印度實際上是站到美國一邊,至少在戰略上明確選擇美國,推動美國對華強硬,當然在對外行為中再用一些外交辭令來掩蓋。

對印度而言,中國是最大的敵人。雖然印度也不喜歡美國,但它更願意藉美國來對抗中國。只有中美競鬥加劇,中等國家的戰略價值才能擴大,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這是今年以來,印度戰略思想轉變的結果,表現就是要在對華政策、邊境問題上採取強硬姿態,印度並不打算在邊境問題上讓步。它們一切行為背後都是這一戰略轉變在支撐。

01:過去美國希望拉攏印度,但印度都對此態度謹慎,作為不結盟運動的發起者,印度也一度避免成為大國的附庸,尤其是成為美國的附庸,是什麼促成了印度轉變立場?

林民旺:關鍵取決於這個國家對於中國對其利益的威脅程度的判定。無論是長遠還是當前,印度對於中國的判斷都是它的頭號威脅國家,印度追求印度洋是印度的洋,認為它在這裏應該佔據支配地位,但隨着中國入場,印度逐漸將中國視為威脅其地位的存在。今年9月10日,美國與馬爾代夫簽訂了一項防務協議,印度對此表示十分歡迎,同時印度還歡迎美國與孟加拉國發展關係。在過去,印度一直將孟加拉國、馬爾代夫等南亞小國視為自身的勢力範圍,對於其他大國力量在該地的滲透多有不滿。

但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後逐漸擴大了地區影響力,印度的危機感越來越強,強到可以允許美國進來以阻擋中國。這是印度最大的一個思想轉變,印度即便不喜歡美國,但是卻想要借助美國的力來對付中國這個所謂的「頭號敵人」。

01:在你的觀察中,印度具體在哪些方面得出結論,認為與中國的利益衝突已經到達可以捨棄不結盟立場的程度?

林民旺:這是一個很主觀判斷的問題。過去中印確實有很多合作,冷戰後,每一屆印度政府都追求同中國擴大經貿合作。莫迪在第一任期時還強調要吸引來自中國的投資,但現在他的口吻已經完全變了。這個轉變,外界很難捕捉到具體的原因,我們不知道他的認知是從哪裏開始轉變,但可以看到,他的行為已經變了,不再提過去所謂的戰略平衡和吸引中國投資。

現在的問題是,印度將所有的內外部問題都歸咎於中國。這就和人際關係一樣,進入了一種微妙的敵對狀態,一方還沒完全反應過來就被另一方當作了敵人。

+2

1998年,印度前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George Fernandes)在公開演講中聲稱,中國是印度的頭號敵人。在過去,中國一直推動和敦促印度方面不要公開這麼表述。但是,中國可能也不夠重視印度領導人這麼表態的內在心態,其實這是印度人一直以來的真實想法,只不過在當下是更為明顯地表露出來了。因為中印的實力差距不斷擴大,再加上中國的外交有所作為之後,至少在印度看來,這種威脅感越來越強。

你要問我,印度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烈的威脅感?我很難回答,就好比在邊境的對峙問題上,印度方有20萬人,中國才幾萬人,而且中國的對印政策並沒有出現變化,但印度偏偏卻製造一種氛圍,說中國馬上要打印度了,或者在他們眼中,中國是一定遲早要打他們的。

在我們研究中印關係的中國學者看來,根本找不到中國短期內對印度出兵和動武的動機和可能性,只要印度不觸及中國底線的話。所以,認知不對稱是一個重要原因,印度過於敏感,誇大中國威脅。另一方面,中國又好像有點過於不敏感。不過,最關鍵的問題還是雙方實力懸殊帶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