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美國大選2020:特朗普翻盤機率小

撰文:蕭予 戴侖
出版:更新:

美國大選即將揭曉結果,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的民調一路領先,也讓輿論更加看好他的勝選前景。相比之下,這一年以來,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的執政成績被新冠肺炎疫情沖淡,政治極化氛圍加劇,種族矛盾等激烈衝突一併出現。在對外關係上,特朗普將疫情歸咎於中國的策略,進一步惡化了中美關係。2016年的大選情況是否還有可能重現嗎?若拜登當選,他將面臨一個怎樣的美國和世界?中美在台海的博弈有可能失控嗎?圍繞以上問題,《香港01》專訪了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陳琪。此為第一篇。

01:目前拜登在各大民調中都處於領先地位,在一些關鍵的搖擺州,拜登的支持率也高於特朗普。可以說,目前的主流輿論比較傾向拜登勝選。但是2016的經驗也讓不少人對於民調的結果產生疑慮,再加上拜登兒子近日曝光的醜聞事件,大選可以說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你如何分析當前的大選局勢?

陳琪:其中涉及兩個問題,第一關於民調,第二是目前為止拜登的領先優勢能否確認的問題。11月3日,大選結果會揭曉,無非是誰贏了,或者陷入焦灼狀態,後者是最有爭議的一種情況。在大選前,出於謹慎態度,各界的預測都不會輕易斷言誰會贏因為隨時可能出現意外。

關於民調現下出現了一些陰謀論,認為民調結果是為了引導輿論,無法真實地反映選民的投票意願和態度,我認為這種看法缺乏依據,美國的民調技術,歷經多年實踐,儘管還存在一些漏洞,但不會有系統性的造假,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各個民調機構的差別在於,樣本可能不同,調查使用的問題不同。

很多人對於民調的質疑源於2016年的大選結果,但我恰恰認為,在此之後,民調機構更要提升自己的可信度,其實從2016年的普選結果來看,民調也是相對準確的。如果今年的大選結果,與民調機構的預測依舊相距甚遠,那麼民調的信譽肯定會受到進一步打擊,這些都促使民調機構努力捍衛自身信譽,提供真實的民調數據。

所以,民調機構如果真的在乎自己的信譽,對於今年的大選,勢必會盡量減少誤差,而不是選擇系統性造假來引導輿論。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大選的分析,除了民調之外,其他的工具無非是理論分析,如果說民調有誤差,那麼理論分析更是以主觀認知為主,基於某種邏輯推測出選民的意願,即便最後的結果是正確的,也只能說明你猜得比別人準而已。

我認為民調能夠預測大的趨勢,但不能預測小概率和偶然性事件。也就是說,民調基本可以劃分出候選人的基本盤,如某個州是堅定的藍州還是紅州,從而引出第二個關鍵問題,哪些州是搖擺州。

+1

搖擺州的選民中,拜登和特朗普的支持者人數不相上下,部分選民的態度並不明朗。這種情況不能證明民調是錯誤的,反而民調所展示的模糊狀況,恰恰是真實情況。現在的主流討論集中在,拜登是穩贏還是小贏,這是因為,在8個搖擺州中,只要拜登拿下一個,基本上就可以鎖定勝局,而特朗普需要全部拿下才有翻盤的可能。顯然後者的難度要大於前者。這也是拜登贏的可能性更大的原因。我認可大多數人的意見,也就是拜登贏的可能性高於特朗普。

大選前還有可能會出現影響選舉結果的事件嗎?我認為可能性不大,過去一兩周,已經出現了一些「驚奇」事件,如特朗普本人確診新冠肺炎,拜登的兒子曝出「電腦門」醜聞。但可以看到,這些事件對於選舉的影響有限。如果真的說有什麼事件可以完全逆轉選情,只有一種可能,就是爆發戰爭,而且還不是一般的戰爭,比如炸燬恐怖分子營地,隨便向某個小國的機場發射炮彈等等,而是與中國這樣的國家發生軍事衝突,發動戰爭的結果是什麼?特朗普本人可能也無法確認,但最直接的結果是,會影響選情。

不過這種可能性,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看不到雙方進行任何軍事動員,當然有一些軍事演習,台海地區出現了軍事的緊張局面,但說不上戰爭動員。所以,在目前的民調基礎上,拜登領先,一些與選舉有關的事件也沒有對選舉產生過多影響。再加上一些先期投票結果,普遍認為拜登佔優。從整體來看,出現意外的可能性比較小,特朗普要翻盤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01:民調在進行的過程中存在一種「拒答率」的情況,也就是說特朗普的基本盤可能不太願意表現自己的傾向。另外,可以看到,新冠肺炎作為一個突發事件,的確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特朗普的選情,與2016年相比,特朗普的基本盤是否發生了變化?

陳琪:我並不認同選民「拒答」民調這種情況,2016年的時候,特朗普的支持者不願意說自己支持特朗普,因為那個時候支持他是一種政治不正確的行為,別人會認為你是一個奇怪的人。我2016年的時候去美國調研,採訪了一些專家,從各種瑣碎的消息中可以感受到,大家都非常看不起特朗普,在美國自由主義的話語體系中,特朗普對女性和黑人的歧視,都是極大的政治不正確。

美國經歷了四年特朗普時代,政治極化現象進一步加劇,國內進一步突破了原來自由派知識分子營造的極端政治正確,突破了「不敢說話」的政治氛圍。也就是說,特朗普的支持者不敢表態的外部壓力已經不存在了。

美國6月份發生的示威活動:

01: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不是新冠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特朗普連任不會有太大懸念,在你看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於特朗普的選情到底產生了哪些影響?

陳琪:在這一點上我認可大多數人的看法,特朗普四年任期內最引以為傲的成績是經濟,他常以「一個成功的生意人」自居,認為美國的經濟比他上任前要好,就業率一路升高,股市也高漲,減税政策降低了企業負擔。從宏觀層面看,美國經濟狀況確實還不錯,但是新冠疫情讓這些成績幾乎歸零。美國沒有實行全面封鎖,但是經濟下滑是非常明顯的,可以說,新冠疫情對於特朗普的打擊是決定性的,這解釋了為何他要一直甩鍋,以及對中國生氣的原因。

01:美國的政治氛圍在特朗普任期發生了巨大變化,特朗普在選前快馬加鞭提名保守派的大法官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使得最高法院法官的意識形態向保守派傾斜,美國社會是否以此為標誌進入保守時代?

陳琪:我認為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裏,美國進步派的話語體系造就了一堆政治上的禁忌,使得美國少數人的權益凌駕於大多數人的權益之上,同時也導致了美國社會內在調整機制的缺乏。特朗普上台打開了這個調整機制的缺口,當然是通過一種破壞性、超常規甚至流氓姿態的方式。但不管怎麼說,最後的結果是局面被打破。

美國政治的鐘擺,在所謂進步主義的話語體系之下,製造了政治正確的氛圍,堵塞了美國人正常表達的空間,想要發聲的人不得不先考慮,我這樣說對不對,因為說錯話的後果可能就是丟掉工作崗位。對黑人權益的過分保護、在少數族裔、女性主義以及第三性等社會議題上的發展超出了很多人能夠接受的範圍,特朗普上台之後,政治鐘擺開始往回擺動。當然,巴雷特上台並不意味着,她能夠給美國社會帶來什麼,而是她成為了美國最高法院保守派力量佔主導地位的象徵。

這意味着,美國社會的鐘擺將再度回擺。美國社會確實需要新的調整,大多數人都能看到的一個結果是,政治極化下美國進步派知識分子營造的話語體系不得不接受衝擊和挑戰。

01:有學者認為,今年的美國大選,表面上是對特朗普的表決,但本質在於,選民們對於美國是要成為一個民族國家,還是繼續擁抱全球主義的投票。一直以來,美國都充當着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的引領者一角,特朗普上台之後,迴歸保守的勢力抬頭,這次大選就是美國做出選擇的時候,對此你怎麼看?

陳琪:其實這是舊問題的新包裝,關於美國是想繼續孤立主義還是重回國際主義,這是美國對外政策中的一個長期話題。特朗普治下的美國稍微往回擺了一點,他希望減少安全承諾,減少國外駐軍,少花錢,美國優先,體現了美國孤立主義思潮的回歸。

特朗普執政四年之後,美國國內的思潮也有了改變,美國政治精英們批評特朗普放棄在國際事務中的領導權以及對盟友的輕視,認為這大大削弱了美國在國際社會上的權威。在抗擊新冠疫情的問題上,美國完全沒有任何領導力,這是美國精英們不能接受的,這種回撤幅度太大了。

如果拜登上台,美國會捍衛其在國際機制中的領導權威,進一步捍衛所謂的自由主義國際體制。但是拜登的顧問們基本觀點是,美國之所以成為國際社會的領導者,最關鍵的還是國內治理,換句話說,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美國有着根深蒂固的國內問題,一些矛盾沉痾多年難以解決,如果美國的國內治理能夠得到顯著改善,國家實力增強,就能吸引別人向美國的戰略靠近。所以,如果拜登上台,美國不會退回孤立主義,另一方面也會加強自身實力的建設。其實美國的體制,很難進行實質性的社會改革,但精英們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無論是否能做到,關鍵在於,他們認識到了,比起打壓中國,更重要的事情在國內。

拜登的助手們,思想來源比較多元化,他們吸收了奧巴馬和希拉里的政策遺產,甚至糅合了共和黨中的傳統政治精英,還有一些是民主黨所謂的極端自由派。所以,若拜登上台,他的國際議程會以建制派精英理念為基礎,但是也會部分繼承特朗普的現有政治遺產,畢竟特朗普造成局面,他必須要面對,但他未必會捍衛。拜登可能會更強調遵守規則的中美關係,他的對華政策和國際政策相對而言更加符合建制派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