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再生變 聯合早報:墨西哥印度越南等國家短期獲利

撰文:佟西中
出版:更新: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原定於8日赴美展開第11輪貿易談判,外界輿論多數預期中美兩國將達成貿易協議。恰在此時,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發出威脅稱,從5月10日開始,美國對中國2000億美元的商品關稅將從目前的10%增加到25% ,令中美貿易戰陡然加劇。對此,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6日報道稱,多數國家的經濟與中美兩國密切相連,中美貿易戰使第三國經濟受損,但短時間有利於某些國家。

特朗普5日表示,本月10日將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稅率,由10%調高至25%。(資料圖片/路透社)

報道稱,日本智庫曾估算,自中美各自加徵關稅開始,截至去年10月,日本企業受到的直接負面影響約為533億日圓,雖然數目不大,但日本產業界更擔心全球貿易陷入混亂。

但有一些國家也能從中美貿易戰中獲益。首先是墨西哥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過去四年中國一直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其次是加拿大,墨西哥則排名第三。而據福布斯新聞網站報道,截至今年2月,美墨貿易增長3.36%。同時,美國對加拿大貿易則下降4.12%,對中國的貿易則下降13.52%。

二是印度部分產品取代美國向中國出口。2018年印度商務部曾表示,中國對美333種貨物加徵15%至25%關稅,給了印度100種產品在中國市場取代美國產品的機會。

三是越南或許是中美貿易戰最大的受益者。報道認為,美中貿易爭端是越南成為亞洲吸引外國直投最成功國家之一的主要原因。受美國政府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徵收額外關稅的影響,愈來愈多紡織和服裝行業等廠商從中國搬遷到越南,以躲避被美國加徵關稅。

《聯合早報》認為,中美貿易戰拖累全球經濟的增長,但短時間有利於某些國家。(資料圖片)

四是巴西和阿根廷大豆類出口從中美貿易戰獲得好處。中美貿易戰導致巴西大豆漲價,中國從巴西進口的大豆數量也大幅增加。數據表明,2018年6月,中國從巴西進口大豆從2017年同期的660萬噸增加到820萬噸。同時阿根廷也受益於中美貿易戰。阿根廷購買美國大豆後榨油,再把豆油賣給中國。

五是中美貿易戰打響後,中國增加了從卡塔爾、阿聯酋、沙特和科威特進口液化石油氣。伊朗是中國進口石油的主要來源地,但受到美國對伊朗制裁的影響,中國減少了從伊朗進口石油的數量,轉而增加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中國海關2018年11月底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10月,中國從俄羅斯石油進口的規模為平均每天139萬桶,但10月份從俄羅斯進口的規模達到每天173萬桶,與同期相比增長了58%。

報道認為,中美貿易戰不利於中美也不利於世界,但短時間有利於某些國家,從長遠看,中美貿易戰必然逐漸地拖累全球經濟的增長,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