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陽百歲冥誕將至 子女發長文祭奠

撰文:南希
出版:更新:

10月17日是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百歲冥誕,趙紫陽的子女為其撰文,文章記錄了趙紫陽的一生。

文章寫道,趙紫陽出生於河南北部的農家。文章稱,趙紫陽看不得別人受苦,對剝削、壓迫有着本能的仇視;他看不得不公不義,對苦難、人權有着天生的敏感。他在1980年代說過:「如果我們國家的人權不如人,是無論如何說不過去的。」

他有為別人着想的習慣,總是怕麻煩別人;他怕受到殷勤的侍候,會有如坐鍼氈的感覺。對奉承的人,哪怕是出於真心,他會神情尷尬;來探訪的故舊如帶着禮物,他會有受辱之感,卻又不知如何拒絕而不知所措;在眾人面前,說一些應景而無用的話,應該是高級幹部的基本功,而他卻覺得困難。

趙紫陽打高爾夫時的照片。(Reuters)

他的秘書在回憶文章中說:對諂媚逢迎的人,他感到難受;對彰顯權勢的行為,他感到厭惡。秘書感慨道:「高高在上、手握重權多年,權力怎麼對他沒有腐蝕呢?」

文章表示,對於權力,趙紫陽與其他一些人有不同的理解;他認為,天下是大家的,我們是為大家辦事的。他一生臨淵履冰,言行謹慎。但在泰山壓頂時,卻是咬定青山不放鬆。他說,因為「我們欠老百姓太多,我們正在還債!」

文章稱,中國向何處去?應該走什麼發展道路?國家似乎仍在搖擺。趙紫陽經過深思熟慮,認為:以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和鄧小平「改革開放思想」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是民族繼續前進的指導思想。這個路牌指引的,是一條能走得通的路。

中共在歷史上的經歷和起伏、經驗和教訓,為世界之僅有,既是包袱,也是財富。中共在文革、「批林批孔」、「批鄧」這些浩劫中,無形中錘鍊出了一大批「群眾運動專家」。趙紫陽曾要求各級幹部,「要具備在中小動亂中正常工作的能力」。今天回看,這些功夫,如能保留下來,對造就海晏河清、國泰民安的社會,是何等的福分。

趙紫陽與溫家寳曾在六四期間探望學生。(資料圖片)

文章提到,趙紫陽曾說:「君子動口不動手,一動手,打死了就沒有了。」後來,真的動手了,真的打死了。人心收服的努力、道義資源的培育、百家爭鳴的局面、政治改革的設計……全都化為烏有,「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真乾淨」。

文章表示,趙紫陽曾說道:「膽小的人有原則。」此話頗費解,因為是悖論;膽小的人,怎麼會有原則呢?後來我們明白,他說的膽小的人,是指不敢肆意而為的人。在眾所皆知的那件事上,他是一個「膽小的人」,他選擇了苦路,他懼怕那悠悠後世的罵名。

文章最後表示,趙紫陽的一生:學生時的熱血、抗戰時的艱難、建國時歡欣、饑荒時的迷茫、文革時的絕望、天府大地重生的喜悦、改革開放的豪邁、「八九」的痛楚以及晚年的沉思,這一切,早已是過眼雲煙,將慢慢地消逝在歷史長河的淌流中。唯有他以最後的行為,向中國共產黨人發出的呼籲,仍在迴響:我們希望改變中國,希望改變世界,為什麼我們不能改變一下自己呢?

1月17日為趙紫陽逝世,不少趙紫陽的舊部屬及親屬都會到他的北京故居致悼。

趙紫陽於1980年開始擔任中國國務院總理,1987年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被視為中共黨內改革派。1989年「六四事件」後下台,其後被軟禁在北京家中16年,直至2005年1月17日去世,享年85歲。趙紫陽與妻子的骨灰至今仍安放在寓所,每逢祭日及清明節等,各地維權人士及趙紫陽的舊部屬都會到其位於北京富強胡同的故居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