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中全會即將登場 外媒:中國需跨越三大「陷阱」

撰文:蘇米
出版:更新:

中國國慶70周年大閲兵之後的政治大戲,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即將上演。這場以研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等重大問題為主題而佈局新時代的大會備受關注。

香港01已在《中共四中全會時間臨近 將有哪些重要議題?》一文中綜合中共高層的動態分析指出,此次決定四中全會具體會期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極有可能在10月18日稍後召開,而這樣即可保證四中全會在10月下旬召開。

路透社10月14日發表文章稱,儘管六年前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搭建了四樑八柱,但眼下持續一年有餘的中美貿易摩擦懸而未決,在外部大環境趨緊、內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現實面前,如何佈局定調也使得十九屆四中全會備受關注。

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是習近平「二次改革」重要步驟和關鍵一環。(新華社)

文章表示,尤其當中國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時,「中等收入陷阱」的隱憂揮之不去,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似乎也驗證着發展國與守成國之間的「修昔底德陷阱」步步逼近,而涉及政府公信力的「塔西佗陷阱」也不得不防。

對此,專家們給出的建議是:要從以往重視「投物」轉向「投人」,在「六穩」之首穩就業上着力筆墨;讓好政策下沉改革落地以及更大力度對外開放,或許是中國跨越陷阱、實現結構轉型的最佳選擇。

「堅持擴大開放,與美國實行關門、砌圍牆、搞封鎖的政策不同,中國搞『雙開門』,既開更大的門走出去,也開更大的門引進來,包括引進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的企業、資本、技術、人才和各種創新資源。貿易戰打得越久,中國的開放效果會越明顯,人家封閉我開放也是一種競爭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首席專家陳東琪在接受路透專訪時稱。

這位學者表示,受貿易戰和世界商業周期雙重影響,中國經濟面臨新的外部壓力,今年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可能會低於上半年,但四季度因降準等政策刺激而企穩,全年增幅預計6.2%。「十四五」期間(2021至2025年)GDP增速預計會破6%,但並不存在經濟失速風險。

中國財政科學院院長劉尚希近日接受路透專訪時也表示,應對中國經濟轉型,中國宏調思路宜從「投物」轉向「投人」。中國現在已不再以經濟增速為目標,而是以就業優先為目標,增長也是為了就業,只要有了就業就有收入,經濟增速就是下來一些也不是很大問題。

外界預料中共四中全會在10月下旬召開。(資料圖片)

8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十九屆四中全會。主要議程包括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

9月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深改委第十次會議上強調,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確定的各項改革任務,前期重點是夯基壘台、立柱架樑,中期重點在全面推進、積厚成勢,現在要把着力點放到加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上來,鞏固和深化這些年來在解決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政策性創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給出中國現階段的工作重點。

對於外界最為關注的人事議題,預料出現較大變動的可能性不大。

今次不同於上屆受反腐敗影響不斷有(候補)中央委員落馬的情形。截至目前,十九屆中央委員會成員中,原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2018年10月份意外身亡;原證監會主席、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主任劉士余2019年5月份主動投案,隨即被給予留黨察看二年、政務撤職處分,降為一級調研員(正處級),其十九大代表資格也被撤,其中留黨察看處分便需今次四中全會追認。

總之,此次四中全會仍將會有中央候補委員遞補情形,目前中央候補委員中得票第一的為央企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正武(1963年12月出生)或將躋身中央委員。而得票第二的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磁彈射技術之父」馬偉明(1960年出生)。

另外,不會出現在中央全會公報中的「隱藏人事議題」還包括一系列重量級的人事任免決定。此前,全國各省區市數十省部級官員履新,消息稱四中後會有「一把手」任免消息公布。

其他議題方面,在香港局勢暫時趨於緩解並顯現逆轉迹象、中美貿易戰經過13輪談判顯現暫時性休戰局面後,北京可望在一種較為寬鬆的環境中繼續自己的既定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