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採訪兩會的央視日籍記者:來京圓喝珍珠奶茶心願 好喝到感動

撰文:吳子秦
出版:更新:

中國官媒「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亞洲非洲地區語言節目中心日語部」的日籍記者梅田謙,曾報道全國兩會。他近日接受《澎湃新聞》訪問稱,回顧自己當初到中國工作時,朋友曾疑惑,但家人聽到是去北京在國家媒體工作,認為「那就一定要去」。

從2015年到中國工作至今,在被問及他的「京式生活」時,梅田謙指他長期在北京生活,愛上了珍珠奶茶和豆漿。

梅田謙稱,「決定來北京的時候非常開心,當時有兩個心願終於可以達成了,就是喝豆漿和珍珠奶茶。以前來中國的時候喝到這兩樣飲品,好喝到感動。」

珍珠奶茶1980年代發源於台灣,是將以木薯澱粉製作的「珍珠粉圓」放入奶茶,製造特殊的口感,90年代傳到對岸中國大陸。然而在梅田謙到中國工作時的2015年,日本還沒有掀起珍奶熱潮。2019年以來,日本出現愈來愈多販賣珍珠奶茶飲料的專門店。

圖為珍珠奶茶。(示意圖/資料圖片)

指中國同事日語好 更懂「滋賀縣忍者」

梅田謙在訪問中談及在京工作經驗稱,同事的日語都很好,他們對日本文化的了解程度令人吃驚。「有一次大家在電梯裏聊天,一個中國同事問日本同事有沒有去過滋賀縣,日本同事說,聽說那裡的伊賀忍者很有名,而中國同事指出來說,滋賀縣的忍者是『甲賀流』,然後一句接一句聊了下去,中國同仁對日本文化和習俗真的非常熟悉,所以在單位,我也完全不會因為語言而遇到任何障礙。」

他又提到,到北京之後養成了散步習慣,因日本是汽車社會,「在老家大多是開車出行」,但中國很多人喜歡在早晨或飯後散步,「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梅田謙(中)和同事們一起做日語廣播節目。(澎湃新聞)

梅田謙覺得,中國的職場氛圍比較輕鬆快樂,大家能夠兼顧工作和生活。其製作的節目基本以促進中日友好為主題,「策劃案會提交給領導,他們會認真審閱後做出判斷」。而他會對中國人製作的日本相關策劃提出建議,他們也會認真接納,「在節目製作方面,我幾乎沒有感到有任何束手束腳的感覺」。

稱製作報道增日人對兩會親近感

梅田謙在京工作至今,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在兩會現場的採訪和報道。他稱,在央視歷史上,日本記者去兩會採訪屬首次,「每天都懷着緊張感。當時和同事一起商量要報道些甚麼,除了會議的內容和表決的政策之外,還想做些其他媒體做不到的內容——傳達兩會的幕後花絮,比如人大代表們從全國各省聚集到北京,大家住在甚麼樣的酒店,酒店設施如何,會場有甚麼高科技裝置等。」

他指,兩會往往給日本人一種嚴肅感,而他通過這種角度報道會議,有日本人反饋說感受到了親近感,令他很高興。

中日關係:圖為2018年10月25日,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中國國旗和日本國旗。(Getty)

認中日立場不同 但傳媒要帶動友好輿論

梅田謙說,中日兩國立場不同,擅長的東西也不同,但無論如何要儘可能增加兩國人民相互接觸的機會,應該為了這個目標而進行報道。雖然有一些歷史和政治問題,傳媒需要介紹的是,中國人珍視甚麼,日本人對甚麼感興趣。儘管無法做到盡善盡美,但要努力去做可以實現的東西。隨着互聯網的發展,自媒體等各種形式的媒體愈來愈多,傳統媒體的力量仍然非常強大,帶頭創造一種友好的輿論氛圍至關重要。

他一方面稱讚,中國的技術發展速度,指2015年他剛來時還沒有共享單車,如今已滿街都是,填補了「最後一公里」,且剛到中國的時候還是現金和電子支付並用,現已完全普及電子支付,而日本曾認為QR Code支付需要掃描裝置,不如IC晶片方便,現在卻也開始啟用QR Code支付。

另一方面他也直言,中日與其說有誤解,不如說還不夠了解對方。兩國環境和文化不同,更應該去了解對方所重視的東西。他提到,在中國的新聞中經常會出現「核心利益」這個詞,「涉及核心利益問題相互理解支援」,認真想想這真的非常重要——對方所重視的可能和自己不同,所以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考慮如何克服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