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陽人」基因與眾不同?張伯禮:確有人擁特定基因型而不易染疫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內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放寬後,感染人數激增,不過除了一眾「陽過」,至今未曾感染的人群也有相當數量,輿論關注這些「未陽人」是否已經感染過而不自知,抑或真的是免疫力高、身體好,甚至是基因與眾不同。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近日表示,的確有一些人擁有特定基因型,使他們更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張伯禮表示,在實踐中觀察到,由於新冠病毒感染力較強,是否染疫,與患者的身體因素關係相對較小,而與採取的防護措施是否完備、生活習慣是否良好關係更大。除了日常保護措施大都比較到位,能夠做到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等,在未感染人群中,還有相當數量者已完成了新冠疫苗和加強針的接種,對新冠病毒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降低了感染的概率。不過,感染後無明顯症狀或沒有及時進行核酸檢測,也是有可能的;不論是否「陽過」,都不能放鬆警惕。

至於「未陽人」的基因是否與眾不同?張伯禮解釋,的確有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白細胞表面抗原與病毒的結合能力有差異,部份能快速識別、快速清除病毒;部份則與病毒結合不佳,使其在體內更易複製傳播。

部份「未陽人」或擁有特定基因型。(VCG)

他又指,有專家團隊在對疫苗有效性的實驗數據分析過程中發現,白細胞表面抗原類型與新冠疫苗抗體應答和突破性感染風險之間存在關聯,反映確實有部份人擁有特定基因型,從而更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如HLA-DQB1*06等位基因。英國牛津大學一項覆蓋1076名新冠疫苗接種者的研究表明,在新冠原始株和Alpha變異株流行期間,攜帶這一基因的人感染機會為未攜帶者的63%。

與之相對的是,一些特定基因型,如HLA-B*46:01等位基因,則會使人更容易感染且發生重症。不過這些基因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攜帶者數量均較低,所以絕大多數人既不具有易感基因也不具有抗感基因。

此外,張伯禮表示,白細胞、干擾素、T細胞的相關調控,細胞的ACE2受體發生突變或者受體先天缺乏也可能會影響新冠病毒的易感性,從而降低感染概率。故部分人群能夠保持陰性並不能完全確定為基因因素,仍需要更多的實驗數據和臨床資料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