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行山】預防遠足中暑 由路線策劃做起 準備充足裝備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預防勝於治療,相比懂得處理熱病,更重要的是預防熱衰竭或中暑。如何在行山期間避免中暑?以量力而為作大原則,了解天氣情況,小心計劃行程,準備充足裝備。

行山遠足前應該留意天氣,若天文台發出酷熱天氣警告,代表戶外活動時熱衰竭及中暑風險大增。天文台還有一個炎熱天氣特別提示,在一些氣溫高、濕度高或風勢弱等的情況下,雖然未達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的水平,但若果行山人士未有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仍有中暑風險。

行山前記得上天文台看天氣:

除了氣溫外,出發前可以留意香港暑熱指數,該指數反映溫度、濕度、風速以及太陽照射的影響,如果高於30的話,代表暑熱天氣可能對身體有影響。

出發行山前得知天氣炎熱,首要衡量自己身體狀況,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在高溫下進行劇烈運動。小童、長者、長期病或高血壓患者,以及過胖人士都較易中暑。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在路線計劃上,可以選擇一些多樹蔭的路線,避免暴曬。(資料圖片)

選擇撤離點較多的路線

如果決定行山,則可以透過計劃行程,去減低中暑風險,例如選擇一些多樹蔭的路線,避免暴曬;選擇一些上落較少的山徑,減少體能消耗及出汗。此外,還可以選擇一些撤離點較多的路線,萬一身體不適,可盡快離開山野。

一些長期在山頂及山脊上行走的路線通常較少樹蔭,要在烈日下暴曬,例如西貢的蚺蛇尖,行山徑風化嚴重,沿路基本上「光禿禿」,所以在夏天的時候,那兒常有行山客中暑求助。又舉例說,位於大埔的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全長15.5公里,大部分路線沒有遮蔭,而且中途沒有補給及撤離點,另外西貢的長咀地處偏僻,來回程需要約20公里。因此,在炎夏時可以避免行這類行山徑。

船灣淡水湖郊遊徑路長又少樹蔭,避免在夏天去行。(資料圖片)
山藝教練梁百衡表示,夏天行山要避免中暑,事前的路程計劃很重要。(由受訪者提供)

山藝教練:最易忽視路程策劃

香港岳峰攀石會山藝教練梁百衡說:「最容易忽視的是路程策劃,以往有些意外,行長途的路線,在夏天對體能要求很大,但行山人士忽視了。冬天行可能沒有問題,但夏天就會突顯出問題,你的身體可能無法承受得到。」

梁百衡續說:「很多人是放假才去行,我們會叫這些做『周末戰士』,對野外環境認識有限,對路線亦未必清楚。坊間很多媒體鼓吹一些秘景、隱世路線,可能風景很優美,但叫得做秘景,相信行入去的距離都比較遠。」

可以選擇一些路上會有涼亭的路線。(資料圖片)

避免中午行山

在炎夏行山,應該預留較多休息時間及地點。設計行程上,可選擇較多涼亭等遮蔭設施的路徑,特別午餐的位置最好有遮蔭,方便長時間逗留,萬一天氣酷熱又暴曬,可以在此避過最熱的時間後才繼續行程。

梁百衡說:「夏天日照時間本身較長,如果是半日的旅程,一是早點出發,或者晚一點開始,例如下午2點後才開始行,避開烈日當空的時間。我日前做遠足領隊訓練,下午3點集合,行到晚上10點,之後過夜,早上6點再出發,行到12點完。可以避到就盡量避,我辦訓練課程都會避,更何況是普通行山!」

在夏天行山,可以盡量避免中午時分留在山上,可以選擇中午前提早出發,或者待中午過後才起步。(資料圖片)
在夏天行山,一定要帶備足夠的飲用水。(資料圖片)

飲酒會加速水分流失

此外,可以選擇有水源補給的路線,例如飲水機及汽水機,如果路上有士多或餐廳補給則更佳,但切勿直接飲用溪澗水止渴。可能有人覺得飲凍啤酒會解渴,但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飲品,會加速身體水分透過泌尿系統流失,增加熱衰竭及中暑風險。

裝備方面,穿上鬆身、淺色、通爽及方便排汗散熱的衣服,帶備闊邊太陽帽或太陽傘。梁百衡表示:「夏天行山通常會穿短袖衫,可以加手袖,再加頂闊邊帽,可以遮得到後頸。行叢林地區建議穿長褲,但如果行主要路線,可以穿短褲,行動力會快一點,就可以快點完成旅程。」

夏天行山流汗多,水分流失快,飲水是十分重要的。(資料圖片)
如用保暖瓶盛載冰水,在炎熱的戶外都能享用冷飲消暑。(資料圖片)

可用保暖瓶盛冰水

最重要的是帶備足夠食水,建議最少每人兩公升,還可以帶備電解質補充飲品,但實際還是看個人體能及路程。梁百衡說:「運動飲品可以帶,但不能只帶運動飲品,它本身有很多糖份,有時人體最需要的是水。」如有需要,可以帶備冰水。如用保暖瓶盛載冰水,在炎熱的戶外都能享用冷飲消暑;如果用不保暖的水樽亦有好處,間中可以用冰冷的水樽為皮膚降溫。

在夏日行山,可以帶便攜風扇,為自己製造涼風散熱;另外,還可以帶噴霧水樽或者噴水壺,在炎熱之時,向自己或同行人士噴水霧降溫。

在夏天行山,可以加手袖,再加頂闊邊帽,遮得到後頸。(資料圖片)
坊間有很多手提風扇,方便攜帶,夏天行山時不妨帶一把傍身。(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