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旅遊】血與汗的成長印記 十個踩車的少年 踏出奇蹟之旅

撰文:徐焌然
出版:更新:

抵着酷熱天氣警告,氣溫高達攝氏36度。走過首爾一望無際的大直路,不斷上山下坡,十個踩住單車的少年,遠赴韓國,挑戰3日150公里單車行。
流過血,連皮膚都曬傷,換來意想不到的成果。三天以來每人共踩164公里,是超額完成,也是他們一手一腳踏出的成長之旅。
青春怎會零創傷?

10名介乎10至15歲的青少年於8月中旬(12至16日)參加由保信慈善基金贊助的「夏。韓。單車初體驗 」,遠赴韓國首爾每人挑戰獨自完成超過150公里的單車路,出發前基金創辦人林國華更形容是次活動為「不可能任務」。

單車行於旅程第二日正式展開,參加者連同教練Stephen、助教(Morris)和兩名當地導遊,一行14人由汝矣島出發,挑戰漢江單車道中長達56公里的路段,途經盤浦大橋、三島、樂天世界塔等景點。當日首爾氣溫高達攝氏35度,更發出酷熱天氣警告,一班青少年「邊踩邊呻」,途中不乏怨言。

延伸閱讀:
【單車旅遊】十個去首爾踩車的少年 合力挑戰1500公里

三島曾為電影《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的拍攝場地,10名參加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打卡」機會。(徐焌然攝)
由參加者、當地導遊、單車教練所組成的團隊,於汝矣島出發,為一連三日單車行的起點。(徐焌然攝)
每逢到達外型酷似電話亭的認證中心,參加者都會停上稍作休息,並可以蓋印「打卡」。(徐焌然攝)
有點後悔參加這個單車團,在香港訓練都沒那麼辛苦,來到韓國發現落差很大,辛苦得多。
香港傷健共融網絡參加者 林奕婷
經過首日單車行後,林奕婷表明有點後悔參加這個韓國單車團。(徐焌然攝)
出發前教練表明韓國天氣比香港好,但原來兩地都一樣濕熱,一樣會出如此多汗。
香港傷健共融網絡參加者 林綽峰
+6

首日中途更有意外發生,助教Morris下坡時不幸倒地受傷,不僅手腳擦傷,下巴更一度流血不止。猶幸當時另一名教練Stephen有急救經驗,對Morris作初步醫療處理。雖然Morris最終需要送院治療,但大隊仍然能夠順利到達終點陵內驛,完成首日行程。

當Morris教練受傷時,一眾參加者不知所措,只能從旁圍觀。(徐焌然攝)
陵內驛風景絕美,首日旅程於此結束,參加者們不禁一覽北漢江。(徐焌然攝)

次日持續高溫,達攝氏36度,但一眾參加者「愈踩愈起勁」,上午9時從酒店往南漢江單車道進發,只用了1小時38分鐘便完成20.8公里,到達首個目的地楊平郡立美術館。與首日比較,一眾單車小將體力未有下滑,而且速度亦不斷提升,就連教練Stephen都大讚他們進步神速。

首日受傷的助教Morris,經過治理後「滿血」回歸。(徐焌然攝)
一眾參加者次日速度突飛猛進,連教練亦感驚喜。(徐焌然攝)
當地導遊相當友善好客,行程中途特意買來冰棒,為這班青年人消暑。(徐焌然攝)

下午雖然再遇波折,原本必經之路因大樹倒塌而封路,險些腰斬行程,但經過教練和導遊協調後,決定改路,最終亦能完成次日全程56公里。教練Stephen希望一班青少年未來不要輕言放棄:「沿途有許多波折,但願他們學懂,就算日後有任何突發事情,都要先嘗試,自己想方法去面對逆境,不要輕易放棄。」從單車鍛煉出堅毅精神,是歷練,也是人生重要一課。

因大樹倒塌,必經之路被封,令行程一度受阻。(徐焌然攝)
+7

與首日相比,一眾參加者明顯比較熟絡,彼此在休息時都會簡單互相慰問,幫忙斟水。學員林綽峰表示願意為其他團友走多一步:「雖然每天要踏很長時間,心理負擔較大,但也希望服務其他人。當其他人受傷時,看看自己有什麼可以幫忙,簡單如倒水、打開膠布、幫忙止血,已能幫助整個急救程序。」

林綽峰(左)於休息時為其他參加者倒水,盡顯互助精神。(徐焌然攝)
儘管有參加者輕微擦傷,仍無阻他們一起完成次日行程。(徐焌然攝)

路途至此,已經進入鄉郊山區,最後一日的單車路段才最辛苦。看似無盡頭的上坡,伴隨着崎嶇曲折的山路,有參加者直言中途不禁踩至「懷疑人生」。我們途徑康川洑、比內島、忠州等自然山水景點,64公里為三日之中最長的距離,沿途各人憑着意志一步步向終點邁進,教練們也不斷鼓勵。

「還有8公里!」

「最後20分鐘!」

衝至終點的一瞬,年輕人都沒有怎麼興奮,倒是Stephen教練振臂一呼,慶祝一連三日,合共1640公里的單車行終於完成。「想不到可以如此順利完成三日行程,每天我都擔心會有意外。原本我們打算每人只完成150公里,最終還踩多14公里,這趟旅程可算超額完成。」最後一天辛苦無比,但也總算在一眾年輕心人心中留下回憶。若不難行,又怎難忘?

第三天行程較多上山下坡,一眾參加者都格外小心。(徐焌然攝)
來到單車行程第三天,年青人們都捱著辛苦完成最後64公里。(徐焌然攝)
途中有團友不慎受傷,其他參加者已自動自覺作簡單急救處理。(徐焌然攝)

三日以來,可見一班年輕人進步良多。不但是單車技術,還是性格上、心態上,怨言逐日減少,互助漸多。Stephen教練大為感動:「在香港訓練時,他們都比較靜,不多談話。來到韓國之後,大家交流漸多,會互相了解彼此性格。」Stephen亦肯定他們日漸進步,「他們心態大有進步,首日他們會『淆底』、比較多怨言,但其後看見他們逐漸培養合作精神,有些會主動幫忙、有些會變得熟絡,這都是教練們出發前的願景。」

完成三日旅程後,Stephen對一班青年人的表現相當感動。(徐焌然攝)
+4

整個單車之旅,最令Stephen感動的是,一班年輕團友每日皆有成長:「團友受傷,他們現在會知道如何作初步處理,不會只站在原地等待教練,他們會主動輔助我,向傷口噴水、扶傷者坐下休息、再洗傷口。沒有人希望受傷,但受傷也是一個學習機會,令他們知道要怎樣冷靜地應對突發事件。」三日每人164公里的距離對這班還未成年的參加者確實是項大挑戰,但Stephen認為這次韓國之旅已磨練出他們逆境自強的性格:「最後一天上山路段的確有難度,但眼見他們即使踩到踩不下去,也沒有怨言,沒有放棄,寧願下車推上山,因為他們了解到困境要自己去面對,落後了沒有人會等待你。」韓國單車行匆匆完成,恍如白馬過隙,但這五日四夜所經歷的,或許一生受用。

沒有人希望受傷,但受傷也是一個學習機會,令他們知道要怎樣冷靜地應對突發事件。
教練 Stephen
五日四夜的韓國單車行,為這班參加者心內埋下成長的種子。(徐焌然攝)

「希望這趟旅程在他們心中播下點點種子。縱然今次單車之旅辛苦,但之後人生還有更多困境需要面對。」

若不曾走過,怎麼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