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彩虹道|手球人的痛感回憶 從石屎地翻滾到國際舞台

撰文:張倩儀
出版:更新:

【《01體育》從2月25日起,一連五星期推出「香港製造」系列,五組受訪者從我城每個小小的點,訴說關於「852」的信念。第三期,有手球港隊張敏珊細說在彩虹道手球場練出港隊打不死精神,從石屎球場向國際手球舞台出發。】
午後,彩虹道手球場空蕩蕩。女子手球港隊一員的張敏珊(JJ)到辦事處「執雞*」,準備加操。
對於這個破舊的四方格,JJ總是隨手拈來一則則「趣事」。
「小時候就在這裹練前滾翻、後滾翻,碌到成身散晒,膊頭又瘀。」
「手球有件好出名的事:有男仔比賽時飛撲,𠝹甩心口……」
笑聲背後,是無奈、皮肉之痛、還有堅韌、拚勁、大無畏。
香港手球人,就在這裏長大。
*註:執雞,意指非租用人以先到先得形式後補免費使用。

彩虹道遊樂場,包含體育館、羽毛球中心,戶外籃球場、沙灘排球場、網球場和手球場和小公園,在新蒲崗自成綠色的一角。被工廠區、唐樓和私人住宅環抱,這片地,是育成香港手球代表隊的「主場」。

【香港製造・彩虹道】張敏珊,香港人,女子手球代表隊。(余俊亮攝)

28歲,香港女子手球代表隊一員,張敏珊與彩虹道的緣份由手球而起。「我住元朗八鄉,小時候出來,就像去了第二個城市,搭車都個幾鐘,所以練完球、食飽飯都馬上趕尾班車回家。對於這裏,其實我只懂得從黃大仙站或鑽石山站走到彩虹道的路線。」她說,彩虹道是她的青春。一星期五晚、十二個寒暑,她寧願放棄住家飯,都要堅持練球。

【香港製造・彩虹道】新蒲崗工廠區一隅,卻是香港隊的大本營。(余俊亮攝)
【香港製造・彩虹道】新蒲崗工廠區一隅,卻是香港隊的大本營。(余俊亮攝)

彩虹道手球場已有三十五年歷史,雖然不時維修翻新,然而歲月的痕跡是肉眼顯而易見,這邊一條石壆、那裏一塊渠蓋,還有滿地塵埃污垢,實在無法想像,香港的手球人如何在這個工廠區一隅,每天飛撲、翻滾、碌地沙,一路從球會打到香港隊。

【香港製造・彩虹道】中場線位置突起一條石壆,球員總要記住避開。(余俊亮攝)
【香港製造・彩虹道】論環境,彩虹道一定不是最好的。(余俊亮攝)

「我們射波向前、向龍射,這裏就像一個籠,如果有一球中柱或『射飛機』,都可以快快執波,這樣效率更高。」JJ想了想,再說:「不過主要因為港隊一星期只能練一天室內場,比較其他街場,彩虹道就有以上好處。」以三月為例,港隊只得三次室內場練習,其餘九課都在街場,之前十二月至二月甚至完全沒有室內場地。JJ說,比起其他場地如荔枝角、佛光街等,彩虹道已經「算OK」,「三月有問男隊,才分到讓女隊使用」。

【香港製造・彩虹道】張敏珊從小就在硬地練翻滾。(余俊亮攝)

手球少不了身體碰撞,加上飛身射龍、飛撲防守等,倒地是必須的,然而室內比賽室外打,JJ就分享不少「趣事」。

「下下撻落地都不是辦法,所以從小就在這裏練前滾翻、後滾翻。」JJ說起往事尤其興奮,為了拍攝多次「碌地沙」,她毫無怨言,甚至表示可以不用手、用膊頭落地,「沒有軟墊,直接在場上碌,硬地碌下碌下,回到家就會發現膝頭全瘀、膊頭又瘀、背脊又瘀」,每次站起來,JJ總會拍拍手上的塵埃,黑色波褲也因為翻滾而沾上灰白色的印。

她更說了一宗駭人聽聞的「傳說」。

「我們手球界有宗著名事件:跣落地,磨到心口突出的位置……『冇咗忽肉』,聽說是男生。室內場才可以這樣跣,跣走道力;但在這個場就跣不到,跣少少件衫都會穿窿。」JJ邊說邊指向近山邊一處的龍門前。

我們聽她的話已彷彿痛入心扉,但大家都心中有數,這並不是手球人特別「不錫身」,他們亦非銅皮鐵骨,一切都是:現實。

【香港製造・彩虹道】不是香港手球隊球員特別不「惜身」,只是大家欠缺室內場地練習。(余俊亮攝)

這是一種香港手球人的無奈,JJ卻一語打破這種氣氛:「不過轉個角度想,我在這裏都夠膽碌,出到去(國際賽)室內場,咪識飛?」她覺得這或許是香港手球隊的一種修煉,畢竟在香港做運動員,特別是球類團體,資源和場地一直老生常談,卻無從解決。

採訪當晚,女子手球隊準時8點在彩虹道練球,JJ卻叮囑我們可以9點後再到場拍攝。練習3小時,女生們只有2小時的場地可使用,雖然主教練因傷缺席,球員們都不敢怠慢。場上打球的打球,場邊等待的也在做體能、坐「無形櫈」、滾輪碌腳等。就連喝水休息的時間,她們都會結伴上場討論剛才的戰術,研究怎樣的傳接和時機會更好。

【香港製造】沾了塵埃的手球不夠黏,女生們再塗上手膠。(余俊亮攝)
【香港製造】場邊的球員,也在盡用時間拉筋。(余俊亮攝)

球員都把行裝放在地上,皮球滾地後沾滿塵埃,不夠「吸手」,她們不時拿出一罐手膠,塗到球上。手上疊加的手膠因為倒地、飛撲沾滿塵土而變成泥黑色,依然無礙一個接一個訓練,根本沒有時間管乾不乾淨、漂不漂亮。

【香港製造・彩虹道】家住八鄉,每天「遠征」彩虹道就為了練球。(余俊亮攝)
【香港製造・彩虹道】「香港地急功近利,沒有成績就沒人理、沒人認識你。但如果所有人都是這樣想,就不會有『香港隊』。」張敏珊說。(余俊亮攝)

大概如JJ所言,女生們之所以忍受室外的骯髒環境練習,只求進步。「作為香港運動員,我當然覺得自豪,特別在香港這種急功近利的地方,沒有成績真的不會有人理,也沒有人認識你。但如果所有人都是這樣想,就不會有『香港隊』。所有事都是由零開始,就算是人,也不可能一生出來就超級勁。」JJ認真說起場地和資源,卻沒有一句怨言,大概是明白與其「放負」,不如奮身、努力、追成績。

「這裏是不是孕育一代代手球精英的地方?我會說,絕對是。」JJ道。

隱藏於新蒲崗的一個角落,外人看來平平無奇,但對於手球人,卻有着不同的詮釋。籠裏,一代代手球人花上青春,修煉堅韌和打不死的香港隊精神。

【香港製造・彩虹道】對張敏珊而言,彩虹道是她的青春。(余俊亮攝)

第一期:茶記中的籃球文化

香港製造・灣仔薔紅1|從修頓走入必食飯堂 茶記中的籃球文化

香港製造・灣仔薔紅2|球證何明達的故事:代表香港踏上奧運決賽

第二期:林村河與外界的連結

香港製造・大埔林村河|家與外界的連結 盛載女足的過去與未來

香港製造・大埔林村河|孖妹葉婉彤葉婉汶:用女足書寫香港人故事

香港製造系列合集:

香港製造系列合集|從我城的每個點 交織出香港製造的香港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