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馬會4周年】台學者:「九二共識」有共謀統一的新內涵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四年前的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舉行了歷史性的會面。去年馬英九基金會特別召開了習馬會3周年研討會,有別於執政期間所主張的「不統、不獨、不武」,馬英九在會上提出了「不排斥統一」說法。
在習馬會4周年的當下,兩岸對這場盛會的討論不若去年,而當年親歷習馬會的台灣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趙春山則特別在台媒《聯合報》發表了文章,指出兩岸關係在蔡英文上台將近四年的時間陷入了「冷對抗」,「九二共識」在許多外力的影響下,以及年初「習五點」的講話,有了「共謀統一」的新內涵,使用者必須使時俱進。

回顧四年前習馬會得以順利召開,趙春山認為應該歸功於台海雙方根據「九二共識」的「求同存異」精神。此後蔡英文上台,兩岸關係處於「冷對抗」,趙春山表示問題在於兩岸目前對於「九二共識」的理解已和過去不一樣,而且在外力的衝擊下,「九二共識是檢驗兩岸關係的唯一標準嗎?」

趙春山分析,可能造成兩岸主事者因誤判而擦槍走火,致使雙方關係推向深不可測的危險境地,接受「九二共識」與否已經不是主要因素了。造成兩岸關係緊張的因素,趙春山認為是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後中美戰略競爭的升高,對美中台三邊關係造成了結構性的影響,連帶導致陸方指控蔡英文政府參與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同時不滿於民進黨隨同美國介入了香港反修例運動。不過,趙春山也說,當前兩岸執政當局還算是自制,「未讓可能造成地動山搖的那座火山爆發」。

台灣學者趙春山親歷了四年前的習馬會,他在台媒撰文回顧該場盛會,並指出兩岸目前最大的「共識」是缺乏互信。(陳宗逸/多維新聞)

與此同時,「九二共識」的功能與內涵也隨着時間出現了轉化。趙春山指出,過去兩岸藉由「九二共識」處理事務性問題,是一個具有「創造性模糊」的概念。然而,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稱「九二共識」體現「一中原則」,且在今年初「習五點」稱「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因此趙春山主張,兩岸必須透過協商,與時俱進賦予「九二共識」新的意義,迸發揮新的功能。

四年後重新檢視那場寫下歷史新頁的習馬會,趙春山認為最大的啟發在於,當時兩岸當局協商過程都展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雙方都非鐵板一塊。也就是說,兩岸僵局並非全然無解,只要雙方不存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疑慮,兩岸沒有什麼事不能坐下來談的。

關於選後的兩岸關係走向,趙春山判斷,就算蔡英文連任成功,不應與「地動山搖」存在邏輯上的必然關係,且兩岸實力不成比例,會否出現「地動山搖」,恐怕還是繫於習近平一念之間。趙春山呼籲,台灣大選後無論誰當選,兩岸都有必要儘速恢復協商。至於兩岸領導人有無可能再次會面,趙春山表示目前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彼此都有和解的意願,說不定就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