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求晶片製造突破 研究機構:接管台灣是選項

撰文:楊永年
出版:更新:

自今(2021)年初以來,「晶片荒」的爆發持續困擾着產業界,也對諸多國家尋求疫後的經濟增長造成困擾,而近來各法人機構的調研均指出,晶片荒的問題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著名的積體電路(IC)產業研究機構「IC Insights」於10月13日罕見的以地緣政治角度,對IC產業發表報告。

IC Insights指出,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企業,在10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產能為全球第一,市佔率達 63%,而中國大陸若與台灣合併後,合計擁有約 37% 的全球 IC 產能,是北美地區的 三倍之多,因此「接管」(Takeover)台灣,可能會是中國大陸其中一個考慮選項。

IC Insights 預計 10 月下旬發表最新《麥克林報告》(The McClean Report》,當中將公布預測 2021-2025 年全球晶圓產能資訊,也討論目前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地緣政治關係,以及雙方的緊張關係對 IC 產業可能影響。

IC Insights分析道,當前台灣佔據最龐大的晶片製造產能。(IC Insights)

IC Insights 指出,未來全球經濟成長愈來愈倚賴先進的電子系統,而 IC 是這些電子系統中的關鍵零組件,缺乏 IC 便無法生產先進的電子系統。過去幾年中美兩方的貿易衝突越演越烈,美國對中國的華為、中芯國際等企業實施嚴厲的制裁,分別打擊IC 設計及製造兩方面,這也使得中國在半導體技術的先進製程發展面臨困境。

IC Insights 認為,中國大陸為了尋求突破該瓶頸,可能會將「接管台灣」納入選項之一。

IC Insights 摘錄「2021-2025 年全球晶圓產能報告」和《The McClean Report》中的部份內容說明,截至 2020 年 12 月,台灣 IC 產能在全球擁有最大的市佔率,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企業,在10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產能為全球第一,市佔率達 63%,而以三星為首的韓國市佔率則是 37%。

另外,台灣的12吋晶圓產能佔全球 22%,僅次於韓國的 25%,而北美僅有11%;台灣 IC 總產能中約80%為晶圓代工,若以純晶圓代工廠來估算(如台積電、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等),2021 年估計將佔全球純代工市場約 80%。

IC Insights 表示,可以看出目前全球沒有比台灣更重要的IC生產基地,也因此當中國大陸在 IC發展遇到瓶頸,無法供給未來電子設備所需之先進元件的話,接管台灣變成為其中一個「可能的」選項,因為若中國大陸與台灣合併,總計會擁有約 37% 的全球IC產能,大概是北美洲的三倍之多。

IC Insights也強調,如果中國大陸試圖以軍事手段接管台灣的話,不僅台灣經濟將陷入困境,中國大陸經濟也將受到重創,因此問題在於,中國是否願意承受相對短期的經濟陣痛,以獲得可控制世界最大IC產能地區的長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