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美研撤港關稅區地位 姿態大於實際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美國國會有委員會早前發表報告,要求審視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的地位,引起香港輿論嘩然,擔心將嚴重損害本港經濟。姑勿論特朗普政府是否會重視報告的建議,就報告本身,鑑於本港貨物出口大部分屬轉口,經香港轉口美國的內地商品早已受加徵關稅影響,加上本港缺乏高新科技產業,相關限制措施實際影響有限。不過,事件反映香港可成為美國對華展開全方位戰略遏制的棋子。

美國國會屬下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本月發表年度報告,批評北京的壓制和干預令香港逐漸失去獨特地位,建議國會向美國商務部提出,考慮將香港及中國視為同一個關稅區域,限制潛在軍用化的高科技輸港。本港政界各陣營均對報告作出強烈反應。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警告,報告可為香港帶來嚴重的後果,認為港府應作緊急評估,再交由北京全面考慮部署;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周浩鼎指,倘美國要改變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不只香港,美國都會受損,促請美國當局小心處理;自由黨黨魁鍾國斌更形容,如美國當香港是中國其中一個普通城市,「香港可以話係玩完」,呼籲港府積極遊說美方。特首林鄭月娥則批評美國「雙重標準」、「戴有色眼鏡」看香港與中央關係,指香港是美國貿易順差最大的經濟體,若美取消對港的貿易對待,會損害美國利益,敦促美國政府三思。

自由黨黨魁鍾國斌早前形容,若美國當香港是中國其中一個普通城市,「香港可以話係玩完」。

中美糾紛蔓延至香港

隨着中美衝突持續升溫,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被美國擺上枱面,雖有點出人意表,卻也是情理之中。在中美這兩大國的博弈中,「香港牌」、「台灣牌」將會作為美國向中國施壓的武器而不斷出現。正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科大商學院兼任教授陳家強所言,中美貿易戰已不只關乎貿易順差或逆差,正演化成雙邊政治戰略角力,即使兩國展開談判,美國總統特朗普亦必定希望在當中勝出,長期來看,競爭會繼續存在。

美國僅佔港出口8.6%

若果美國當真撤銷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及限制高科技輸港,對香港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呢?近年香港的轉口港角色漸被國際金融中心角色所取代,但貿易仍是香港經濟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據貿易發展局數據,截至去年底,香港是全球第七大商品輸出地,貿易及物流業仍是香港四大主要行業之首,佔本地生產總值高達21.6%,金融服務業則為17.7%。不過,若按主要目的地劃分,今年首九個月美國佔本港整體出口貨值的8.6%,其中大部分更是轉口貨,鑑於關稅只會針對貨物的真實產地,即使美國真的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的地位,對香港貿易的實際打擊其實不如想像那麼嚴重。

中美貿易戰已演化成雙邊政治戰略角力,即使兩國展開談判,美國總統特朗普亦必定希望在當中勝出,長期來看,競爭會繼續存在。(視覺中國)

而美國檢討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此事更遠未成定局。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分會副會長盧華基分析,美國要更改對港政策非三言兩語可成事,料是「政治炒作」居多。他又指出,隨着本港經濟轉型,出口港角色正淡化,影響亦會不斷降低。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亦認為,失去「獨立關稅區地位」對港影響不大,最受衝擊的會是內地經香港轉口到美國的企業,惟本港轉口港地位開始式微。他又引述經濟數據提醒,市場不應放大關稅對經濟的影響,指出1980年代日圓倍升,日本入口美國貨貴一倍,貿易順差都只是減少20%左右;即使美國對中國加關稅至25%,在人民幣貶值情況下,實際加幅僅10%左右,中美貿易順差只會少幾個百分比。

有學者認為香港不是適合發展創科的地方,本身難吸引國際科技公司,故制裁與否分別不大。

科技制裁影響有限

報告提出要加強對輸入香港的科技加強規管,說到底是呼應特朗普政府對華科技圍堵的戰略,並非專門針對香港。現時香港入口美國科技產品和技術均沒有限制,一旦美國視本港為內地一般城市,對港施加限制,當然會影響香港多個行業。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接受傳媒訪問時便警告,事件會影響本港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的形象和影響部分應用科技的行業,例如金融和電訊業等。

但莊太量認為,香港本身不是適合發展創科的地方,無論如何宣傳都難吸引年輕人去搞創科或吸引國際科技公司來港扎根,制裁與否分別不大。他又說,香港發展金融科技等新領域,亦不見得要用到很高的技術,更何況中國部分民用技術並不會差過美國。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則擔心,港美關係轉差會打擊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他表示,香港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內地企業「走出去」,對外貿易和投資,很多時都是透過香港的金融系統進行,若美國對香港「出手」,長遠對港「超級連繫人」地位或會有影響。

上文節錄於第139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1月26日)《美研撤港關稅區地位 姿態大於實際》。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