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回顧.人物點評】笑顏逐開的大小贏家VS形勢被動的領導人

撰文:鄭悅
出版:更新:

而在中美之外亦有人歡喜有人愁。對朝鮮領袖金正恩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來說,2018年是收穫頗豐的一年;而對於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文翠珊等歐洲領導人來說,2018年則是多事之秋。其中,朝鮮半島呈現前所未有的新局勢,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可以稱得上是2018年的「大贏家」;中東方面則是「大江東去浪淘盡」,隨着敘利亞內戰即將結束,該出局的已經基本出局,所餘的各方之中,相較於2017年最耀眼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則於過去一年受益最多,2018「小贏家」當之無愧。

半島回暖 金正恩成大贏家

2018年元旦賀辭中,金正恩宣布朝鮮將參與平昌冬季奧運會,表達了改善朝韓關係的決心。4月27日,金正恩與韓國總統文在寅攙扶彼此,跨過三八線;6月12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特金會」更是刷新歷史。而在與韓、美兩國領導人會晤之前,金正恩分別於3月底和5月初訪華,除了以中國為「槓桿」,增加他與文在寅、特朗普打交道的籌碼之外,同時證明了中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不可忽視的分量。

金正恩宣布放棄核武,又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及韓國總統文在寅歷史性會面,無疑成為國際大贏家。(資料圖片/路透社)

金正恩為何會在2018年轉行截然不同的路線?今年4月20日,在朝鮮勞動黨第七屆三中全會上,金正恩宣布停止核試,集中精力開展經濟建設。而金正恩欲發展國內經濟,則必須打破在國際上的孤立局面,向國際社會釋出善意,為朝鮮營造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

當下,朝鮮半島在2018年出現的良好新局,正受阻於美方保守勢力的質疑和拒絕讓步。不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12月20日表示,希望在2019年初可以安排第二次「特金會」,並期待在無核化問題上取得更多進展。朝鮮半島最終能否修成正果,還要看美國接下來的舉動。

把握時勢 埃爾多安小勝而回

2018年對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來說是收穫頗豐的一年。此前,土耳其積極謀劃在敘利亞的勢力範圍,一方面自己出兵,另一方面利用其支持的反對派,在敘利亞境內攻城奪地,謀取談判籌碼;同時擠壓庫爾德武裝組織的空間。10月,沙特阿拉伯異見記者卡舒吉在土耳其遇害。埃爾多安成功把握機會,將卡舒吉一案當作與沙特和美國談判的王牌。

埃爾多安曾陷執政危機,但現在權勢逐漸穩固。(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此前,自2016年土耳其政變未遂後,土耳其與西方國家關係惡化,埃爾多安自身也一度陷入執政危機。然而,局勢在12月出現轉機。12月19日,特朗普在未與一眾白宮高級官員和盟國商討的情況下,宣布撤軍敘利亞,無疑給土耳其對付庫爾德的行動開了「綠燈」,亦折射埃爾多安權勢穩固,甚至已可發起對外攻勢。

近日,土耳其在敘利亞頻有軍事行動,更欲與俄羅斯合作打擊庫爾德武裝。埃爾多安能否得償所願,還取決於他與普京的進一步拉鋸,而後者在面對埃爾多安「貪得無厭」的請求時,顯然更願意兼顧包括敘利亞中央政府、沙特、伊朗等國的訴求。

埃爾多安成功把握機會,將卡舒吉一案當作與沙特和美國談判的王牌。(資料圖片/GettyImages)

大失民心的馬克龍

2018年對法國總統馬克龍來說,是不安穩的一年。由於「增加燃油稅」的政策點燃了民眾積累已久的怨氣,法國爆發了持續超過一個月的「黃背心運動」。這場運動愈演愈烈,並由一開始的反「增加燃油稅」演變成反馬克龍的運動。

12月10日,沉默多時的馬克龍發表13分鐘的電視講話,承諾改善民生,並提出增加最低工資及一系列稅務減免措施,欲以惠民政策平息示威者的不滿情緒。隨後「黃背心運動」有所緩和,暴力情況幾乎盡消。

馬克龍民望跌至約20%的低位。(資料圖片/路透社)

然而,馬克龍的政治危機並未就此解除。當下,其民望跌至約20%的低位,但馬克龍似乎還未能夠正視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裏,從他在電視講話中指出,法國的問題已是根深柢固四十年之久,以此暗示自己改革方向的正確性,可見他仍然未徹底放棄自己一貫的行事方式。

挾着「拿破崙以來法國最年輕國家元首」身份上台之後,馬克龍在多個領域躍躍欲試,可謂具有豐富的理想。然而,他大刀闊斧地改革,卻無法準確拿捏改革的節奏,忽視法國社會的實際狀況,操之過急,令民怨徒增。同時,馬克龍高傲且「離地」,剛上任就取消「財富稅」,使他一直被貼上「富人總統」的標籤,而他仍未能顯示出與民眾有效溝通的能力。馬克龍的志向不僅局限於法國國內,更欲提升法國的國際影響力。可是,欲「攘外」則必先「安內」,馬克龍想推動歐洲一體化的大志,必須在先穩定法國國內政局的基礎上推行,否則一切皆為空談。

危機四伏的文翠珊

2018年對於英國首相文翠珊來說,是多事之秋。英國仍然未能夠擺脫擾攘多時的脫歐困局,如今距離2019年3月29日脫歐大限愈來愈近,文翠珊這一年的努力仍然未看到成果。

11月22日,英國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草案」。這對文翠珊來說,是2018年具有歷史性的一刻,因為這標誌着草案闖過歐盟這一大關卡。然而,更大的關卡卻在自家後園,「脫歐協議草案」仍有待英國國會通過。可是,這份草案無法得到國會的認同,文翠珊面臨着四面楚歌的局面。面對不利的形勢,文翠珊推遲國會脫歐協議的表決,爭取時間進一步與歐盟談判,以獲得一個國會滿意的脫歐協議。

擾攘多時的脫歐困局仍未看到成果。(資料圖片/路透社)

然而,歐盟明確表示不會再就脫歐與英談判,文翠珊又一次受阻。另一邊廂,保守黨發動對文翠珊的不信任投票,更令她腹背受敵。雖然文翠珊成功保住相位,但是這次投票無疑為文翠珊的脫歐困局再添混亂。當下英國議會放假,國會辯論暫停。目前所確定的國會投票時間為1月14日,只是文翠珊要在此限期之前交出一個英國國會與歐盟兩邊都滿意的脫歐協議,依然十分艱難。

如今,脫歐大限將至,文翠珊卻仍然夾在歐盟與英國之間進退維谷。另一方面,英國一眾政客雖然群起反對文翠珊的脫歐協議,但是,除了反對聲四起,無人能夠在現有方案以外提出一個有效的實質解決方法。如今的英國正在「品嘗」自己當初種下的脫歐公投惡果,只是在脫歐過程中的所有不滿和惱怒,也只得由接替「脫歐始作俑者」卡梅倫的文翠珊繼續背負。

脫歐大限將至,文翠珊卻仍然夾在歐盟與英國之間進退維谷。(資料圖片/GettyImages)

失勢未失機的默克爾

2018年對於德國總理默克爾來說,是危機顯現的一年。默克爾的執政聯盟相繼在巴伐利亞和黑森地方選舉失利,選舉結果大大動搖其基督教民主同盟(CDU,簡稱「基民盟」)黨魁地位,為「鐵娘子」默克爾敲響了警鐘。10月29日,默克爾宣布不會尋求連任黨魁及總理之位,這意味着她最遲會於2021年退出政壇。

默克爾自數年前的難民危機至今,終於無奈選擇在2021年下台,個人榮辱在國家利益面前無足輕重。無論是此前對難民抱以開放態度,又或是力推歐洲一體化,都是基於她對德國未來出路的考量;面對民粹派的反對和壓力,她也能務實地在難民等問題上調整立場,確保德國長期發展不受影響。當默克爾如今卸下選舉的壓力,相信她將會在任期最後兩年間放手一搏,將德國扶上正軌。

默克爾於10月宣布不會尋求連任黨魁及總理之位,意味她最遲會於2021年退出政壇。(路透社)

與此同時,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當選德國執政基民盟黨魁,接替默克爾。考慮到德國民眾明顯已對默克爾興趣索然的現況,這位56歲新任領袖努力證明自己與默克爾的不同,直言「人們認為我是『小默克爾』,但我可以告訴你們,我是代表我自己站在這裏」,令人更加感嘆默克爾大勢已去。

然而,默克爾真正希望卡倫鮑爾繼承的,絕非針對具體事務的政策,甚至也不是黨魁或總理之位,而是德國政壇近幾十年間一脈相承的穩妥態度和務實精神。無論對卡倫鮑爾還是今天德國政壇的任何政客,能否繼承這份遠見與無畏,懂得變通妥協以退為進,且有足夠老練的手腕應對愈發混亂的歐洲政壇,才是最重要的功課,也是難上加難的考驗。

卡倫鮑爾接替默克爾當選德國執政基民盟黨魁,直言自己與默克爾的不同。(資料圖片/路透社)

上文節錄自第144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2月31日)《2018風雲人物點評 尋機於變幻與亂局中》中的〈笑顏逐開的大小贏家〉及〈形勢被動的領導人〉。

相關文章:【2018回顧.人物點評】特朗普VS習近平 中國崛起威脅美國地位?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