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民族主義情緒高漲 改名只為針對穆斯林?

撰文:盧偉文
出版:更新:

馬其頓的國名之爭是兩個主權國家進行的一場政治實力的較量,另一場發生在印度的改名爭議,話語權的爭奪下沉至邦(印度的一級行政區)一級的層面。去年10月16日,印度北方邦一名高級官員向外界宣布,邦內北部、人口逾百萬的古城「安拉阿巴德」(Allahabad),將正式更名為「普拉雅格拉吉」(Prayagraj)。此乃《改名背後:爭奪話語權》系列報道之二

「馬其頓」改名不是第一次 國家易名背後除大國角力 還有…

「安拉阿巴德」一名出現於十六世紀,是當時莫臥兒帝國(Mughal Empire)的行政、軍事和文化中心,位於今日首都新德里東南方約650公里的位置。相傳在1575年,莫臥兒帝國的第三位統治者阿克巴大帝(Akbar the Great)在此建造防禦工事,並在1584年將之命名為IIahabas。

當地時間2018年9月21日,正值伊斯蘭教重要的「穆哈蘭月」第十天,印度穆斯林教徒在安拉阿巴德紀念傳統節日阿舒拉節。(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有專家認為,IIahabas一詞是阿克巴大帝同時為印度教信徒和穆斯林度身打造的,體現了他平等對待不同信仰的氣度,而Allahabad一詞則是在阿克巴大帝的孫子沙迦罕王(Shah Jahan)統治時才確定的。

「印度教民族主義」情緒高漲

然而,在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下稱人民黨)掌權的邦政府看來,上述這種分別完全是無關痛癢。在阿拉伯文中,「Allah」是指絕對獨一的神,即安拉,abad則有地方和寓所之意,故Allahabad的意思是「安拉的寓所」,「安拉阿巴德」只能說明莫臥兒帝國(穆斯林政權)對印度的侵略和統治,而今天,這樣的痕迹需要被抹除。

在安拉阿巴德所屬的北方邦,穆斯林佔當地2.2億總人口的19%。(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北方邦衞生部長辛格(Sidharth Nath Singh)表示,改名的議案由首席部長(即行政長官)阿迪亞納斯(Yogi Adityanath)提出,經邦議會審議通過。

事實上,人民黨執政的北方邦政府在過去已多次提出改名議案。1992年,時任北方邦首席部長卡利安.辛格(Kalyan Singh)提出改名議案,但他隨後因強拆清真寺引發的暴力衝突而被迫辭職,議案也隨之擱置;2001年,另一首席部長拉傑納特.辛格(Rajnath Singh)的嘗試也同樣失敗。

印度右翼組織國民自願服務團(RSS)在安拉阿巴德的街道上遊行,慶祝當地的新年(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17年3月,人民黨在北方邦的地方選舉中大獲全勝,在403席的邦議會中取得了312個議席。選舉結果公布後,該黨隨即召開內部會議,決定由44歲的印度教僧侶阿迪亞納斯出任北方邦首席部長。

北方邦首席部長的任命說明了人民黨對阿迪亞納斯的認同,而阿迪亞納斯也忠實地執行着黨的意識形態。面對即將來臨的選舉,阿迪亞納斯(或者說其代表的人民黨)通過推行「印度教民族主義」,挑動着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群體之間的長期矛盾。除了將古城「安拉阿巴德」更名為「普拉雅格拉吉」之外,在印度交通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穆加爾薩賴」(Mughalsarai)火車站亦被改為「烏帕德雅亞」(Upadhyaya)。

2017年3月,印度人民黨在北方邦的地方選舉中大獲全勝,並決定由敵視伊斯蘭教的印度教僧侶阿迪亞納斯(右一)出任該邦首席部長。(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推廣印度教節慶為選舉預熱

將火車站改名為烏帕德雅亞,是為了紀念1968年於穆加爾薩賴火車站遇刺身亡的人民黨先驅及思想教父烏帕德雅亞(Deendayal Upadhyaya)。「烏帕德雅亞是近代印度非常重要的一名思想家,我看不出以他的名字命名火車站有任何問題。」人民黨邦議員查理切(Ram Charitra)說。

人民黨一些基層黨員把話說得更直白,他們將改名視為「印度教的勝利」。「穆加爾薩賴是一個穆斯林的名字。莫臥兒王朝是穆斯林統治者,他們在印度殺了這麼多人,為什麼有些地方還要以他們的名字命名?」人民黨基層黨員夏瑪(Pankaj Sharma)理直氣壯地說。世界印度人理事會(Vishwa Hindu Parishad)成員辛哈(Golu Sinha)補充:「任何象徵着穆斯林對印度的野蠻行徑都需要抹去。」

去年1月,世界印度人理事會(Vishwa Hindu Parishad)在安拉阿巴德舉行,該會是一個以印度教教義為基礎的非政府組織。(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阿迪亞納斯領導的邦政府在「去穆斯林化」之餘,還致力推廣印度的節慶及宗教。全球最大規模宗教盛會、三年一禮的大壺節(Kumbh Mela)於1月15日隆重開幕,邦政府早早為其做好了萬全準備,這其中便包括將安拉阿巴德改為普拉雅格拉吉。在印度語中,Prayag有「河流交匯」的意思。在這場持續至3月4日的宗教盛會中,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將前往普拉雅格拉吉這個三河(恆河(Ganges)、亞穆納河(Yamuna),以及傳說中的薩拉斯瓦蒂河(Sarasiwati))匯流的聖地沐浴,以期洗滌罪惡,解脫輪迴(moksha)。

北方邦有2.2億人口,是印度眾邦中人口最多的一個,素有人民黨「票倉」之稱。在即將於5月舉行的大選來臨前,邦政府試圖加強對大壺節的宣傳,提前對他們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支持者進行預熱動員。據官方統計,為期八周的大壺節將吸引逾1.2億信徒參與。然而,印度總理莫迪及其領導的人民黨若想在選舉中獲勝,單靠身份政治這把戲,恐怕是遠遠不夠的。

古城安拉阿巴德被改為普拉雅格拉吉(Prayagraj),在印度語中,Prayag有「河流交匯」的意思,每逢大壺節,印度教信徒皆會前來此地的聖河中沐浴,以期洗滌罪惡,擺脫輪迴。(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相較於馬其頓和印度北方邦,發生在菲律賓的改名爭議沒有太濃厚的意識形態和宗教因素在背後支撐,但影響的層面可能更廣……

繼續閱讀:杜特爾特想改菲律賓國名 新名不受歡迎因字面意義是…

上文節錄自第152期《香港01》周報(2019年3月4日)《民族主義回潮下的舉動 改名背後:爭奪話語權》。

相關文章:歐洲小國馬其頓改名不是第一次 國家易名背後除大國角力 還有…杜特爾特想改菲律賓國名 新名不受歡迎因字面意義是…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