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旅遊.三】郊野豈能「不設防」 政策、監管必不可少

撰文:陳珈琋
出版:更新:

前文提到,善用香港的自然資源發展生態旅遊,可以創造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不過,早前有內地旅行社組團到西貢的地質公園景點橋咀島,非法紮營、遺留大量垃圾、浮潛時胡亂踐踏珊瑚、甚至手持海參拍照等行為,不禁令人擔心長此下去,生態環境會因而大受影響。「我們希望香港市民,甚至外地遊客,欣賞到值得我們引以為傲的生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保育政策首席顧問張潔儀說。但她強調,發展生態旅遊,必需要有控制及節制,令旅客享受大自然環境之餘,減少對天然資源的傷害。此文章為《綠色旅遊求生記》系列報道三之三

【綠色旅遊.二】冀辦生態遊促漁村發展 團體慨嘆困難重重

張潔儀認為有需要向遊人灌輸保護生態的守則及概念。(陳珈琋攝)

以南大嶼山的水口村為例,過去四、五年間,以「掘蜆勝地」聞名,吸引不少本地市民及外地遊客到訪;由於沒任何法律規管,附近居民順勢把握商機,租借工具牟利。據統計,每逢假日,最高峰有近千人在泥灘上活動。張潔儀擔心,過度掘蜆或會改變泥灘生態,也難以做到可持續發展。就此,WWF去年曾到水口灣舉辦免費生態導賞活動,鼓勵掘蜆人士使用保育尺量度蜆的大小,放生體積較少的蜆,盡量減低掘硯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另一方面,水口灣泥灘是瀕危物種馬蹄蟹產卵的地方之一,遊人不小心或會踐踏到年幼馬蹄蟹。WWF認為,水口生態最敏感的地區應受到適當的保護,而外圍則繼續容許有限度的掘蜆活動。張潔儀說,研究人員觀察到,年幼馬蹄蟹主要其中一條小河附近出沒,如果可以劃出相關地段,在繁殖期局部關閉,可減低對馬蹄蟹的危害。

水口泥灘以「掘蜆勝地」聞名。(受訪者提供)
我們希望推廣(生態旅遊),但同時又很怕。如果生態旅遊(熱潮)來,趕不及保育和監管,這些生態資源很快便沒有了。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保育政策首席顧問張潔儀

【綠色旅遊.一】本地六角柱石媲美冰島 發展生態遊能助港轉型?

張潔儀的憂慮不難理解,目前香港郊野環境大致開放,隨着旅客對香港郊野的興趣漸增,已有不少地方面對威脅。例如被內地網站喻為「拍照勝地」、「未被開發的迷景」、「香港最美的海」的港島南區鶴咀海岸保護區,其實主要作保育和科研用途,漁農自然護理署亦不鼓勵市民自行到該區參觀,故範圍內沒有提供任何垃圾桶及廁所。驟然而來的遊人熱,在零配套管理下,對當地生態環境等於是不設防。

作為環保團體的代表,張潔儀強調,旅發局在推廣綠色旅遊前,必須先和相關政府機構,特別是漁護署攜手合作,制定應有的監管及控制機制,避免對大自然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不要先發展旅遊,再做保護。」

去年十一黃金周橋咀泳灘情況​:

無疑,恰當的生態旅遊發展,可以為社會帶來經濟效益,提高生態旅客對環境保育的意識。但不恰當的生態旅遊活動,漠視環境的承載力,反會為大自然帶來傷害。因此,完善的規劃尤其重要。

監管層面上,張潔儀建議政府應審視及評估本港現有的綠色資源,包括郊野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並明確劃分成不同區域,採取不同的管理策略:首先,把生態最敏感的地區劃為禁區,令相關生態資源可以完全受保護;其次,在部分值得保育的地方增設入場費制度,為維護及管理工作提供財政支援;最後,設立海洋保護區,規管區內的人類活動。

米埔自然保護區屬禁區範圍,須預先申請才可入內參觀。(資料圖片/龔慧攝)

對於習慣免費享用郊野資源的港人而言,或會反對支付入場費。但張潔儀認為,漁護署的資源及人手有限,若收取相宜的入場費,可以支援該地的維護工作,惟箇中細節有待商議。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張定安曾於2015年進行研究,發現逾99%受訪者願意支付地質公園的入場費,以支持園內的管理及保育工作;他在報告中指,政府部門及香港地質公園的管理團隊,有必要了解訪客喜好,採取適當規劃及管理策略,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配套方面,曾任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委員的邱榮光提到,港府2008年設立香港地質公園時較注重保育,當局欲推進綠色旅遊、令地質資源發揚光大,或可考慮在不影響景觀的前提下,完善園內的配套設施,例如洗手間、碼頭等。「可不可以在公園內,起一個教育中心?很多人避而不談,怕一講會被人罵,但我們去外國、日本的地質公園,也有教育中心,為什麼他們又不擔心會破壞環境呢?」他呼籲社會以開放思維,部署下一步的推進工作。

邱榮光冀完善地質公園內的配套設施。(龔嘉盛攝)

至於政策層面上,除了繼續撥款及支持綠色旅遊發展外,張潔儀、邱榮光及謝宇德均提到了導賞員的認證問題。專業導賞員可以向市民灌輸正確的觀賞概念和守則外,更能監管旅客行為。可是,現時香港並沒有生態導賞員牌照制,市場上的導賞員質素難免良莠不齊。

謝宇德直言,部分旅客選擇導賞團時,希望能有較專業的講解,會主動詢問導遊的專業資歷:「我們曾接待一群來自印尼的地質教授,他們要求有專業的解說員。如果沒有認證制度,旅客如何篩選?」他支持設立牌照制,但相信難度較大,故建議先推導賞員認證計劃,供遊客參考。

他強調,發展生態旅遊,人才培訓是不可或決,因此該公司數年前起已引入澳洲生態旅遊協會的生態導賞員認證課程(Ecoguide),為有志加入旅遊業的年輕人打好基礎,至今已培訓近5,000人,謝宇德說:「年輕人投身旅遊行業,不一定從事酒店、餐飲,可以考慮導賞員解說、行程策劃等工作,為就業市場提供多一些選擇。

上文節錄自第163期《香港01》周報(2019年5月20日)《綠色旅遊求生記 —生態導賞團能走多遠》。

相關文章包括:【綠色旅遊.一】本地六角柱石媲美冰島 發展生態遊能助港轉型?【綠色旅遊.二】冀辦生態遊促漁村發展 團體慨嘆困難重重

《香港旅遊業困境》系列報導:【香港旅遊業】多元旅遊遲遲未成型 「購物天堂」還可做多久?【香港旅遊業】自由行影響深遠 購物消費式旅遊經已過時【香港旅遊業】無新景點難增吸引力 業界人士:有平機票也不會來【香港旅遊業】海濱管理局成立無期 資源未善用業界激心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