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風波】從任正非兩萬字採訪談起 在中美博弈下不亢不卑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當中美關稅戰鏖戰正酣,「科技戰」也已開啟:5月中旬,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緊急狀態令」,禁止美國公司使用「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企業」生產的通訊設備,美國商務部同時公布包括華為等中國公司在內的「實體清單」(Entity List),禁止美國企業向其出口元部件。數日後,該政令的影響以令世人嘩然的方式浮現:美國科技龍頭Google今年8月中起暫停向華為提供開放原始碼以外的軟硬件和技術服務,意味此後搭載Google旗下Android系統的華為手機將不能使用YouTube、Gmail等應用程式。另一邊廂,微軟(Microsoft)也有迹象將中止向華為電腦授權Windows系統。

一石激起千層浪,英特爾(Intel)和高通(Qualcomm)等以中國企業為大客戶的美國供應商股價齊跌;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暫停與華為合作;諸如日本電子巨頭松下(Panasonic)等企業亦傳出似會仿效Google的迹象。全球科技粉絲都為「世界第一大國竟然動用政治權柄打壓世界領先企業」感到震驚,憤而悲嘆「受傷的最終還是消費者」,中國輿論也在怒氣和憂慮中群情激憤。值此時,華為總裁任正非於上周二(5月21日)在深圳召開媒體圓桌會,在長達兩萬字的受訪實錄中,這位沉穩卻不失尖銳的74歲企業家,用最樸實的話表明了華為面對當下困境時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當美國對中國各界愈發強硬,任正非及華為的這種態度也應有所啟示。

多間企業傳出會仿效Google暫停與華為合作。(資料圖片/路透社)

圍繞任正非,似乎總是有層神秘色彩。因其曾在解放軍陸軍基建工程兵先後任技術員、工程師和通訊研究所副所長(皆無軍銜),且華為曾與軍方有生意往來,以至於「軍方背景」的說法,從來沒有終止;又因華為股制較為少見,全公司股份由近十萬員工共同持有,任正非只佔1.4%及擁有「一票否決權」,以至於「華為是國企」的質疑也未曾間斷。

之所以眾說紛紜,究其原因恰恰是因為任正非過於低調。華為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便已成名,然而在這二三十年間,不僅任正非接受外界採訪的次數屈指可數,便是各大商業圖庫中任正非的照片,都少得可憐。

任正非(右)為人低調,接受外界採訪的次數屈指可數。(資料圖片/路透社)

可是,便是這樣一個被華為公關團隊埋怨為「最不擅長面對媒體的老闆」,卻在今年開始頻頻接受了三四輪大型採訪。當其女兒、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被扣在加拿大後,任正非於今年1月先與一眾歐美媒體就國際業務和安全問題等展開對談,後又與一眾內地媒體侃言基礎技術、自主創新和5G等話題;3月、4月期間,他又先後接受美國CNBC、英國廣播公司(BBC)、《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的一對一專訪;而在上周二那場媒體圓桌會上,任正非更是一口氣回答了媒體42個問題。

任正非調侃道:「我是被公共關係部逼的,因為他們說,現在是處在一個危機轉換的階段,我們一定要讓客戶理解我們,一定要讓18萬員工理解我們,團結起來奮鬥,渡過這個困難的時期。他們說還是你講話有權威,那我就來講話了。」

調侃歸調侃,華為確實處在一個危急時刻。美國動用政府之力,試圖說服全美企業配合向華為施壓,甚至不惜將任正非家人牽扯在內,令他不得不出來直面媒體,在闡明事理之同時,穩定軍心。很大程度上,當《人民日報》等黨媒近來一再通過「鐘聲」等重量級筆名撰寫時評,也是在更高的層面扮演着一樣的角色,為全國聽眾闡述立場和現況,穩定民心。

在孟晚舟被拘扣前,內地民眾普遍對於華為在通訊領域的主業務知之甚少。(資料圖片/路透社)

應有態度:給民粹愛國潑冷水

不過,部分官媒義正言辭的煽情措辭,雖然確實得到內地大多數民眾的認可,卻也一如既往地沒能說服很多知識份子及中上收入群體。相較之下,任正非的這兩萬餘字說辭,倒是罕有地引發了各界共鳴。這一方面或許是因為他「既非左又非右」的非官方身份,另一方面也因為他中立而誠懇的態度,尤其是他評論華為與中國的關係、研判中美立場,以及講述華為與美國關係時的措辭。

在孟晚舟於加拿大被拘扣之前,內地民眾普遍對於華為在通訊領域的主業務知之甚少,對這間企業的認知更多停留在手機、電腦、平板等消費品領域。而在孟晚舟一案發生之後,內地迅速升起一陣「挺華為就是愛國」的風氣,基本上人人都能說一兩句「華為在5G領域如何領先」等言辭,而對華為消費品的吹捧就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其中時常夾雜着過激的民族主義情緒,甚至到了「用Apple(蘋果iPhone)就是不夠愛國」的地步。這很明顯是不理智的,對華為這個本就莫名被貼上「國企」標籤的企業也十分不利。畢竟若被輿論將其與「愛國」過於密切地捆綁,會對華為在海外市場的名聲帶來負面影響。推而廣之,這類過激的言論難免讓人想起六七年前「釣魚島事件」正熱時,內地民眾點燃日本車等極端情況。腦袋充血,對中國於貿易戰過程中也是不利的。

孟晚舟被拘時,身上帶着蘋果手機及電腦的新聞一度被熱炒召。(資料圖片/路透社)

當輿論甚囂塵上,任正非反倒主動「潑華為公司的冷水」。還記得月前加拿大透露出「孟晚舟被拘時,身上帶着蘋果手機及電腦」的新聞一度被熱炒,而今任正非大方直言:「我的小孩用蘋果,就是不愛華為了?不能這麼說。我經常講這樣的話,余承東(華為副總裁)很生氣,認為老闆總為別人宣傳,不為自己宣傳。我講的是事實,不能說用華為產品就愛國,不用就是不愛國。華為產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歡就用,不喜歡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掛鈎」,「不能使用民粹主義,這是害國的」。

事實上也是如此,民眾情緒永遠是一把雙刃劍,一面可以團結民心、一致抗敵,在危難時期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一面則火上澆油,亦如潘多拉之盒一般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中國歷史上不乏因民眾過激而惹事的例子。對任正非而言,此時「最重要的是要冷靜、沉着。熱血沸騰、口號滿天飛,最後打仗時不行也沒用,最終要能打贏才是真的」。這番言論既是對逾18萬華為員工的告誡和要求,亦是對中國社會輿論「一潑冷水」般的警示。

任正非認為「不能使用民粹主義,這是害國的」。(資料圖片/路透社)

應有方式:區分對手,區別對待

那麼,華為現在當做的是什麼?恰如面對複雜難題時,第一步應先拆分問題,弄清主次矛盾,面對當下困境,任正非先提醒各方要仔細辨析,弄清誰才是敵,誰可為友。

現在的情況,是美國企業因應美國政府的施壓和要求,中止與華為的合作。既然如此,那麼也就恰如任正非所言,「美國是法制國家,美國企業不能不遵守法律,實體經濟要遵守法律。媒體也不要老罵美國企業,大家多為美國企業說話,要罵就罵美國政客。」此時華為所做的就是一面褒讚「美國企業的正義與良心」,一面「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美國政府做的事不是我們能左右的」。

近日美國企業因應美國政府的施壓和要求,中止與華為的合作。(資料圖片/路透社)

既然「敵友」清晰了,那麼對待友商,華為決定繼續保持過去數十年來的合作,保持「不會狹隘地自我成長,還是要共同成長」之態度,靜候美國公司讓華府通過審批的嘗試,「他們能獲得批准的話,我們還是會保持跟美國公司的正常貿易,要共同建設人類訊息社會,而不是孤家寡人來建設訊息社會」。

對於美國政府本身,既然孟晚舟一案和當下的出口管制都是以美伊關係框架下的「國家安全」為理由,華為就以法律手段起訴美國政府。縱然勝訴機率渺茫,這種做法也被批作「幼稚而無謂」,但華為就是要「通過律師與它在法庭上談,它也要出示證據」。而在此過程中,能否讓更多的中外觀眾看清事件本質,尤為重要。畢竟公道自在人心。

面對繁雜的問題,避免「不分青紅皂白,一竿子打過去」;對友商及可爭取的夥伴保持繼續開放;而面對對手則公事公辦,保證自己不理虧——這是任正非為華為選擇的方式,一如其為華為樹立的態度,值得人們參鑑。

華為會以法律手段起訴美國政府。(資料圖片/路透社)

應有警醒:弄清自身強項及角色

態度及方法都有了,還需要的就是賴以仰仗的本錢。華為最重要的本錢,既是在5G等領域領先全球的實力,更在於它有一支優秀的團隊。任正非自己也說得很清楚,「什麼都沒有了,只要人還在,就可以重整雄風。所有一切失去了、不能失去的是『人』,人的素質、人的技能、人的信心很重要。」

之所以能有這樣一支團隊,與華為對科研的投入是分不開的。為了培養人才,華為甚至曾聘用一名俄羅斯科學家,「小夥子不會談戀愛,只會做數學,到他們公司來十幾年,天天在玩電腦,不知道在幹什麼」。可就是這個「小夥子」突然有一天完成了從2G到3G的技術突破。試問有多少老闆可以做到養一個看似十多年什麼都不做,只知打電動遊戲的員工?

任正非只持有華為1.4%的股權及一票否決權,剩餘的股權由華為十多萬員工共同持有。(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華為最大的王牌5G標準,本身也是源於十多年前土耳其教授Erdal Arikan的一篇數學論文。華為在這篇論文發表後兩個月,便拿錢支持Arikan的實驗室,讓他招收更多博士生,最終華為以這篇論文為中心研究各種專利,共投入數千人,耗費十年時間把數學論文變成技術和標準。如今,當任正非表示「我們在全世界有26個研發能力中心,擁有在職的數學家700多人,物理學家800多人,化學家120多人。我們還有一個戰略研究院,拿着大量的錢,向全世界著名大學的著名教授『撒胡椒面』(平均分攤),對這些錢我們沒有投資回報的概念」,他實際上在透露一個科企乃至一個國家得以制勝的關鍵。

與此同時,任正非在對內時也將公司與員工權益高度綁定。他自己只持有1.4%的股權及一票否決權,剩餘的股權由華為近十萬員工共同持有,華為員工年年的分紅往往大於其工薪,以至於「成功從華為挖人」一直是一件頗為困難的事。相信這種在堅持理想之同時,也給予豐厚報酬的制度,也是那八九萬「犧牲個人和家庭」的開發工程師,以及那數千位春節加班供應公司的保安、清潔工、餐廳服務員,願意與華為同進退的原因之一。

任正非這位被華為公關團隊形容為「最不擅長面對媒體的老闆」,近期卻為華為作出了最佳的宣傳工作。(資料圖片/GettyImages)

42個問題:來自中國的最佳答覆

令人感慨萬分的是,在5月初中美談判急速轉惡至今,中國最佳的宣傳工作,反倒是出自被華為公關團隊形容為「最不擅長面對媒體的老闆」任正非之口。在上周二任正非媒體圓桌會的42個問答中,「什麼都沒有了,只要人還在,就可以重整雄風」的說法可鼓舞人心;「媒體不要老罵美國企業,要罵就罵美國政客」、「華為產品只是商品,不要和愛國掛鈎」等說法可激發冷靜與沉着;「最重要的還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美國政府做的事我們不能左右」、「中國和美國競爭,唯有提高教育」等說法可指明方向;「我們還是要在山頂上擁抱,一起為人類社會貢獻」、「國家未來的前途在開放,我們得到好處以後就要去兌現」等說法則可引發全世界共鳴與認可。

「封殺華為」事件不過是中美博弈過程中的一個體現。(資料圖片/路透社)

如今,「封殺華為」事件還在繼續發酵,美國前白宮首席戰略師班農(Steve Bannon)近日表示,「相較於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將華為排擠出歐美市場要重要十多倍」。但「封殺華為」事件不過是中美博弈過程中的一個體現。

在未來的數年中,即使貿易戰和「封殺華為」等科技戰得以翻篇,中美還是會面對很多波折。而任正非這次所傳遞的信息,也應該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裏,中國及中國人面臨中美問題時所該有的態度。

上文刊載於第164期《香港01》周報(2019年5月27日)《從華為任正非兩萬字採訪談起 在中美博弈下不亢不卑》。

相關文章:【中美貿易戰】 美國VS華為 「莫須有」的指摘【華為風波】司法輿論齊上陣 華為伺時發起反攻戰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