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從卡式帶到CD 見證音樂載體興衰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聽卡式帶及聆聽Uncle Ray電台節目是揮之不去的回憶,從卡式帶轉換到鐳射唱片CD則是改變我一生的「載體過渡」。我第一次聽CD不是在香港,而是在美國洛杉磯。小學四年級跟母親逛街時,她說美國正流行CD,在唱片舖買了一張《徐小鳳—金曲精選》 CD,然後以空郵寄給遠居在美國的舅父。母親當時跟我說,CD的音質十分特別,跟唱片和盒帶不同,但因家裏沒有CD機,不知道究竟有多特別。撰文:鍾一匡@鍾氏兄弟

小學五年級的暑假,跟家人遠赴洛杉磯探望舅父。舅父家地方寬敞,有一間宏偉的視聽音響房,房中有兩座約六呎高的喇叭,也是我第一次看見近500張CD。當時正流行Michael Jackson的《Bad》和George Michael的《Faith》,我卻偏好聽電影配樂。

猶記得,我把《Star Wars》電影原聲大碟CD放進唱機裏,當二十世紀霍士的fanfare奏起的時候,那種震撼真是非筆墨所能形容。那時我才想起為什麼母親說CD的音質是相當特別,尤其是在聆聽《早安越南》電影原聲大碟中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Louis Armstrong那把像痰掛在喉嚨般富磁性的聲線,經那兩座六呎高的喇叭播放出來時,確實有一種魔力。

小時候以為歌詞是「dogs say goodnight」,很多年後才發現其實是「dark sacred night」,雖然是一個誤會,但想像狗兒互相祝福晚安,確是一個多麼美麗的畫面。

(網上圖片)

那個暑假,當我不外出玩樂的時候,便躲在影音室裏,沉迷於聆聽舅父的每一張CD,並忙於製作自己的雜錦卡式帶(mix tape)。除了外國歌手的專輯外,舅父還收藏了一些經典的廣東歌專輯,如譚詠麟的《霧之戀》、林子祥的《千億個夜晚》及關淑怡的《冬戀》等。最令我驚為天人是一張名叫《CBS Sony白金精選》的雜錦碟,CD內有兩首歌令我精神為之一振,分別為曾路得的《天各一方》和大AL的《我的歌》。舅父道:「這才是真正的唱歌。」

直到今天,這兩首歌仍然是我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插曲,亦使我認識到,除了主流音樂外,還有一些擁有特別嗓子又默默耕耘的「另類歌手」,他們唱歌的感染力甚至超越主流歌手平鋪直敘的演繹,間接地鞭策我萌生成為一位唱片監製的夢想。如今,我的心願達成了,因為我終於能為我偶像曾路得監製兩張大碟及為大AL製作單曲,我亦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監製大AL的全新大碟。

(網上圖片)

中學一年級,我用零用錢在北角國都商場的唱片舖購買了一些許冠傑的CD,包括《最佳拍檔大顯神通》,並偷偷地放在衣櫃的深處。有一次在大掃除中被父親發現了,父親不但沒有怪責我奢侈,反而買了一部CD機給我,這是我人生第一部CD機。從此以後,我與CD結下了不解之緣。

赴美國讀書前,曾多次光顧銅鑼灣中心地庫的妙聲唱片公司,因為他們有租賃CD的服務,我常常把CD錄製成卡式帶拿到美國去。租賃過的CD無數,包括有Perry Como、Matt Monro、Linda Ronstadt、Air Supply等。這所唱片舖亦成為了我的私人音樂圖書館。

(網上圖片)

但要說到影響我最大的精神食糧,一定非金獅連鎖影視店(KPS)莫屬。金獅分店遍布港九新界,地方寬敞,除了可租賃錄影帶外,CD款式也包羅萬有,貨源充足。在沒有YouTube和Facebook的年代,金獅正是我的電影及音樂資料庫。我最愛逛的兩間金獅位於金鐘遠東金融中心及灣仔謝斐道,每次都可以花兩、三小時搜尋自己喜歡的東西,就算買不到也不要緊,因為每一次逛完後,音樂知識也更淵博。當找到心儀的東西時,那種莫名的興奮由心而發。我曾經在那裏找到一張《Billboard 1972 Top Hits》的CD,歌曲包括Gilbert O’Sullivan的《Alone Again(Naturally)》、America的《A Horse with No Name》、Chuck Berry的《My Ding-a-Ling》等,當時的亢奮狀態像中了六合彩般,至今仍歷歷在目。

時移世易,CD市道今非昔比,當年輕人只聽網上平台、串流及年長人士回歸黑膠唱片懷抱的同時,我對CD的熱愛和忠誠卻有增無減。原因有三:(1)我喜歡拿起CD那種「聚手」的感覺,覺得很有分量和重量;(2)當我看見自己CD架上的珍藏時,頓覺自己很有品味;(3)CD的封套內容介紹(liner notes)本身就是藝術品,除了閱讀介紹歌曲的文章外,更可以清楚知道哪位樂手演奏哪種樂器,這是對樂手最高的致敬啊!

年輕人愛聽網上平台,CD舖市道踏入寒冬。進駐本港25年的連鎖影音店hmv,亦於去年自願清盤,結束七間門市業務。(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現在,我經常光顧的唱片舖包括旺角的「威威店」和灣仔的「搖擺廊」,因為他們的貨品齊全,也在外國訂購很多冷門的專輯,以滿足我們音樂發燒友的渴求。兩家唱片舖的東主更是不遺餘力地推廣音樂文化活動,例如主動邀請音樂人到店舖舉行簽名會及宣傳唱片,使以前「不吃人間煙火」和「離地」歌手變得親民、落地,藉此提高大眾購買實體唱片的興趣。

三十年前,當CD取代了黑膠唱片時,很多人摒棄了自己的黑膠碟,但亦有很多人珍惜它們,現在這些黑膠碟非常值錢,成為收藏品。現在,mp3取代了CD,也有很多人決定丟掉珍藏多年的CD。我深信,三十年後,CD將會捲土重來,並成為價值連城的收藏品。且看我的預測是否準確吧!

上文節錄自第16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24日)《音樂啓蒙之夢想成真》,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