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讀物】重溫香港文學舊夢 讀年代流行之書

撰文:香港01評論
出版:更新:

逡巡過書展一個個攤子,今年沒有村上春樹的禁書,也沒有龍應台的話題作,感覺有點兒冷清。熱話的倒也有熱辣辣的「六月衝擊」結集《自由係……》、《我們在一起》,這個年代刻意關上電視手機讓自己寧靜下來,卻又忍不住手拿起新書,反覆閱讀其中的發夢故事,毋庸置疑,這是個什麼樣的年代,人們就愛閱讀怎麼樣的書!撰文︰曹民偉

不如我們回頭看一下,這些年來,香港的書市都流行哪些書,而它們跟當時的社會風氣有什麼關係。

今年是美國太空船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五十周年,第三十屆「香港書展」用上科幻主題。雖然近年來香港學校積極推行STEM科技教育,然而,說到底香港是個缺少「賽先生」和「德先生」的地方,少年人愛看丹.布朗的奇幻作品《起源》、村上春樹的魔幻作品《刺殺騎士團長》,到底多於科幻小說。

倪匡出席今年書展講座。(資料圖片/方家遠攝)

逛過書展最引人注目的攤位,大型視屏上倪匡講述衛斯理小說創作來龍去脈;劉慈欣的小說也拜電影《流浪地球》的好評而得到一定追捧,據說他獲得國際科幻大獎「雨果獎」及「克拉克獎」的小說《三體》也快要開拍成電影。

書展還展出倪匡、杜漸(李文健)、黃易、李偉才(李逆熵)、譚劍等本地科幻作家的手稿及著作。其實近年記憶較深刻的科幻作品,倒是2012年網絡上火紅的小說《那夜淩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其後更改編成為同名電影,看來這充滿末世的科幻式預言,才是新一代對香港未來科幻世界的期許。

2012年網絡小說《那夜淩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網上圖片)

1961年蘇聯第一次載人太空船環繞地球一周,拉開了美蘇太空競賽的序幕,1969年美國太空船登月成功,孩童們心裏邊的嫦娥玉兔想像幻滅,從此,夜裏仰望月亮想到的是一個風沙的寂寞星球。那時年紀小,除了報攤看流行漫畫書《火星襲地球》,還要母親訂閱《新科技》、《科技世界》等雜誌,也在報章上看倪匡連載的《天外金球》、《老貓》、《藍血人》,待明窗結集成書以後,也買下一整套衛斯理與白素的冒險故事。

當年坊間還有不少科幻佳作,像馮嘉從報章專欄到小說再變成廣播劇的《奇俠司馬洛》系列、台灣作家張系國的《星雲組曲》、翻譯作品有H.G.威爾斯的《地球之戰》、凡.爾納的《地心探險記》與《海底六萬里》等,可以說六十年代的太空競賽引發的一場科幻閱讀熱潮,且看在此登月半世紀的日子裏能否再起風雲了!

社運啟迪探索更深層知識

回溯1900年以前,惟有《華字日報》、《循環日報》擁有印刷機器印書,甚至成為推動革命的工具。英國殖民政府統治香港的年代只印製英文書籍,要到1914年位於中環的商務印書館才正式成立,這家算得上香港首家的中文書館。老照片上看這百年前的書店,原來除了一架架的圖書以外,還主要賣筆,中央的大型玻璃櫃擺放着琳瑯滿目的毛筆和墨水筆,畢竟那年代懂得閱讀和懂得寫字,都是高等文化人的象徵。

2019年書展商務印書館的攤位。(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當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目大多是實用的圖書,如《香港國家簡明漢文讀本》、《香港地理》,以及學習工具五彩精圖方字教材之類的書。位於中環的商務印書館店舖後來也成了城中文化人聚集之所,店裏的名人顧客包括新馬師曾、黃霑、司徒華等人。

昔時的官立學校圖書室總會有一整套商務印書館的「萬有文庫」,包括有《中國古代哲學史》、《宋人平話四種》、《大唐西域記》等圖書,佔滿一道牆的書櫃,那時候每個父母都買一些馬健記出版的《封神演義》、陳湘記出版的《黃飛鴻別傳》給孩子看,細細的字體印得崩崩塌塌,卻已叫那個忠孝節義時代的少年人看得津津有味。

五十年代,少年人愛在街頭巷尾買斗零一部的薄裝小說。這些言情小說,非簡單地以鴛鴦蝴蝶或才子佳人可概括而論,有周白蘋的《中國殺人王》、《牛精良》和李我的《天空小說》,也有俊人、傑克、怡紅生、孟君及鄭慧等作家,作品都是武俠打鬥或情情塌塌的市井文學,卻有着拳頭加枕頭元素,極度吸引青少年閱讀,影響着未來幾十年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流行文化創作。

五十年代的香港街頭書攤,可以看到少年們愛看薄裝小說。(Getty Images)

在屋邨飛仔橫行、警察當街行惡的六、七十年代,港台兩地出現一批擅寫俠客故事的作家,如還珠樓主、金庸、梁羽生、諸葛青雲、臥龍生和古龍等,其武俠小說也風行兩地,比如《蜀山劍俠傳》(還珠樓主)、《神鵰俠侶》(金庸)、《七劍下天山》(梁羽生),以及後來的《陸小鳳傳奇》(古龍)等,成為整個治安不佳、社會不公時代的「精神食糧」,行俠仗義的俠客成了每個生存於社會底層小市民的「精神勝利法」,總是想像着有大俠為社會伸張正義。

整個六十到七十年代,人人都是武俠迷,電視劇與電影也不斷改編這些俠客行的故事。隨着香港金庸館的建立,加上各種新版金庸小說的重新包裝出版,武俠小說的潮流勢必延長下去。在動盪的年代,尤其是「六七暴動」以後,社會上的閱讀口味出現大變化,不少年輕人轉而尋找有關存在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書籍閱讀。

金庸小說(資料圖片)

其實,年輕人的情緒和大眾的閱讀文化,往往會受到社會氛圍影響,比如,前些年大眾傾向於投資、旅遊、食譜等實用性書籍,但自2014年佔領運動以後,不少老、中、青各階層讀者開始尋覓一些深層的閱讀文化經驗,其中包括哲學書、文學書、政治書、歷史書等。

繼續閱讀︰【流行讀物】小眾品味成新主流   港出版書走向多樣化

上文節錄自第172期《香港01》周報(2019年7月22日)《書展來臨,帶你重溫文學舊夢   什麼年代流行讀什麼書》。更多《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曹民偉的文章:細數兒時漫畫角色    重拾童年英雄夢建校百年 獨特精神代表現代建築走向聞着咖啡香打書釘 新型書店成千禧世代新蒲點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