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業.四】教育局指引教師回答「不知道」 變相噤聲?

撰文:陳澔琳
出版:更新:

2016年,擁有41間中小學的辦學團體保良局向屬校發出「教職員行為守則」,除了列出多方面的專業操守規範外,其新設「政治立場」一欄引起爭議。守則訂明禁止教師以學校通訊平台及私人通訊平台,向學生及家長發放涉及政治立場或取態的訊息,以免影響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判斷,甚至規限教師「亦應盡量避免透過私人通訊平台,向與工作有關持份者發放涉及政治立場或取態的訊息,以免造成該等人士對辦學團體及本校不必要的誤解」,違規者可遭紀律處分,甚至解僱。這個校本準則規限了教師發表與政治相關的言論,外界質疑它的範圍太闊且不切實際,過分限制教師的言論自由,更有機會牴觸人權法。

承接上文︰【教育專業.三】在「政治中立」下 能否保障教師的公民權利?

香港有不少人認為,教師職責只限於教好書,不應與學生談論政治議題。(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社會大眾的公民意識日漸增加,但教育界卻會對教師的公民參與表達有所顧忌,甚至對政治噤若寒蟬,梁恩榮慨嘆,歸根究柢「香港教育的大問題是我們完全不重視人權教育。」人權與香港核心價值環環相扣,《專業守則》的「應把尊重人權的教育視為要務」(2.6.8)正是提醒教育工作者教育專業的涵意,偏偏在社會及學校教育鮮有討論。

事實上,愈來愈多公共事務受跨界別人士關注,不少專業人士如醫療界、法律界均有發聲甚至走上街頭,梁恩榮認為,在如斯社會背景下,教師不平則鳴亦不出為奇,而在教育的論述中,教師作為公共知識分子,本應為實踐理想社會而提出建議。

但當社會冒起相關討論、甚至對履行公民權利的教師群起攻之,這某程度反映香港社會嚴重忽略老師的社會性——當有一些老師行得比較前,大眾就不得其解。「社會人士如何看教師?你在課室乖乖教書吧!」梁恩榮有氣沒氣地說,在香港這個相當功利的社會中,主流視教育為職業訓練所,老師的角色只是協助學生考好試,不被視為推動社會改變的參與者,然而「如果我們本身有這些意識,教師的舉動其實正常不過」。梁恩榮說,在香港現實的環境當中,教師功用及學校的公民使命都被隱藏或不受重視,但當社會日益紛亂、急劇變化,教師「對公眾的義務」變得更為重要,教育界或可把握是次大型社會活動的機會,與社會對話重申老師的公共性,發揮更廣義的教育精神,以回應社會發展。

梁恩榮認為基於事實的多元討論,有助學生了解真相。(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教師不可跟學生談政治?

回到7月初,全國政協副主席、特首董建華出席活動時說,通識科是造成年輕人問題的主因,形容通識教育失敗。梁恩榮長年研究公民教育,他反駁道,不論自身研究或國際文獻,早已否定通識科會令學生變激進或驅使他們上街,反而可使學生多一分理性,少一分盲動,少受情緒左右。他反問:「200萬人上街,有多少人讀過通識科?」梁恩榮指出,通識科在高級程度會考為選修科目,2009年才成為高中必修科,與上街的200萬人相比,有修讀通識科的學生寥寥可數,為何種種事實放在眼前,仍要質疑通識科?

梁恩榮認為通識科的功用不在朝夕,應讓時間去證明,但教育與政治的關係卻亟需要社會探討。

教育局在上周二(8月20日)向辦學團體發函及召開記者會,講解有關準備新學年的基本原則,以及就罷課的學校管理、校園欺凌處理等提供制定校本措施指引,重申教育局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罷課,又指任何人不應煽動教師和學生罷課。局長楊潤雄在記者會中說:「任何人士均不應利用學校作為表達政治訴求的場地,更不應將無辜的未成年學生捲入政治漩渦,亦不應以學生的參與作為壯大聲勢及施壓的手段。」他表明,罷課不但偏離課程規劃和剝奪學生正常學習機會,甚至會牽動情緒、衍生壓力,破壞校園和諧,即使師生對社會抱持不同想法,但表達意見有很多合適的方法。

楊潤雄強調學校不應被用作表達政治訴求。(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通識教育防製政治文盲

在同日發出的開學指引中,其中一段引起媒體及一眾教師熱論:「教師可能不知道用什麼字眼向學生解釋社會當前的狀況。遇到難以解答的問題時,教師可以表示「不知道」或「自己也不理解」;教師不需要覺得自己有責任去為目前所發生的事情提供答案。」這項建議遭質疑有噤聲之嫌,亦有教師批評指引有違《教師守則》所提出的「激勵學生的探究精神」,即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同學思考,切忌強加一套價值觀給予學生。

梁恩榮慨嘆,在香港「政治」二字面對嚴重的污名化,因此如果要打擊教師及教育界,利用「政治」二字便容易不過。他說,每當聽到有人說別用教育服務政治時,不其然感到一頭霧水。政治本屬眾人之事,涉及運用政治倫理及道德管理公共事務,雖不排除有人在政治運作上別有用心,但政治實質並不負面。教育本有政治功能,能影響公民質素的高低,當中包括政治的啟悟、能作道德價值觀的判斷如是否重視公義平等及尊重人權等以及民主的人格。他形容,公民質素不會突然出現,因此這不僅是公民教育、通識科的責任,也是學校的公民使命。

「(科目)不但不會令人激動上街,反而會多了一重過濾,協助大家看清真貌。」當有人不停攻擊通識科目,是否為了讓人不懂分析,便於管教?「無知者最容易被擺佈,或許有人希望有政治文盲出現吧!」梁恩榮無奈地說,這種想法是陰謀論,他不希望成真。

相關文章︰【教育專業.一】仇恨言論充斥下如何言教身教【教育專業.二】教師必須中立? 如何不讓立場影響教學

上文節錄自第177期《香港01》周報(2019年8月26日)《教師中立與噤聲的迷思》。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