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亞洲風潮」而起 國際影壇吹起華人風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韓國片《上流寄生族》橫掃國際影壇頒獎禮,繼去年5月贏得第72屆康城影展金棕櫚獎後,上月更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勇奪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共四項大獎,再加上其他國際電影節的獎項等等,風頭一時無兩,也令「亞洲風潮」頓成世界影壇焦點。
今次佳績誠非偶然,亞洲電影早在影壇一步一腳印,韓國當下固然走在最前、鋒芒畢露,惟不獨韓國及韓風專美,華人電影工作者或以華裔家庭生活為題材的電影也逐漸受到西方主流社會關注,「華人風」已廣泛滲透於影壇各層面。
撰文︰林莊

亞洲風在近年是影視大趨勢之一,中國元素所佔比重亦愈來愈明顯。今年迪士尼的重頭巨製之一,是成本超過兩億美元、因疫情而延期上映的《花木蘭》。

製作成本逾兩億美元、由劉亦菲擔任主角的《花木蘭》是迪士尼近年的重頭巨製。(《花木蘭》劇照)

《花木蘭》:中式題材西式包裝

這部內容改編自中國民間傳說的荷里活電影亦大膽起用了全華語演員班底,包括劉亦菲、鞏俐、甄子丹、李連杰等,這明顯跟以往大不相同。過去華人或亞洲演員在絕大部份荷里活大製作中,即使戲份再重,都只能擔當配角,頂多發揮綠葉作用。今次華語演員在大製作擔正大旗,對全球觀眾而言有一定新鮮感,同時反映片商對華語明星的信心及重視。

相對而言,2016年張藝謀進軍荷里活而執導的奇幻片《長城》,即使故事背景設於中國,但仍離不開外國人主導——由荷里活影星麥迪文擔正,劉德華、彭于晏等「華星大牌」都要讓路。同年,甄子丹在《俠盜一號:星球大戰外傳》中,雖演出瞎眼的高手,惟到底也只屬配角。不時被觀眾戲稱有「景甜宇宙」的景甜,在2017年的《金剛:骷髏島》、2018年的《悍戰太平洋:起義時空》等大製作裏,不斷亮相的她亦僅有花瓶功能。再數下去,本港動作影星成龍早年也主演過多部荷里活作品,好像《火拼時速》系列、《贖金之王》系列等,他固然是男主角了,不過,大多數安排另一位西方演員擔任拍檔,未算「獨當一面」。

張藝謀進軍荷里活之作《長城》,由荷里活影星擔正,華人巨星僅屬配角。(《長城》劇照)

迪士尼不是首次將花木蘭代父從軍的經典故事搬上銀幕,1998年就曾推出動畫電影,當時美國票房大收1.2億美元,並在2004年推出續集(但只推出影碟,並沒在戲院上映)。今次迪士尼以真人電影重新包裝,除了炫目的動作場面外,另一重點就是中國文化元素。雖然,片中角色以英語溝通,但故事核心還是華人的孝道精神,在大片中向環球觀眾闡釋中國傳統價值觀,相信是本片一大焦點所在,料為地球各個角落的觀眾上一堂華人文化通識課。

世界影壇尤其是荷里活愈來愈重視華文元素,龐大的中國市場固然是重要考量。事實上,中國(內地)市場近年電影票房也屢創新高,如國產片《戰狼2》(2017年)在內地大收逾56億元人民幣(約8,000萬美元),反映票房需求極具潛力。荷里活電影想在中國市場分一杯羹,如去年榮登全球史上最賣座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內地票房達42.48億元人民幣,無疑為該片衝刺紀錄作出莫大貢獻。

《戰狼2》在內地大收逾56億元人民幣。(《戰狼2》劇照)

不但需求面如是,荷里活的供應面亦見中國化,上文提到的「景甜現象」固是一例,不少電影還毫不忌諱屢見內地品牌「殖入式廣告」,如《天煞地球反擊戰:復甦紀元》(2016年)就呈現牛奶品牌蒙牛、通訊軟件QQ等硬入情節,背後無疑含商業計算。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消費活動大為壓縮,不少戲院無奈關門,這為全球票房帶來意想不到的隱憂。《花木蘭》同時暫緩在內地(以及日韓)的上映時間,英雄片《黑寡婦》亦料跟隨,而《007:生死有時》等亦取消了中國首映活動,預料延至11月全球上映。可見,中國「打噴嚏」,不單許多地方都「感冒」受傳染,甚至連電影業都不得不休業停市。

探討東西方價值觀差異

世界影壇亦非完全向錢看,也會認真看待華人社會重視的核心價值觀,特別是關於家庭的看法,這跟昔日僅以獵奇態度看待截然不同。去年在美國辛丹斯電影節獲得好評的《別告訴她》,就由華裔女導演王子逸編導,並由全能藝人、美籍中韓混血女星奧卡菲娜(Awkwafina)主演,以舉重若輕、略帶黑色喜劇的方式,上演華人家庭倫理戲碼,探討東西方的生死觀差異、移民家庭心路歷程、西方推崇的個人主義與華人傳統社會重視的集體主義之間的矛盾等嚴肅議題。

《別告訴她》以黑色喜劇方式探討東西方的生死觀及移民家庭的心路歷程。(《別告訴她》劇照)

奧卡菲娜更憑本片奪得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音樂劇或喜劇類),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亞裔女星,創下了歷史。此外,電影由編導到演員皆由女性操刀,故事題材亦以女性視角為主,讓西方觀眾了解東方女性如何在大家庭中自處;電影的成功,反映亞裔女性也能闖出一片天,在電影世界以外增添另一重正面意義。

體現華人價值觀的電影例子,不得不提2018年上映、改編自暢銷小說的《我的超豪男友》(Crazy Rich Asians)。這套成本約3000萬美元的中型作品,由亞裔演員作為主要演出班底,包括吳恬敏、亨利高定(Henry Golding)、楊紫瓊、奧卡菲娜。電影難得之處在於步入了主流票房市場,不是以影展小規模放映形式,而是跟其他荷里活大片一樣,在超過3,300間美國戲院開畫,更連續三星期成為票房冠軍,美國本土票房最終達1.74億美元,成績媲美《美國隊長》及《雷神奇俠》等英雄片大製作,據說,電影還將順勢開拍續集。

《我的超豪男友》的角色背景是移居海外的新加坡家庭,骨子裏反映的是華人社會常見的家庭內鬥。(《我的超豪男友》劇照)

以華人家庭做主題而能打入美國主流票房市場的作品,對上一齣已是由港產華裔導演王穎執導、1993年上映的《喜福會》。不過,該片反應當然不能與今日的《我的超豪男友》相比,票房大概只收3,000萬美元左右,只及後者六分之一,可嘆「生不逢時」。

《我的超豪男友》的角色背景雖是移居海外的新加坡家庭,但骨子裏反映的依然是海外華人社會熟悉的家庭內鬥——當中的婆媳糾紛、豪門恩怨、家世揭秘等情節,相信內地以至香港觀眾不會陌生,這類題材不論電影抑或電視劇早就「拍到爛」兼「睇到爛」,但這對西方觀眾而言便帶來一定新鮮感。華人家庭內鬥戲碼成為票房大熱之作,至少反映西方觀眾願意了解亞洲文化的底蘊,甚而炒熱了海外觀眾對華人價值觀的好奇心。

李安更勝奉俊昊嗎?

再遠一點,今日較成功打入荷里活圈子的華裔導演李安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憑「父親三部曲」揚名,即是《推手》(1991年)、《囍宴》(1993年)、《飲食男女》(1994年),三齣戲的共同特點就是,皆以探討華人家庭的糾結關係為題,在海內外都廣獲好評——只不過,當時國際社會仍未像今日般關注華人文化。

李安出生於台灣,後來在美國攻讀影視學系,長期遊走於東西方各地,對於華人、西方文化都別有體會。他的作品將東、西方文化融匯貫通,如上述三部戲就觸及父母與子女的矛盾、與外國媳婦的相處、養兒防老、華人社會如何看待同性戀等長青又具「爭議性」的話題。導演不會大加批判,而是讓觀眾思考箇中的分別,人情味濃厚,引起各地觀眾的共鳴。

起初,上述華人題材作品並沒受到多大重視,票房成績也並不突出。以華人身份躋身歐美影壇學院派的李安,後來獲荷里活片商招手轉拍西方味濃的故事,包括改編自英國同名文學名著的《理智與感情》(1995年)、用華人視角剖析美國家庭暗湧的《冰風暴》(1997年)、談論美國南北戰爭的《與魔鬼共騎》(1999年);只是,出來成績並非十分理想。

李安真正在國際影壇崛起,肯定是2000年上映、改編自內地武俠小說作家王度廬同名武俠作品的《臥虎藏龍》。這套動作與劇情兼備的華語片,由當時進軍荷里活的周潤發、楊紫瓊,以及正在內地冒升的章子怡和台灣小生張震主演,全華人班底的電影在全球影壇叫好叫座,美國票房高達1.28億美元,以外語片衡量,絕對成績斐然。

李安執導的《臥虎藏龍》於全華人班底的電影在全球影壇叫好叫座,美國票房高達1.28億美元。(《臥虎藏龍》劇照)

翌年奧斯卡頒獎禮上,該片更以包括最佳電影在內的十項提名,成為當年熱門作品之一,李安本人也首度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雖然在最佳電影等大獎上未能跑出,惟電影贏得最佳外語片、最佳配樂、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攝影四項獎項,實為華語電影的重大里程碑,令世界影人對華語片刮目相看。

聲名大噪後的李安,自此從容遊走於歐美及華語的電影世界,2005年他拍攝以同性戀為題材的《斷背山》,同樣以其擅長的家庭角度切入情慾題材,是另一種形式的美國家庭眾生相,處理溫婉感人,遙遙呼應早年作品《囍宴》。該片在2006年獲得八項奧斯卡提名,包括最佳電影;電影最後雖敗在政治正確話題作《撞車》之下,但李安卻在二度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後成功奪魁,比《上流寄生族》的韓國導演奉俊昊早了十四年。連同最佳導演,《斷背山》還贏得最佳改編劇本、最佳配樂共三項獎項。華人導演受到美國電影學院派的肯定,代表亞洲、華人聲音在行內抬頭。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視效突出的3D電影作品,以冒險故事為外殼,探討東方哲學、人文關懷等大議題,視覺與言志雙線並行。(《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照)

李安及後的作品不僅涉獵文藝,亦觸及商業題材,甚至探索高清電影語言,務求在視覺效果上精益求精,2012年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就是視效突出的3D電影作品,以冒險故事為外殼,探討東方哲學、人文關懷等大議題,視覺與言志雙線並行。電影在2013年獲得11項奧斯卡提名,李安二度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再次創下歷史。該片同時獲得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配樂、最佳攝影共四項大獎。西方電影頒獎禮上重複頒授最佳導演予同一人,本身已屬超高難度,李安成為其中之一,代表電影人才不分國界。華人導演有能力步入影視殿堂,不讓歐美創作人專美。

港產動作片打遍荷里活

華語電影人為世界影壇帶來的另一貢獻,是開創性的動作場面,為類型片奠下其中一道不可取代的風格,其中中年港人熟悉的吳宇森是當中的佼佼者。吳宇森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起開始拍攝長片,但真正做到平地一聲雷的,是1986年上映的《英雄本色》,這齣由周潤發、張國榮、狄龍主演的動作片,不僅以3,400萬元大破當年的港產片票房紀錄,更重要的是開創了吳宇森只此一家的英雄片風格,其中的如舞蹈般的槍戰,帶來別樹一幟的暴力美學,驚艷影壇。

吳宇森其後更進一步,拍攝更為風格化的《喋血雙雄》(1989年)、《辣手神探》(1992年)等片,舞蹈式慢鏡槍戰、猶如發不完的子彈、白鴿在槍戰中飛舞,以及義無反顧的男人間情誼,成為了導演的「簽名式」風格。兩片在外國廣獲好評,專門發行經典電影影碟的著名美國公司Criterion Collection,為兩片推出DVD,甚至邀請吳導為影碟做講評,華人導演躋入經典之林,亦是一大「榮譽」。

《喋血雙雄》中舞蹈式慢鏡槍戰、猶如發不完的子彈、白鴿在槍戰中飛舞,以及義無反顧的男人間情誼,成為了導演的「簽名式」風格。(《喋血雙雄》劇照)

吳宇森的動作風格影響了荷里活動作片的發展方向,他及後被荷里活招手,拍攝的多是大製作,華人導演得以掌控過億美元成本的資源,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導」。其中,1997年由奧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基治、著名影星尊特拉華特合演的《奪面雙雄》,就被外界視為九十年代動作片經典作品之一;湯告魯斯的《職業特工隊》系列,續集亦找來吳宇森執導,美國票房大收2.1億美元,全球票房更高達5.4億美元,證明了導演駕馭商業大片的能力。

除了上述兩位大導演外,其他華語導演如香港的徐克、劉偉強,以及內地的張藝謀、陳凱歌等人,作品在國際影壇上都頗有名聲。上述四人都曾在荷里活擔任導演,當中劉偉強於2002年推出、以警匪互插卧底為題材的港產片《無間道》,四年後便被荷里活翻拍成《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由大導演馬田史高西斯執導筒,翻拍作品最後更勇奪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四項大獎。荷里活翻拍港產片並得到肯定,都是一大突破,印證華語創作人的劇本絕不比歐美原創作品遜色。

此外,港產片的武術指導,亦為荷里活動作片增添猛烈而華麗的生命力。1999年上映的科幻動作片《22世紀殺人網絡》,由香港知名影人袁和平擔任武術指導,更將港式功夫在世界影壇發揚光大。當時袁和平是由荷里活著名監製祖舒路華(Joel Silver)特意聘請,電影成為經典之作,不僅全球大收逾4.6億美元,甚至勇奪四項奧斯卡技術獎項,更證明了其銳利的眼光。

港產片的武術指導袁和平(左)曾為電影《22世紀殺人網絡》擔任武術指導。(網上圖片)

該片導演華哥韋斯基姊妹(當時仍是兄弟,二人尚未變性)對於袁和平十分尊重,據影碟的製作特輯顯示,導演基本上將功夫場面的主導權,都交到武指手上。袁氏的要求十分嚴格,先要求演員進行半年的武術訓練,以往從未試過。後來這種事前準備的訓練模式,在荷里活成了新常態。武指的要求精益求精,導演也讓他來拍板決定鏡頭是否可取用。如男主角奇洛李維斯在道場進行訓練、要施展「三連踢」的畫面,就試過一天拍19次才完成。凡此種種,都反映華語影人在荷里活大片廠受到尊重、重視,逐漸成為一家之言。

談到華語動作大旗在世界影壇揚起,肯定不能忘記英年早逝的一代動作巨星李小龍。1973年離世的李小龍,年僅32歲。不計他的童星作品及美劇作品,他所主演的功夫電影只有《唐山大兄》(1971年)、《精武門》(1972年)、《猛龍過江》(1972年)、《龍爭虎鬥》(1973年)、《死亡遊戲》(1978年)這五齣,不過,其影響力無疑極之深遠。將武術及哲學結合緊扣的他,除了演出電影外,還著書立說,並不時參加武術比賽。過往華人在世界影視作品的角色,難免有被貶低的意味,隱隱透出「東亞病夫」神態,小角色、反派是比較常見的處理。李小龍在主演的作品中,形象正面、剛強,一身精煉肌肉的他動作矯健,舉手投足充滿自信,與過往影視作品中華人角色的低落氣息是兩碼子的事。

一代動作巨星李小龍在西方影壇建立威名,同時帶挈了不少華語動作影人到荷里活發展。(網上圖片)

李小龍短暫的光影生涯,足以在西方影壇建立威名,同時帶挈了不少華語動作影人到荷里活發展,如其兒子李國豪(在1993年拍攝《烏鴉》時意外身亡);其他影星包括成龍、李連杰、甄子丹等人,也在荷里活佔一席位。稍為可惜的是,這些華語影人被定型,不如當年李小龍有突破性形象,反而多是演黑道人物、暴烈警探等「好打得」的角色。因此,近年華語演員得以真正抬頭,不再單靠打架來吸引目光,也是打破框架的發展,值得觀眾鼓掌。

展望未來,世界影壇勢會愈趨注重亞洲元素,特別是華人文化。不過,懸而未決的中美貿易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衍生的「反華」情緒等,難免增加了華人風電影的不明朗因素,惟暫時仍未見荷里活對華人元素有排拒迹象。

超級英雄片Marvel的電影「宇宙觀」進入第四階段,其中一套重點作品,是以華裔英雄為主角、料2021年上映的《上氣》(Shang-Chi),港人熟悉的梁朝偉更會參演,相信屆時會成為矚目的作品。華人導演在國際影壇頒獎禮屢獲殊榮,之後能否更進一步,甚至如今次韓國電影般,奪得國際影壇的大滿貫?華人影人可謂長江後浪推前浪,新舊導演的創作力依然旺盛,大家即管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

【花木蘭】劉亦菲首回應撐警言論引起的風波 談新冠肺炎態度謹慎

【上氣】傳再添新成員 外媒爆Marvel搵《臥虎藏龍》女星加盟

【上流寄生族.影評】奧斯卡報捷 華語電影可從中借鑑什麼?

橫掃奧斯卡的《上流寄生族》:韓流何以打入西方

上文刊登於第20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3月9日)《伴隨「亞洲風潮」而起 國際影壇吹起華人風》。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