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超自然】心理學家堅持尋求真相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超自然」是否存在?唯心論者答有,唯物論者答無,對此千古哲學難題,迄今仍無定論。由心理學家克雷.勞特雷吉(Clay Routledge)所撰的《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超自然》一書,則跳出了存在與否的事實爭論,轉而透過剖析人類心理來看待超自然,包括透過大量心理實驗來論證。
撰文:李道

克雷.勞特雷吉是美國大學教授與心理科學家,過去一直研究人類動機心理。他在前言開宗明義,本書並非試圖斷定任何超自然信念的是非對錯,而是探討超自然思維信念背後的心理因素。換言之,大家不要期望書中會解開超自然的神秘面紗,以為這是揭秘UFO之類的獵奇書,包括會進行什麼超自然力量的實驗。但必須強調,這不代表本書毫不精彩、毫無價值,裏面所涉的心理實驗便比坊間的心理測驗有趣得多,亦展示了一位學者如何透過嚴謹方法探究真相。

大家不妨先思考一下,要了解人類為何相信超自然,可以進行什麼心理實驗?恐非直接詢問受訪者「點解你信」。由作者自己進行,以及透過文獻回顧所提供的辦法,就與一般人熟悉的民調或自我陳述大不相同。他作了一個很好的比喻:厲害的行為科學家,就像厲害的偵探,因為偵探不能直截了當向嫌疑犯提問,而是經常間接誘導犯人吐露真相,又或自己另尋線索或關聯性。

提高死亡知覺,或許讓人更加相信超自然。(資料圖片/陳焯輝攝)

死亡覺知和人生意義

通過一連串實驗,作者歸納出在兩種情況下,人們顯得更傾向相信超自然:一是提高「死亡覺知」,二是思考「人生意義」。

人與其他動物的一大不同,乃知自己終必一死。文化人類學家貝克爾(Ernest Becker)對「死亡覺知」的著作《拒斥死亡》主張我們雖無法改變必死命運,卻可盡力否認、逃避這個事實。作者後來反覆引述的大量實驗結果,便反映受試者的「死亡覺知」一旦提高,例如要求先寫下關於死亡的問題,他們在後續追問時往往更相信超自然,反之其他寫下如牙痛、演講等焦慮不快經驗的控制組,則沒有什麼異象。

作者進一步引述實驗結果指,在提高「死亡覺知」後,人們更傾向對「動物性」的行為感到惡心,這包括餵哺母乳,以至性行為等。他解釋,「死亡覺知」令人覺得生命不過是肉體存在,跟其他動物沒有分別,但超自然卻提供出路,核心概念乃逃離死亡,讓人類生命不止於動物軀體。

另一組作者反覆引述的實驗結果,乃讓受試者接觸「目的論意義」概念,好像「太陽發熱是為了滋養生命」、「地球有臭氧層是為了保護免於紫外線傷害」─毫無疑問,裏面不存確鑿因果關係,作者稱之「目的論錯誤」;然而,包括頂尖物理學家在內,不少受試者還是認同類似說法,更重要者,乃認同者同時認為生命有意義的評分也愈高。對照另一組實驗結果,在提高「死亡覺知」後人們愈易犯上「目的論錯誤」,可見兩者存在明確關聯性。

反之,如果針對「目的論錯誤」提供似是而非的「解釋」,譬如多寫一句「少了臭氧層,許多生物將很難在地球表面上生活」,受試者的「死亡覺知」則會減少,證明兩者互為因果。作者分析,死亡促使人們找尋生存目的,而超自然目的論正意味着,我們被創造或設計出來另有目的,不是毫無意義的純粹演化產物。經驗顯示,當人在處理痛失摯愛的時候,皆傾向求助信仰或宿命論,例如「人死是上天安排」,基督教教義還指,親友離世不過是上帝給你的考驗或試煉。

基督教教義指,親友離世不過是上帝給你的考驗或試煉。(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無神論者更信超自然

宗教無疑是超自然的一大載體。按照上述道理,當受試者的「死亡覺知」提高或思考「人生意義」,他們的信仰度固然有所增加,包括更相信祈禱的力量,此現象不論上帝或佛陀的信眾皆然。進一步地,讓一批基督徒閱讀挑戰生命意義的存在主義文章,文中提醒他們人類在世界有多渺小、存在時間對比宇宙有多短暫等等,之後再給一篇有關奇蹟或神蹟的虛構報道,描繪一眾疑似天使指引救出傷者的事件;比較沒有閱讀存在主義文章的控制組,即使兩者同屬基督徒,「死亡覺知」和「人生意義」被提醒的受試者皆顯得更相信奇蹟。

宗教無疑是超自然的一大載體。(資料圖片)

本書一大精彩之處,乃探究無神論者的超自然傾向─自詡「心理偵探」的作者,果然揪出一些自相矛盾之處。其實,對於何謂無神論,不同人或有不同理解,譬如美國民調指出2014年無信教者佔了人口約四分之一,卻有約六成的無信教者依然相信上帝或萬靈存在。

曾有試驗顯示:當提高「死亡覺知」後,受試的無神論者被要求對「上帝」、「靈魂」、「地獄」等字眼,回答「宗教/真實」或「宗教/想像」─結果再次顯示,在提高「死亡覺知」後,他們在聯想宗教/真實時,比聯想宗教/想像時表現更快,亦即更沒懷疑、更憑直覺而非深思地便可作答。這被稱為「內隱態度」,即連無神論者也在意識不覺下,由於「死亡覺知」而更易相信超自然。還有一個更富玩味的實驗:無神論者被要求大聲朗讀「我希望上帝令朋友跟我反目」,實驗目的是量度因汗水增多而提升的膚電傳導,以反映受試者會否因此感到焦慮─較諸朗讀「我希望朋友跟我反目」的控制組,無神論者居然也被測出更感壓力。換句話說,透過生理反應所折射的心理變化,無神論者恐怕「口非心是」!

事實上,作者斷言超自然興趣是人類天性的一部份。即使傳統宗教開始式微、科學精神備受高舉,人們實非完全不信超自然,而是「另闢蹊徑」開拓作者筆下的「超自然精簡版」。新紀元(New Age)所追捧的靈性學自是其一,所談的靈氣、能量,以及冥想、瑜伽等活動,均帶有物質以外的二元論特徵,形同「當代宗教」。

至於相信外星智慧生命,某程度也屬一種宗教,原因是許多說法已將外星人描繪到猶如上帝一般,是地球人的創造者,又是地球人的監控者;多近一半美國人相信外星智慧生命存在,作者認為這之所以吸引人,是因它們既不涉宗教信仰,科學又無法排除它們不存於宇宙某處的可能。作者乾脆形容,它們是「無神論者之神」;在實驗裏思考「人生意義」後,相信外星人的數字明顯增多,跟信超自然的結果並無分別。

還有再極端的「超人類主義」,認為科學手段可達致永生,即由人類自己救自己。這跟超自然有何關係?實驗結果顯示,信教者較不接受「超人類主義」,畢竟這是人類妄想扮演上帝、違反上帝意旨的劣行,況且相信已獲上帝救贖的他們毋須退求人類自救;反之,無信仰者則傾向支持,而在「死亡覺知」提高後,相信程度則進一步提高。

除此以外,靈異現象或鬼魂之說更是長生不死,同樣有近一半美國人相信鬼魂存在,數字比信教者還要多;另外,不常上教堂的人信鬼比率,亦比定期上教堂者多出一倍。作者解釋,當人較不熱衷某個宗教,就更可能訴諸其他超自然力量。

信仰猶如好的安慰劑

話說回來,相信超自然亦有不少好處。首先,這是人類擺脫死亡的恐懼管理,並為人類帶來更大生存意義。根據依附理論,嬰兒最先是依附父母,當他們長大後特別是有了「死亡覺知」,就會另尋其他安全感來源;強大、善良兼提供家長式愛的上帝,就被認為是終極的依附對象。其次,信仰亦有助壓力管理,例如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求診過程所帶來的心理安慰,即使醫生假扮開藥實僅提供維他命丸,也足以令病情有所紓緩。作者舉出許多研究例子,說明正面態度、保持樂觀對減輕病痛、延年益壽等均有莫大裨益。由是觀之,祈禱之類有助減壓(即使未必能根治疾病),也有一定科學根據。

宗教某種程度上猶如一劑安慰劑。(Getty Images)

然而,迷信超自然也有不少弊端。歷史上許多戰爭或襲擊事件,皆因宗教而起。作者強調,人對生命意義與永生不死的追求,可以優於實際肉體的存活。實驗指出,當「死亡覺知」提高後,受試者更傾向進行有損健康的行為;其實,「人一世物一世,不如……」豈非耳熟能詳的誘人吸煙、吸毒導語。作者身為一位心學理家,他建議要改善不良行為的話,方向不應是指出所涉禍害,而是改變其對生命意義的理解,譬如說,宜強調「吸毒毫不有型」而非「吸毒有損健康」。

看畢本書,感受最深的還有一名學者對尋求真相的堅持與追求,以及如何制訂全面、客觀、具說服力的方法查證。到底世上有無超自然?在沒有確切證據下,很大程度信不信由你。的確,於此「後真相」時代,「信任」二字非常重要;可是,正如筆者為《流言效應》一書所撰的書評(刊於2019年9月9日周報)所指,我們應該好好利用知識,識破及止住流言,不讓真相埋沒。

克雷.勞特雷吉(Clay Routledge)著作《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超自然》。(資料圖片)

《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超自然》
副題:你不信上帝,為何相信人有靈魂或外星人來過?
作者:克雷.勞特雷吉(Clay Routledge)
譯者:王婉卉
出版:本事出版社(台北)
出版日期:2020年2月

上文刊登於第213期《香港01》周報(2020年5月11日)《《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超自然》 心理學家堅持尋求真相》。

更多《香港01》周報書評︰

【書評.大辯論】從左、右派之爭中尋找公約數

【書評.中國和日本】中國通兼日本通眼中的中日關係

【書評.歐洲1989】探討新自由主義的盛與衰

【書評.血雨華年】回眸文革 書寫血腥歲月

【書評.毛澤東的新世界】建國初期的政治文化巡覽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