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影評】與時俱進的後#MeToo作品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加西艾佛力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二部作品《生命之光》(Light of My Life)在東西方境遇有些相似。父愛如山可能是這部電影和成年男性觀眾僅有的情感連結,但並不是這部作品的真正創作內核所在。
撰文︰寇斯珮

整個故事聚焦在電影中的父女情感上。(《生命之光》劇照)

電影的前設是世界迎來了一場瘟疫,所有的成年女性都被奪走性命,部份女童倖免於難,卻成為全球關注的對象。父親(艾佛力飾)帶着女兒小布(安娜尼奧斯基飾)走入森林扎營,遠離城鎮,偶爾前往補給,一切只為了保護11歲的女兒平安。

父親(艾佛力飾)帶着女兒小布(安娜尼奧斯基飾)走入森林扎營,遠離城鎮,偶爾前往補給,一切只為了保護11歲的女兒平安。(《生命之光》劇照)

影史上有許多父女相依為命的電影,各種類型都不缺。在這些電影裏,母親幾乎都缺席,是一個不必登場的人。《生命之光》並沒有平白抹去媽媽的角色,哪怕預設所有的女性都得病死,在戲中,製作方鄭重地邀請伊麗莎白莫斯扮演去世的母親。母親形象的出現,意味着電影不是表面那樣,僅屬一部以男性為中心的作品。擺明車馬,《生命之光》是要聊兩性議題。在後#MeToo時代,《生命之光》將女性面對的處境惡化了許多倍,難怪也有人想起美劇《使女的故事》。

+2

上文節錄自第222期《香港01》周報(2020年7月13日)《 《生命之光》與時俱進的後#MeToo作品》。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相關文章︰

【惡迴家.影評】驚慄以外探討人性、批判社會

【福島50死士.影評】災難與醜聞當前 誰對誰錯?

【落葉殺人事件.影評】港日韓三地合拍 折射年輕人的孤寂與壓抑

【居禮夫人.影評】女科學家學術苦旅 打破身份原罪

【金都.影評】真實細膩的港產婚戀生活

【幻愛.影評】刻意的憐憫也是高高在上

【死因無可疑.影評】九十年代B級片的失敗複製

【日間演奏會散場時.影評】 「遺憾的愛情」令人遺憾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222期《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第三波疫情非突如其來 防疫豈能有漏網之魚

【深度解讀】返深留港兩徬徨 跨境學童被遺忘

【其他精彩內容】

如何理解公務員「宣誓效忠」?

解封後人潮洶湧 英國酒吧文化:放縱背後的憂鬱

獨家專訪電影導演楊凡:追憶繼園臺的逝水年華

突破AI運算瓶頸 晶片研發競賽展開

推動社保新政 提升扶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