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真主黨崛起的策略和未來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發生大爆炸,造成至少200人死亡,數千人受傷,近30萬人無家可歸。爆炸摧毀了大部份城市設施,包括港口內儲存穀物的倉庫,使國家陷入糧食危機。去年10月至今,黎巴嫩經濟崩潰,貨幣貶值超過80%,物價暴漲170%,大批民眾上街示威,今次爆炸事故再次引發大規模示威,民眾要求整個管治階層下台,反映傳統管治精英已失合法性。
撰文:黃伯農

然而,不同分析都意識到,被伊朗和敘利亞政府支持的黎巴嫩什葉派真主黨(Hezbollah)將於黎巴嫩的未來扮演重要角色,這是因為真主黨並非源自黎巴嫩傳統管治精英出身的「教派系統」(sectarian system)政治制度。本文理清教派系統的起源和發展,梳理真主黨的崛起過程和策略,提出黎巴嫩的後殖民國家權力結構正在改變,以往被邊緣化的伊斯蘭什葉派人口已成為大多數,真主黨將繼續主導黎巴嫩未來政局。

2020年8月10日,示威者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反政府抗議活動中抬着一名受傷的男子。(資料圖片/路透社)

根據丹麥羅斯基勒大學(Roskilde University)全球研究課程教授Sune Haugbolle的研究,現今黎巴嫩的教派系統政治權力分配制度源自上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法國殖民統治時期。當時,法國賦權不同宗教教派成立政團,讓地方教派的政治家族參與地方和國家層面的政治。作為一種後殖民代議政制,教派系統容許黎巴嫩的基督徒和穆斯林選出代表到國會議政,並成為總統和總理。而且,由於每個被認可教派都已獲分配國會議席數目,他們便可自行推選代表進入政府,與其他教派代表共同管治國家。

1943年,黎巴嫩脫離法國獨立,但黎巴嫩的政治經濟系統仍依賴西方資本主義。後殖民政府也沿用教派系統政治制度。眼見伊斯蘭什葉派人口迅速增長,為了保存自己政治霸權的基督教馬龍派(Maronite)領袖選擇了與伊斯蘭遜尼派聯盟,這聯盟便促成了國家獨立以來馬龍派出任總統和遜尼派出任總理的安排。

教派系統引發內戰

在這一權力分配機制底下,人口持續增長的什葉派被嚴重邊緣化,由此便種下了1975至1990年內戰的禍根,也為真主黨的崛起提供了環境條件。

作者簡介:

黃伯農

英國巴斯大學政治、語言及國際研究學系副教授

上文節錄自第228期《香港01》周報(2020年8月24日), 文章原題《黎巴嫩真主黨崛起的策略和未來》。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28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故事】防疫抗疫基金3.0 如何能堵塞漏洞精準紓困

【新冠肺炎】院舍爆發有迹可尋 疫情暴露安老服務缺陷

網紅直播頻出禍 法例落後「無王管」

疫情之後 武漢「狂歡」刺痛了誰的神經?

【美國大選】民主黨正式提名拜登 圖團結全國 冀破特朗普的對抗政治

女性加持 超韓趕日 中國有望膺「手遊霸主」

從TikTok被封殺說起 中國出海App荊棘滿途

疫苗競賽白熱化 供應挑戰正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