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開學日.二】隔着熒幕說課 學校的憂慮

撰文:林嘉淇
出版:更新:

「各位老師、同學,今天是第一天上學日……」每年的9月1日是所有莘莘學子迎接新學年的第一天上學日。年年的開學日總由開學禮拉開序幕,典禮中必然出現校長對每一位學生的冀望盼願,校長站在禮堂台上,看着台下新生舊生穿着整齊校服,經過約兩個月暑假,他們彷彿不再一樣—樣子變了,個子高了。縱然不是每一位同學的名字都可以叫喊出來,不過,他知道那都是他的學生,而他作為一校之長,期待着他們的成長。
今年卻不再一樣。他沒法親眼目睹他們長高了多少,也沒法看得清他們的容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教育局宣布在9月下旬逐步恢復面授課堂,中小學及幼稚園將分兩階段於九月尾陸續復課。

承接上文:【非常開學日.一】雪櫃前看開學禮 小五生:想念學校的所有人

開學禮改用網上方式進行。在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往年的開學禮只分高低年級兩場,校長吳永雄的開學致辭也只說兩遍,但今天,他把一段又一段的講辭說了數十遍,因為在每一班的Zoom(網上教學平台)都要重新說一遍,幾乎把整篇講辭都背好了,連班相也是用網上截圖方式,上傳到學校的共用平台。

吳永雄校長笑說,疫情讓本來不變的教育界學懂隨機應變。(黃舒慧攝)

疫情難測 須隨機應變

「經過今次疫情之後,學到諗嘢不要諗太遠,而是諗近一點及闊一點。過去遇到問題,會思考A、B、C方案,但現在是思考A到D方案,最後採用的卻可能是E方案。不要思考下個月的事,而是改為思考下個星期。」變化太快太急,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連在這行廿多年的他也有猶豫、拿不下主意的時候。

吳校長說起尚未舉辦的小六畢業禮—他形容那事一直懸在心頭,不輕言取消,卻又明白疫情期間要舉辦也非易事,但他仍然希望終有一天能讓這群小六生,現在已是中一新生的同學擁有一個難忘且記錄他們踏進新階段的畢業禮。原來的畢業禮本於7月初進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延期了一次,誰知就在舉行畢業禮的前一天,教育局宣布幾天後提早放暑假。吳校長認為仍然有隙可走,官方說的明確劃線日是在數天後,而不是畢業禮當天,「我是很想做,他們都升中一,很難補回這場畢業禮。」因為老師的勸告,最後還是忍痛取消,結果惹來一班家長聯署要求校長續辦典禮。

之後,吳校長又再寫了一大段文字向家長解釋,「我在每本場刊上親自用毛筆一筆一畫寫上每位小朋友的名字,如果我不想辦的話,又怎會寫呢?但我們不能冒這個風險。」

電子教學於疫情期間變成趨勢,老師笑說自己已化身成演說家、演員、剪接師。(黃舒慧攝)

隔着熒幕 電子授課教不了的事

疫情時重時輕,時緩時急,學校為了追上教學進度,不得不施展各法實踐「停課不停學」。有人以為,學生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只要一「機」(電腦)在手,便能學習。只是,這往往把「學習」二字想得過於簡單—不是由老師單方面照書本唸,學生乖乖坐下聽課,而是藉由師生或生生互動,讓學生除了吸收知識外,更學到其他生活技能。

老師們都說,縱然「停課不停學」有許多好處,還是傾向以面授上課。在新學年擔任小一班主任的龐老師解釋,小一新生從幼稚園升上小學,以往較為鬆散的課堂秩序突然變為有紀律,以往課堂只有不到十位同伴變為二十多位,對小一新生來說是巨大的轉變。開學首兩個月是小一生的「適應期」,教授知識置於次位,「如何與其他同學相處,如何熟習學校的規矩更為重要。但現在視像課堂卻教不到這些,即使我特別在視像課堂加插鐘聲,教學生先舉手後提問,不過這些規矩在復課後應該要重新教一遍。」

任教數學科的葉老師說,以往課堂上會安排分組活動,讓授課不局限於老師與學生的單方面學習,而是透過與同儕相處,彼此學習,有些學生從「生生互動」中得着更大。課外活動本來可讓成績稍遜的學生重拾自信,因為參與自己真正享受的活動可產生滿足感,尋回自我價值,可惜這些活動因疫情而暫時取消。

老師坦言,電子授課的限制是難以從鏡頭得知每位同學實際接收到多少知識。(黃舒慧攝)

上文節錄自第230期《香港01》周報(2020年9月7日), 文章原題《 開學是看見同學笑臉 師長心中的「開學禮」》。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30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三權分立」之爭不斷翻炒 沉迷想像豈會變成事實

為何要建方艙醫院和火神山醫院?

深圳定公屋目標 港府一味拖字訣

內蒙雙語教學何以惹爭議 教育新政合理 落實需要智慧

從班公湖對峙看中印衝突的戰術訊號

兩岸三地影視沉浮 「香港製造」能否觸底反彈?

踏出疫境第一步 迎接不一樣的開學日

疫情重創中西部 四年承諾一場空 「被遺忘的美國人」再被遺忘

看別人進食感幸福? 剩食背後的「吃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