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全面斷供令」生效 會否開啟華為的「逆襲之路」

撰文:郝雅璐
出版:更新:

這個9月,華為的日子並不好過。自美國眾議院2012年10月發布報告,認為中國兩家通訊設備生產商華為及中興可能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欲將兩家企業擋在美國市場門外開始,華為在過去八年受到了來自美國全方位的打壓。上周二(9月15日)是這八年一系列事件的重要時間點—美國針對華為的全面斷供禁令在這一天正式生效。

早前,還有不少人抱有幻想。比如說,有很多人認為,到了9月15日,美國會頒發給華為供貨的許可證。但事實是,過去這幾個月,從高通到三星,從台積電到聯發科,都在積極跟美國商務部申請這個許可證,然而,直到現在,沒有一家企業獲美國商務部頒發此證。隨着全面斷供禁令的生效,華為究竟會面臨怎樣的局面?這會是華為「逆襲之路」的開始嗎?

美國全面「扼殺」華為有一個時間軸。(資料圖片)

通訊與晶片:美打壓華為的突破點

首先,要清楚一點,美國對華為的「全面禁令」究竟禁止的是什麼業務、產品?華為的主要業務是銷售通訊設備和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消費電子產品。更簡單直接地說,5G顯示出華為在通訊設備領域中的核心競爭力,晶片是華為正在高速增長的消費電子產品的「靈魂」。於是,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便選擇通訊設備和晶片作為突破點。

先說通訊設備,美國全面「扼殺」華為有一個時間軸:2019年5月15日,美國正式將華為列入所謂的「實體清單」,但華為畢竟是美國眾多半導體企業的大客戶,為了給這些美國企業留出一個緩衝時間,美國在2019年5月21日頒發了一個90天的臨時許可證,允許美國企業在「撤換供應商」的期間與華為展開業務往來。這裏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臨時許可證針對的是華為的通訊設備業務,跟9月15日要全面斷供華為晶片業務是兩件事情。

給華為通訊設備業務開「後門」,並非美國「發善心」,而是因為華為是很多美國中小城市,特別是美國農村的主要通訊設備供應商。如果美國貿然一刀切地把華為徹底從美國通訊網絡中清除出去,意味美國很多中小城市和農村的通訊網絡將無法得到後續的更新和維修。而且,華為的設備在美國的佔有率是比較高的,美國要替換這麼多的華為存量設備也需要一定時間。而這個臨時許可證就是給美國網絡換掉華為通訊設備留出的緩衝時間。

雖然並不清楚華為究竟是否有「B計劃」,也許有一天,正如鴻蒙與海思一樣,華為的「備胎」就突然出現在大眾視野裏,但就目前中美關係的形勢而言,在晶片產業方面,擺在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面前的唯一一條路就是自建和自研完整的晶片產業鏈。用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一句話作結:「為什麼不洗一個『冷水澡』呢?我認為,我們最重要的是要冷靜、沉着。熱血沸騰、口號滿天飛,最後打仗時不行也沒用,最終要能打贏才是真的。」

上文節錄於第232期《香港01》周報(2020年9月21日), 文章原題《美國「晶片全面斷供令」生效 會否開啟華為的「逆襲之路」》。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32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故事】當法治遇上政治—傅華伶與陳祖為對談 如何跨越央港話語鴻溝?

從沙中線剪短鋼筋到新信號系統延遲啟用 「吹哨者」論港鐵管治之惡與壞

收拾特朗普留下的外交爛攤子 拜登如何重塑美國的全球形象?

全球零售靜待「疫」轉勝

迪士尼仍是最後贏家 混血《花木蘭》緣何不討好?

「三隻小豬」的啟示 新版腦機介面欲藉「豬腦」翻身

想像中的世界 疫後旅遊之道:假裝在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