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懶理 港大擬自設工廠 專家籲港產疫苗納入特區戰略儲備

撰文:郝子雨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未止,冬季流感高峰將至,全球疫苗供應緊張,長期依賴外部市場的香港自然也不例外。問題是,「疫苗荒」年年「如約而至」,但特區政府既沒吸取教訓,也沒怎樣推動港產疫苗的研發和生產,減少對外依賴。參與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的香港大學首席創新總管兼校長資深顧問何亦武接受《香港01》專訪時透露,由於香港沒有疫苗工廠,對科研進度造成很大障礙,故團隊正與民間投資者磋商,利用閒置土地設廠,希望港府加以重視。他呼籲把港產疫苗納入特區戰略儲備,藉此發展戰略產業、培訓科研人才。

《香港01》上周一(10月19日)致電全港十五間集團式診所,只有兩間仍有流感疫苗存貨,而聯合醫務中心早已斷貨,而且補貨遙遙無期。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認為,因為多了部份從不接種的人群,今年流感疫苗需求比以往高兩倍,預料目前至少短缺三萬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上周五(10月23日)表示,港府將向私人醫療市場增購十萬劑流感疫苗,期望下月中到港,但衞生署署長陳漢儀坦言,全球流感疫苗供應緊張,增購計劃未必能夠如願。

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認為,今年流感疫苗需求比以往高兩倍,預料目前至少短缺三萬支。(資料圖片)

為什麼需要「港產疫苗」?

然而,「流感高峰」和「疫苗短缺」並非不可預料,而是年年有之,但特區政府並沒吸取教訓,既未提及採購足夠疫苗,也沒設法推動本地疫苗的研發和生產,藉此減少對外依賴。其實,2003年經歷非典型肺炎(沙士)肆虐過後,早有聲音主張香港自行生產疫苗,以免完全依賴外部市場,例如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曾於2005年禽流感高峰期公開表態支持港產疫苗,隨後時任衞生署署長林秉恩更透露,港府正與國際藥廠磋商在香港設廠的可能性。不過,有關構想一直沒有付諸實行,即使前特首曾蔭權曾於2009年《施政報告》提倡發展包括醫療和創科在內的「六大優勢產業」,而時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回應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質詢時亦承諾,將會積極與內地發揮優勢互補,合作推動疫苗發展,但直到今時今日,當局基本上沒有任何作為,「港產疫苗」也早已被遺忘。

直到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觸發全球感染危機,「港產疫苗」的討論才重新回到公眾面前。袁國勇就曾警告,新冠肺炎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仍需一兩年才能完成,而鑑於香港並無相關產品製造業,即使海外成功研發,香港仍然會受當地出口限制,「有錢都買不到」。

香港大學首席創新總管兼校長資深顧問何亦武為《香港01》列出三大香港必須自行生產疫苗的原因。

香港大學首席創新總管兼校長資深顧問何亦武認為香港應自行生產疫苗。(受訪者提供)

首先,擁有了自己的產業,對促進科研進步起着決定性作用。今年3月時,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國際組織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提供62萬美元種子基金資助,就研發中的疫苗作臨床前期測試。港大研究團隊由陳鴻霖教授領導,成員有陳志偉教授、何亦武博士和袁國勇教授,是全球七支正在積極研發疫苗的專家團隊之一,其研究項目亦是中國國家五個重點疫苗技術策略之一。何亦武表示:「這都是很好的開端。但我們在進行完前期的動物實驗後,需要生產出疫苗後進行臨床實驗,香港卻是沒有的,封關後人員、物資流動不便,我們只能延遲了臨床。所以,沒有自己的疫苗工廠,會對科研進度造成巨大阻礙。」

況且,何亦武認為,從根本上看,在醫療衞生領域的應急措施,就相當於國家的戰略儲備,即使是特區,也要有如此儲備。他解釋,儲備不單單是錢、技術、人才,還有藥物及疫苗的生產能力。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完全無法想像,香港沒有自己的疫苗公司及關鍵藥品的製藥公司。就像是你買了房子,即使不愛煮飯,也不能不安裝廚房、配置基本廚具吧,起碼餓了、打風的時候可以應急!」

第三便是人才培養。何亦武指出,建立疫苗產業也可解決對產業人才的需求:「一個對疫苗研發、生產一無所知的人,怎麼去選購各國各地的疫苗及藥物?怎麼評估不同廠家的生產速度、能力及風險?所以一定要培養香港本地的人才,將科研和生產聯合起來,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香港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宣布,已研發出兩種有助預防新冠肺炎病毒病的疫苗。(香港大學提供圖片)

疫苗工廠果真燒錢耗地?

提及開辦工廠、發展產業,總難免觸及花費之高昂及用地之龐大。這也就成為港府不注重產業發展的兩大藉口。然而,疫苗公司及生產工廠,真的如此燒錢耗地嗎?

何亦武表示,自己代表港大團隊和政府商討過建廠的重要性。「但港府沒有明確答覆,只表示還是向外採購較好。可能是因為香港沒有生產疫苗的經驗,建廠時間也會較長,全面依靠港大技術也會有風險⋯⋯這些顧慮沒錯,但是,如果不開始,就永遠不會開始—你看內地,現在疫苗產業已很完善,這也是經歷了慢慢將基礎建立、成長的過程啊。所以你們媒體,真的要幫我們呼籲一下,讓港府能夠下決心,幫助疫苗產業建立起來!」

他也給出了初步的工廠規模推算:香港約760萬人,按照每人兩劑的儲備產量,首個工廠僅需滿足本地用量的話,產量約2,000萬即可。如此產量的公司需要8,000平方米的車間面積,再加8,000平方米庫房、行政辦公室面積,合共16,000平方米,即1.6公頃—僅為香港科學園佔地面積22公頃的不到十分之一。而如此工廠,需要的僱員約為100人—50人負責生產線,50人處理行政管理工作。何亦武表示,現在全球自動化程度都已很高,更別說這種高新產業了,也可邀請內地合作的疫苗廠家派人前來做前期的指導及培訓。提及建廠時間,何亦武指出,如果按照最原始的買地建廠模式,三年都難以實現;故港大正在聯繫民間投資者,尋找可用的閑置工廠,僅需六至九個月的改建便可投入使用。何亦武團隊預估所需費用,建廠加上後續科研,大概需要十億元。

何亦武團隊預估開辦疫苗工廠、發展產業所需費用,建廠加上後續科研,大概需要十億元。(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這筆錢對一間大學、公司而言是天文數字,但對於港府來說,真的不算是巨款⋯⋯」何亦武說。是的,對歷來以「財大氣粗」聞名的港府而言,十億真的不算什麼—「銅芯」口罩也是港府大手筆斥資八億元公帑製造出來,市民卻鮮有佩戴。何不投資可循環使用的疫苗工廠,加強公共衞生危機時的應急儲備,豈非更好?

何亦武也指出,這般產量的工廠,跟內地那些產量過億的大廠自然是不可比擬的,但第一步,必須先能保證滿足香港本地需求。他對港大實驗室的世界級技術很有信心,認為在建立起第一個「榜樣」之後,也可吸引更多投資,將香港打造成大中華區及東南亞地區的生物科技龍頭。

他一直認為,生物科技不可只注重研發,使研發與生產脫節:「為什麼這十幾年間中國的經濟發展要比美國快得多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美國只注重高端科研,而中國卻在不斷發展產業。不能完全放棄製造業,沒有製造業,科研必定會慢下來的!所以香港一定要挑一些關鍵的產業做起來—發展自己的產業,賺了錢促進研發,良性循環,不然就是無源之水啊!」

港府近年來確實注重科技發展,對科研團隊的研發資金投入也還算大方,這絕對值得肯定。然而,但凡涉及到產業批地上的補貼通融,都往往難以實現。創科、生物科技產業,根本毋須大面積的土地,甚至可以在原有廢置工廠基礎上改建便可,僅需政府支持審批。但不知是港府害怕土地獲批後再變成「官商勾結」標誌之一的數碼港的「翻版」,還是根本就無長遠思維破除研發與生產之間的區隔,竟然對設立疫苗工廠無動於衷。

「我很早之前甚至還想過,不如建立一個網站眾籌算了,一人一百塊,市民應該都會響應的吧⋯⋯你覺得行嗎?」最後,何亦武若有所思地對記者說。看着教授認真的眼神,似乎並非玩笑,記者也不知如何作答。香港目前財政儲備八千多億,卻不願用十億—即八百分之一,去開啟關乎健康命脈的疫苗產業,結果只能靠科研團隊不懈鑽研、靠學者教授們苦口婆心地呼籲、靠大學帶頭做產業、靠民間自發連結⋯⋯那麼,不禁問一句,市民要特區政府何用?

上文刊登於第237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0月27日)《政府懶理 港大擬自設工廠 專家籲港產疫苗納入特區戰略儲備》。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37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國泰教訓 香港縮影 是時候重整航空產業規劃了

香港管治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政府懶理 港大擬自設工廠 專家籲港產疫苗納特區戰略儲備

總統選舉最後一辯:特朗普錯失良機 拜登不失而勝

電池技術超前發展 駛進「電動時代」

倫敦經驗 都市農業:圈地種植成趨勢

親睹動物屍橫遍野如煉獄 虐畜無情 拯救有價!

勒索軟件攻擊疫情下倍增 網絡安全面對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