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共享尋找家的感覺 吃一頓愜意的住家飯

撰文:董秀生
出版:更新:

人們日日營營役役為兩餐,如果連吃一頓住家飯的需求都滿足不到,未免太對不起自己。尤其是時下經濟不景,怎樣才能用有限的金錢吃上一頓愜意的住家飯?大家都要動動腦筋。
看到這一點,內地曾有私廚平台,由非專業的家庭廚房為大眾提供家鄉菜,可以說是住家飯共享經濟的「先驅」,可是,其中一個平台卻於今年結業,背後原因是什麼,值得探討。再看本港,也有一些個人或企業試圖滿足人們對住家飯的需求,提供健康的家常便飯,只是都未能圓滿解決問題,相關運作實有待探索。

經濟不景,怎樣才能用有限的金錢吃上一頓愜意的住家飯?(《昨日的美食》劇照)

「回家吃飯」隨共享經濟浪潮起落

內地的「回家吃飯」私廚平台維繫的是住家飯的需求與供應,不同於阿明用貼告示的方法徵求廚師,私廚平台是透過應用程式(App)來運作,屬O2O(線上到線下)形式。服務提供方可以免費在App上開個家庭廚房,而沒時間做飯又想吃到住家飯的人,則可以通過App預訂附近家庭廚房的美食。

今年3月31日「回家吃飯」宣布停止營運,並要求用戶於6月1日前完成退款申請。(網頁截圖)

據「回家吃飯」創始人唐萬里所說,他是學習共用住宿平台Airbnb的方法來經營「回家吃飯」的。Airbnb先花了幾年時間為房東提供標準化培訓,比如給房間拍照、佈置、與客人溝通等,然後改進用戶體驗,才達致成功。「回家吃飯」也先在標準化方面下工夫,並在2016年做了私廚管理,改善用戶體驗,還相繼加入「餓了麼」、「美團外賣」和「百度外賣」(後被餓了麼收購)三大外賣平台,並和外賣平台一樣採取抽佣機制,每單抽取10%的佣金。這段日子,「回家吃飯」業務增長很快,類似於「全職媽媽在家月賺數萬」的故事屢被報道。

「回家吃飯」頗為紅火了一段日子,然而,今年3月31日卻宣布停止營運,並要求用戶於6月1日前完成退款申請。大概是疫情之下,人們都各自回家煮飯,私廚平台自然用不上了,可是,「回家吃飯」落得這樣的收場還有其他原因。

住家飯除了會給人家的感覺,通常亦較外出用膳更為健康。(《逃避雖可恥但很有用》劇照)

首先,創投圈於2016年進入「資本的寒冬」。在移動互聯網創業的投資熱潮及各種行業的燒錢大戰過後,投資方選擇投資項目時愈加謹慎,「回家吃飯」再沒那麼容易獲得融資。

其次,政府跟進規管,許多私廚未能達標而消失。2016年10月1日,內地推出《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其中一條重要的規定就是要求網絡食品經營者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或者備案憑證。「回家吃飯」平台上的私廚都是私人小作坊,幾乎沒有門店,更不要說辦理相關經營許可、衞生許可證和健康證了。故此,新規推出後,就不見了一批私廚。

事實上,私廚雖可提供難得的家常味道,可一旦商業化,就和一般外賣的界線模糊起來,到頭來品質參差,隨之而來的就是監管問題。這也是一種C2C(私對私)模式,「C端」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參與其中的供應方有主婦、主夫或退休人士,備菜、煮食過程都很個人化,難以維持穩定性和持續性;另一方面,需求也不穩定,因而有時有人點餐,但私廚沒有備菜,有時私廚備足了菜,卻無人點餐。

人們日日營營役役為兩餐,如果連吃一頓住家飯的需求都滿足不到,未免太對不起自己。(《逃避雖可恥但很有用》劇照)

此外,私廚每每都是靠客人傳播口碑來維繫,所能覆蓋的配送範圍也有限,客戶群體所受的局限比一般餐館和外賣大。還有,私廚可供選擇的菜品、菜量不多,無法做到規模化,也就無法降低成本,難以快速和大量供應,因此,顧客的等待時間一般比餐廳長很多。

由此可見,私廚項目置於外賣平台的競爭領域,生存空間並不大。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截至2017年,「回家吃飯」平台註冊用戶達350萬,擁有4萬家廚,覆蓋「北上廣深」多個城市;而新經濟數據分析機構「艾媒諮詢」的資料顯示,同期整個外賣市場的用戶足有三億,可見私廚市場始終有限。

住家飯私廚本不宜用作賺錢或大規模發展,只適宜小規模的互助形式,方才真正有家的風味。(《昨日的美食》劇照)

香港住家飯服務模式待摸索

正當內地的「回家吃飯」平台步向沒落之際,香港卻出現類似的平台。瀏覽網絡,可發現屯門、元朗、天水圍地區有個「住家飯」平台,加盟的私廚有家庭主婦、主夫、學生、退休人士或個別店舖。他們每人每天做的飯盒少至三個,多至十多二十個,都是家常便飯,由外賣員送到在網上下單的客人家中或在鐵路沿線交收。這種O2O模式與「回家吃飯」十分接近。據悉,幾個年輕人發現區內街坊許多都獨居或下班後沒有時間煮飯,而社區內有些家庭主婦想幫補家計,但又無法上班,最擅長是烹飪,於是就在今年1月搭建「住家飯」平台……

有關更多香港住家飯的營運情況,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上文節錄自第238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1月2日)《藉共享尋找家的感覺 吃一頓愜意的住家飯》。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38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美國大選】特朗普不應連任的理由

選前一刻拜登勝算高 特朗普選情會否再次逆轉?

世界期待一個怎樣的美國?

黎智英助理Mark Simon捲入美國選戰 政治操弄假新聞,是守護還是破壞公義?

與其擔心長者乘車被濫用 不如全民共享兩蚊優惠

與袁彌昌對話 中間派,你到底是什麼?

換走港製標籤 港產品如何華麗轉身?

德國現場觀察 「歐洲典範」如何對抗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