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農業】疫情持續擾亂糧食供應鏈 復興農耕提上日程

撰文:曹民偉
出版:更新:

疫情肆虐似緩還急,反覆不定,長此下去,可能許多人還沒「病死」,就先「餓死」!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今年7月中發表《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2020》報告指出,隨着瘟疫大流行,全球經濟衰退,預料全球面臨嚴重糧食不足的人口將由1.35億倍增至2.65億,本年底平均每天會有1.2萬人「餓死」,人數可能比死於疫情更多。
今年8月,國家主席習近平下令全國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要對糧食安全有危機意識。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洪濤也透露,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達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價值高達2,0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二億國民一年的口糧。

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和大都市,土地有限,本土農產品僅夠供應本地所需的2%。在最壞的時刻來臨前,或許是時候推動本土農業復興。

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和大都市,土地有限,本土農產品僅夠供應本地所需的2%。(資料圖片/陳嘉元攝)

內地籲戒除餐飲浪費

習近平在7月巡視中國主要糧食生產區吉林松遼平原時說,儘管中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要有危機意識。官方新華社評論餐飲浪費現象令人「觸目驚心」,不只是個人消費習慣小問題,更是關乎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問題。

全國各地餐飲協會推行點餐節約的「光盤行動」,成為民眾的熱議話題,其中「N-1」點餐模式在不少省市得到響應。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也是糧食生產最大國,目前中國糧食自給率約為80%。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強調:「我國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供求完全能滿足人民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

當前中國在疫情下宣告要戒除浪費,正因為全球糧食方面敲響了警鐘。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6月於《求是》雜誌的文章表示,新冠疫情對中國的糧食加工、物流中轉、終端配送等造成影響;同時,受個別國家限制糧食出口等因素影響,引發國內對糧食安全的關注和擔憂,為中國糧食安全「帶來多年未有的壓力和考驗」。

全國各地餐飲協會推行點餐節約的「光盤行動」,成為民眾的熱議話題。(新華社)

各國減少出口以自保

根據今年4月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糧食危機全球報告》,去年全球有55個國家、共1.35億人口處於「極度糧食不安全」狀態,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全球糧食供應鏈緊縮,情況更趨嚴峻。

小麥出口大國哈薩克曾經禁止小麥出口,更限制對外輸出蕎麥、洋葱、薯仔、紅蘿蔔等食物。大米的價格一度飆升至七年以來新高,連全球第三大稻米出口國越南,也曾考慮暫停稻米出口。泰國亦一度禁止雞蛋出口,以確保國內的供應充足。

全球正面對糧食危機,預料嚴重糧食不足人口將增至2.65億。圖為巴基斯坦青年在加薩的農場收割小麥。(新華社)

憂病毒會否沾染糧食

疫情期間,居家令限制了高危人士的活動,然而,沾染在糧食上的病毒,會否成為新一波蔓延全球的感染源頭?

7月,大連海關在厄瓜多爾生產的急凍南美白蝦的包裝樣本中驗出新冠病毒;深圳發現巴西的凍肉公司Aurora的急凍雞翼表面樣本受到病毒污染……有關詳情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更多本地農耕情況▼▼

+10

上文節錄於第242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1月30日)《疫情持續擾亂糧食供應鏈 復興本土農業提上日程》,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2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施政報告》有心無力 339位「AO黨」該擔何責?

獨家專訪「金融沙皇」任志剛: 貨幣創造功能不應落在商業機構中

專訪港大新晉經濟學教授鄧希煒 赴美廿年初回流 寄望香港「再工業化」

劉鶴高調提「零容忍」 中國金融改革必動真格

疫情持續擾亂糧食供應鏈 復興本土農業提上日程

中國航天史上最具挑戰的月球探測任務 嫦娥五號升空:載人登月的超前預演

疫下迸發新創意 建築師玩轉空間

拍賣上線 槌聲不絕 世局動盪下之藝術巿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