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具挑戰的月球探測任務 嫦娥五號升空:載人登月的超前預演

撰文:劉莉
出版:更新:

「嫦娥奔月」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古代民間傳說,帶着國人數千年來的探月之夢,中國於2004年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並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十六年之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於上周二(11月24日)早上4時30分按既定計劃奔月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搭乘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順利升空,並在兩天後抵達月球,展開中國首次在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按照計劃,整個任務歷時23天。若採樣成功,將是人類時隔四十四年後,再次採集月球樣本返回地球;中國也將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實現這一目標的國家。

「嫦娥五號」於11月24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新華社)

2020年被視為中國航天發射「超級模式年」,今次的發射次數將會首次超過40次。實際上,今年全球七大激動人心的太空任務中,由中國進行的就有兩項。7月23日,中國成功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該次發射任務也成為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重要里程碑。而今次發射「嫦娥五號」則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膽、最具挑戰的月球探測任務。

月球作為富饒的「礦場」、理想的「太空補給站」,對人類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去年5月,美國太空總署(NASA)公布了「阿緹蜜絲」(Artemis)計劃的詳情,提出將在2024年以前重返月球,並計劃首度讓女太空人完成登月,最終在月球表面建立長期生存基地。俄羅斯聯邦太空局(RKA)亦將於明年10月展開探月計任務,並計劃在2027至2028年間向月球發射載人太空船;不甘寂寞的歐洲太空總署(ESA)也出台了「月球採礦」計劃……

「嫦娥五號」的發射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圖為2017年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出的「嫦娥五號」模型。(視覺中國)

探月三大步及三小步

探月工程是中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列明的國家級科技重大專項標誌性工程,分為「探」、「登」、「駐」三大步,簡單的三個漢字,實際上是無人探測、載人登月、短期駐紮(建立月球基地)的簡稱,科技含量極高。「探」、「登」、「駐」也是實現月球探測最宏觀層面的「三步走」,從世界範圍來看,美國已走完前兩步,蘇聯/俄羅斯已走完第一步,中國和其他有探月實力的國家正在走第一步。

中國探月工程自2004年1月立項並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五次任務。前文所提及「三步走」中第一大步的「探」,又可分出「繞」、「落」、「回」三小步。其中「繞」,即實現環繞月球探測,已由「嫦娥一號」實現;「落」,即實現月面軟着陸和自動巡視勘察,業已由「嫦娥二號、三號、四號」完成;「回」,即實現無人採樣返回,則將由「嫦娥五號、六號」來實現。

+3

此番發射升空的「嫦娥五號」幾乎彙聚目前中國最頂尖的航天技術,不少業內人士將其看作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是在為十年後的中國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

對中國來說,其面向太空的志向已很明顯。五十年前,即中共建政二十一年之後,中國成功發射了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作為太空競賽的後來者,中國出發時間晚了數十年,但現在,中國在2003年實現了第一次載人太空飛行,成為全球第三個有能力將太空人送上太空的國家;在國際太空站(內地稱「空間站」)面臨「退役陰影」之際,中國空間站建設正穩步推進,出於多種原因,未來太空將極有可能只有中國空間站運作……

以「嫦娥工程」為代表的月球探測工作,是中國邁出深空探測的第一步,實現了中國深空探測「零的突破」。「嫦娥五號」的發射之所以特別引人關注,在於其標誌着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小步的最後一步即將完成,「探」、「登」、「駐」三大步的第一階段開始收官,而且它將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這對中國太空人而言,將是一次大考。

今次月球探測任務達成了中國航天史上的三大目標及四個「首次」,有關詳情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上文節錄於第242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1月30日)《中國航天史上最具挑戰的月球探測任務 嫦娥五號升空:載人登月的超前預演》,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2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施政報告》有心無力 339位「AO黨」該擔何責?

獨家專訪「金融沙皇」任志剛: 貨幣創造功能不應落在商業機構中

專訪港大新晉經濟學教授鄧希煒 赴美廿年初回流 寄望香港「再工業化」

劉鶴高調提「零容忍」 中國金融改革必動真格

疫情持續擾亂糧食供應鏈 復興本土農業提上日程

中國航天史上最具挑戰的月球探測任務 嫦娥五號升空:載人登月的超前預演

疫下迸發新創意 建築師玩轉空間

拍賣上線 槌聲不絕 世局動盪下之藝術巿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