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令畢業生變「不幸的一代」?學者︰更影響年輕人對未來的想法

撰文:羅乃智
出版:更新:

回望香港,Z世代學生正面對什麼問題?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青年研究中心主任馮應謙接受《香港01》訪問時,分享自己對Z世代學生在新冠疫情下的觀察: 「過往同學都喜歡『走堂』,現在能夠選擇網上或面授教學時,所有同學都選擇回校上課,課堂出席率之高,冠絕過往。」他將自己的授課經歷娓娓道來。

對青年議題素有研究的馮應謙認為,新冠世代泛指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年輕人,當然也包括他在中大傳理學院的學生,「新冠肺炎對他們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論是學習模式、娛樂及日常生活等,例如剛才提到的實體與網上混合形式授課,正是學生及教職員都需要重新適應的模式。」

Z世代的大部份想法及價值觀都是通過互聯網建立,即使和身邊人近在咫尺,也不一定面對面談話,可能會選擇以手機交流。疫情「新常態」下,更令大眾反思昔日過度倚賴網絡,有些人甚至對過多的網絡資訊感到疲憊。馮應謙表示,學生因疫情停課改為在家學習,而且無法外遊,反而增加了與家人溝通及共處的機會。

馮應謙指出,不論是學習模式、娛樂及日常生活等,新冠肺炎對年輕人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資料圖片)

正如前文所言,世界各地Z世代面臨失業問題,香港並沒有因疫情較輕而倖免。不過,根據馮應謙的觀察,16至25歲年輕人的失業率,在經濟環境蓬勃時,大約是整體失業率的三倍,現時香港的失業率是6.4%,Z世代的失業率恰恰為20%,反映雖然整體年輕失業人口增加,卻不全屬疫情因素所致。

「疫情真正影響的,可能是年輕人對於未來的想法。與過往不同的是,他們現在不會想得太長遠,因為周邊環境急劇變化,大部份青年都只能有短期計劃。」馮應謙說。

不過,即使是短期計劃,在選擇工作方面,新冠世代絕不是坐以待斃的一群。馮應謙以傳播學院畢業生為例,「不少人選擇自組公司,或以freelance形式承接廣告、設計、寫作等工作。因應新冠疫情,部份全職工作崗位消失,反映全職工作也不一定有很大保障。Z世代的靈活工作模式,也更恆常化。」

世界各地Z世代正面臨失業問題。(Getty Images)

風險社會下的階級分野

在官方制定防疫政策及定義「風險」時,決策過程往往未能顧及社會上的不同持份者,例如需要承擔高風險的弱勢群體。以Z世代為例,各地政府因應新冠疫情制訂的防疫措施,名義上「權衡」各方利益,但不難發現的是,過程中引起很多年輕人反彈,尤其是剝奪了他們在校學習、尋找合適工作的機會。

對於無法找到工作,不少人歸咎於個人能力不足。放在「社會學想像力」(Sociological Imagination)的框架下,或會帶來一些啟示。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C. Wright Mills)曾說:「如果一個擁有十萬人口的城市,只有你一個人失業,那就是你個人問題;如果一個5,000萬人口的國家,有1,500萬人失業,那就是社會議題。」

即使畢業生努力裝備自己,接受職前培訓,對於整體失業率,也難起緩解作用。(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不少年輕人在茫茫的就業市場內尋尋覓覓,或會認為自己因為沒有經驗、能力不足等原因而遲遲找不到工作。不少人力資源顧問亦推波助瀾,力數年輕人的不是。然而,在全球年輕人失業率普遍是整體失業率的兩至三倍的背景下,似乎這不單單是個別際遇、能力和性格的問題。

Z世代在疫情中應該如何自處?畢業於台灣淡江大學的香港學生Julia Tse認為,新冠世代無疑是對他們整代人的標籤,「實際上,很多25歲以上的大學畢業生同樣面對難以找到工作的問題,絕非單單局限於現屆畢業生。」

她表示,淡江大學是私立大學,因此不乏家境富裕的同窗,他們早在畢業前一年已獲家人安排實習工作,畢業後更可正式轉為正職。「有些拉丁美裔的同學擁有外國人的長相,較受英文補習學校青睞,能找到收入不錯的教職。」

百年一遇的疫情改變了院校的教學方式,網上與實體教學的混合式授課模式成為疫下「新常態」。(Getty Images)

然而,防疫政策和經濟活動息息相關,她分享台灣的例子,「台灣堅持對外封關,確診數字一直較低,民間亦大致能維持疫情前的經濟活動及日常生活。當然,不少台灣民間團體及海外學生組織反對當局推行嚴格的抗疫政策,但政府一直堅守措施,效果頗為顯著。」

反觀香港情形,她表示是個「死循環」,從第一波疫情至今,總是反反覆覆,每當防疫措施放寬,市民就相對鬆懈,再加上香港人口稠密,一旦有群組感染,就很難避免社區大規模爆發。(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4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2月14日)《被盜去了時光 新冠世代疫境自強》。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4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是時候正視「雙重國籍」問題 建「中國香港公民」身份制度

改革派青年回應《施政報告》 前瞻香港未來三十年

美軍放口風 重建第一艦隊 美加碼遏華,解放軍如何應對?

被盜去了時光 新冠世代疫境自強

【科技.未來】網絡免責法第230條將修訂 美科技巨擘或失保護傘

分享子女點滴成為日常 「放閃家長」或惹上官非

疫後供應鏈區域化 方舜文︰港迎內地與東盟貿易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