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等隔離等到死的悲劇——香港抗疫官員的恥辱!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過去一周的香港到底有多可悲?已經確診的未能嚴格收治、密切接觸的未能及時隔離、存在隱患的未能徹底根除!都說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座城市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但已經三度「重考」的香港,始終無法吸取失敗教訓、重整治理思維、改變抗疫模式,反而令整個特區政府的「治理短板」暴露人前,包括毫不以人為本的施政原則、完全後知後覺的官僚因循、缺乏未雨綢繆的前瞻意識、未能與時俱進的解難方式,都使這個公務團隊的「管治神話」徹底破滅。

都說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座城市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但已經三度「重考」的香港,始終無法吸取失敗教訓。(資料圖片)

纏繞個多月,香港仍受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困擾,不但每天新增約百宗確診病例,近日更出現已經確診的未能嚴格收治、密切接觸的未能及時隔離、存在隱患的未能徹底根除等等漏洞——

上周三(12月16日),撐警組織「正義聯盟」創黨主席李偲嫣突然在家中暈倒後離世,其後遺體驗出新冠病毒,而其同住丈夫謝鋮浚不但未能及時辦理對方後事,更要在住所自行隔離四天才獲衞生署安排送往檢疫中心,據稱期間曾出現發燒症狀,也只能服食退燒藥自救;至上周四(12月17日),當局公布,一名日前離世的62歲女死者,本是另一新冠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但在等待送入檢疫中心期間突然在家中離世,死後同樣發現其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到上周五(12月18日),63歲的確診病人李運強在伊利沙伯醫院隔離期間擅自逃離病房,警方至周日(12月20日)晚才將其通緝歸案。

這不禁令人疑惑——警方的監管系統到底有多疏鬆,才會耗時兩天仍然毫無頭緒?醫院的保安人員到底有多疏忽,才會讓確診者逃之夭夭?衞生署的工作效率到底有多緩慢、而檢疫中心的檢疫資源到底有多緊絀,才會令密切接觸者苦等數天仍然未獲檢疫?香港的防疫漏洞到底有多大、社會上又潛藏了多少隱性病患,才會出現「未確診先死亡」的病例?

一名63歲確診病人在伊利沙伯醫院隔離期間擅自逃離病房,可見保安存在漏洞。(資料圖片)

確診病人「走佬」一事,固然需要警方深入調查才有定案,但醫院隔離措施明顯存在保安疏漏,卻是不爭的事實,亟待當局嚴肅跟進。

至於密切接觸者等候檢疫時間過長,更是離譜。每日出席疫情記者會的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多次被問及入住檢疫中心的具體流程時,均稱不熟悉情況、難以詳盡解釋;其後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分別解畫,表示香港仍有過千個檢疫單位可供使用,但由於早前需要撤離數棟大廈居民而分薄人手,導致一度有500名密切接觸者未能在24小時之內送往檢疫,但現在已經增調人手,可緊急安排他們在一日之內入住檢疫中心。

這着實相當諷刺。

特區政府原本聲稱人手調配緊張而未能及時處理,但當一拖再拖,拖到有人在等候檢疫期間「未確診先死亡」之後,又突然可以在一日之內迅速安排數百名密切接觸者前往檢疫,可見當局早前應對有關問題時,其實是「不為」,而非「不能為」,充分暴露他們懶政怠政並且心存僥倖的官僚心態。

特區政府未能在24小時之內安排密切接觸者入住檢疫中心,其實是「不為」,而非「不能為」。(余俊亮攝)

更可笑的是,面對社會質疑,陳肇始只重申已要求衞生署檢視人手安排,又着署方未能達標就要「出聲」——不但把責任推卸給衞生署,而且明顯未知疫症當前必須爭分奪秒隨機應變的問題所在;而張建宗對外解釋時,竟也展現一副「問題已經解決」的滿足姿態——殊不知,這種後知後覺的抗疫表現可能已經醞釀巨大隱患,因為沒有人能夠確保李偲嫣等未被隔離的新冠肺炎確診者生前是否已經形成感染群組。

結果,密切接觸的未能及時隔離,已經確診的未能嚴格收治,存在隱患的未能徹底根除——除了行禮如儀又周而復始地「收緊」和「放寬」社交措施之外,完全看不到疫情的盡頭。須知道,第四波疫情由11月20日前後開始爆發,確診病例由5517宗激增至12月19日的8078宗,即平均每天新增超過88宗;而鑑於疫情未見好轉、與內地「通關」仍然無望、受「限聚」影響的經濟活動持續低迷,不少市民的耐性和焦慮早已達到臨界點,隨時爆煲。

「等隔離等到死的悲劇,是一記響亮的耳光,對香港抗疫官員來說,這也將成為他們一生的污點和恥辱。」——對於特區政府的顢頇無能,相信除了香港市民之外,中央政府也絕對不會滿意;由一名內地官媒駐港記者開設的微信公眾號「靖海侯」,日前便發表《「民怨」正沸騰》一文,以此狠批本應對抗疫累積了足夠訓練和體悟的特區政府,既不進行「萬無一失」的準備,也不承擔「一失萬無」的責任,只會令他們的忙忙碌碌更顯渾渾噩噩,「或者說,人們從他們抗疫的行動中,看不到靈魂與清醒二詞,(而)是麻木不仁的緊張,是虛與委蛇的忙碌,是無序無力的狀態。」

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帶領當局打了一場漂亮的抗疫戰。(梁鵬威攝/資料圖片)

「靖海侯」又借鑑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總結對嚴峻經濟挑戰的規律認識,向港府提出四大質問:有判斷力、決策力和行動力嗎?對最優路徑有認知、底氣和信心嗎?抗疫的根本保障到底是什麼?具有創造性、願意主動求變嗎?

答案其實相當明顯。

回顧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為首的特區政府過去一年的抗疫工作,簡單而言有「五不」,即不清零、不排查、不堵截、不準備危機應變、不管理民眾情緒。

首先,「不清零」,特區政府由始至終只打算把疫情控制在低水平,而沒承擔也沒決心徹底「清零」;

其次,「不排查」,既然不打算「清零」,也就沒有必要盡最大努力組織強制性的「全民檢測」,所以永遠無法掌握病毒來源,令感染風險持續積聚,而且居高不下;

特區政府曾對海外入境者的高度風險視而不見。(高仲明攝)

再次,「不堵截」,只要不排查,就可對社區當中的源頭不明個案視而不見,不需要時刻更新防疫手法以堵塞任何漏洞;

第四,「不準備危機應變」,不但沒計劃堵截所有漏網之魚,還一度容許高危的海外入境人士及其緊密接觸者隨便出入社區,但對於他們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幾乎毫無應變準備,所以由第二波爆發至今仍然處於救火階段,根本未能防微杜漸;

最後,「不管理民眾情緒」,無論是疫情初期的「口罩荒」,還是擾攘至今涉及「全民檢測」和「新冠疫苗」的「反中潮」,特區政府都未能以廣大市民利益為依歸,大膽出手管控,更無法羅列科學理據好好排解普羅大眾對內地當局的偏見和擔憂,最終導致大家只能盲目自保,愈來愈不信任港府,也愈來愈不配合港府的防疫舉措。

於是,香港成為當今中國境內外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每日新增確診近百宗,而毗鄰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早已「清零」過百天。很多人不得不問,為什麼澳門行、內地行,香港不行?

當內地各級紀委、監委持續就疫情防控監督進行追責之際,抗疫表現如此不濟的香港官員到底有什麼理由可以安然無恙?(資料圖片)

國務院曾於9月召開「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當時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發表近萬字講話,當中談及內地成功抗疫的五大精神——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可是,香港似乎一樣都做不好。

當國家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抗疫的首要任務,反觀香港,卻出現等隔離等到死的悲劇;當國家向世界展現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香港卻連「全民檢測」也被政治化,接下來的「國產疫苗」又會掀起一場爭端;當國家的醫護人員秉持「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承擔精神,香港醫護卻發起要求「封內地關」的「政治罷工」,而香港政客也對來港馳援的內地醫護和檢測人員諸多排拒;當國家堅持科學防治、着力提升管理公共衞生危機的體系和能力,香港卻亂無章法、像隻「盲頭烏蠅」;當國家承諾和衷共濟、愛好和平的道義擔當,香港卻有人高舉「個人主義」,反對強制抗疫措施。

回想上月底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當中信誓旦旦提出「全力以赴,力爭清零」,實在令人哭笑不得。當被記者問及「實際清零規劃」時,林鄭月娥坦言那只是「一個給市民信心的說法」,「而不是說有一套計劃、有數字計算」,因為特區政府實在很難做到——也就是說,她只是說說而已,大家不用當真,因為「認真你就輸了」。

費解的是,當內地各級紀委、監委持續就疫情防控監督進行追責之際,抗疫表現如此不濟的香港官員到底有什麼理由可以安然無恙?就算香港市民可以忍,相信中央政府也忍不下去了。

上文刊登於第245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2月21日)《等隔離等到死——香港抗疫官員的恥辱》。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5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美歐中不約而同反壟斷 遲來的科企監管革新

「有形之手」出手 馬雲們顫抖了嗎?

全球掀起反壟斷風潮 何時輪到香港?

康健中心成效未如預期 基層醫療緣何停滯不前

華語網絡文學二十年 從消閒讀物到文化輸出

當機械人炒得一手好菜 職場自動化 員工出路何在?

攻克半世紀難題 AI或掀醫學科研革命

2020年電影業回顧 票房暴瀉 改變放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