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錯失最佳封城時機 措施矛盾混亂 民眾無所適從

撰文:若山
出版:更新:

為何英國投放如此多的資源,並具有強大的醫療體系,其新冠疫情依然如此不堪?英國官員在疫情第一波爆發時,幾乎是西方世界最晚實施封城的國家。獨立經濟學家、前英國中央銀行官員東尼.耶茨(Tony Yates)指,「他們一直不願意封城,錯誤以為若要減少人命損耗,就是作一場短期投資、押上『無菌』的經濟。」

承接上文:感染、死亡人數皆成「歐洲之最」 英國疫情何以愈演愈烈?

堅持過時思維 導致延誤封城

大家大概都沒有忘記,去年3月,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發表了震驚世界的言論,他以所謂「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概念合理化政府的放任政策、放寬封城的方式—刻意讓國家群體中大部份人(主要是抵抗力較高的一群人)受感染、甚至製造無可避免死亡,以令社會上產生集體病毒抗體,減低病菌的傳播力和死亡率。

政府應就病毒檢測和追蹤系統的承受能力去衡量經濟活動可放寬至什麼程度。(路透社)

英國具影響力的非牟利智庫Institute for Government的副總監湯姆.薩斯(Tom Sasse)在該組織網站上發表評論,指政府在春天時幾乎完全依從SAGE病理學顧問的意見,到夏天則由財政部主導,封城放寬之前,政府甚至沒有再問病理學家的意見。所以造成了春天嚴厲推行社交距離,夏天疫情稍見緩和,又突然轉而鼓勵市民外出、消費,甚至旅遊,實行「打倒昨日的我」。

政府甚至撥款五億英鎊推出「外出用餐救經濟」(Eat out to help out)計劃,資助市民在外進餐,同時又向公眾多次發放前後矛盾的信息,例如「請多外出幫襯餐廳,以挽救就業率,但請限制你的社交互動」、「返回你的辦公室,但如你能居家工作也請如此」之類。

去年疫情稍為緩和時,英國政府鼓勵國民外出消費,大批民眾擁到餐廳餐會。(美聯社)

防疫與經濟活動割裂

耶茨指出,根本問題在於英國當局仍陷於防控疫情和經濟活動二者只能擇其一的權衡(trade off)概念中。醫療界也對政府這種權衡概念有很大意見。及至去年9月底,SAGE提議政府施行嚴厲的社交隔離措施,包括關閉所有人流混合的地方,如酒吧、食肆、健身房、髮廊、大學等。而當時英國的R值已高於1。但政府表明不會依從一刀切建議,並施行具爭議、繁複模糊的三層級制。

森默斯警告政府,人口健康水平和經濟是緊密相連的,當有明顯的傳播危機出現時,為了經濟而不作行動實屬不智,「逝世的人是不會有生產力的,病重的人也會耗費大量國家資源,未能參與經濟活動。」森默斯寫道。

令人費解的是,英國和德國的防疫措施差不多,但效果卻迥然不同,原因是什麼?詳細分析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上文節錄自第249期《香港01》周報(2021年1月18日)《感染病例和死亡人數皆成「歐洲之最」 英國疫情何以愈演愈烈?》。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9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全網封殺特朗普 左翼資本強勢反攻右翼民粹

祝福抑或詛咒?西方民主能否通過科技的試煉

遷移社交媒體平台 不如取回資訊自主權

公帑怎麼用 市民來決定 公民社會怎能沒有參與式預算?

對話方方:被極左撕裂的中國需要包容

疫前已岌岌可危 旅遊業亟待救亡

感染病例和死亡人數皆成「歐洲之最」 英國疫情何以愈演愈烈?

發展蹉跎多年 今終拉開序幕 北環線沿線住屋,誰來居住?

【科技.未來】滿足五大關鍵需求 固態電池或助電動車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