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後創造喘氣空間 展望拜登時代的美台關係

撰文:郭雪筠
出版:更新:

在抗議者闖入美國國會山莊十多天後,拜登上任了,華盛頓戒備嚴密,特朗普更是早一步離開白宮,沒有依照傳統在白宮相迎。不過,人們也不太在意,畢竟特朗普能真的離開白宮,已讓許多人滿意。
在就職典禮過後,入主白宮的拜登於同日簽署了十多項行政命令,多數都是駁回前任政府的,例如終止退出世界衞生組織(WHO)的程序、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等。更引人聯想的是,美國政權交接的敏感時刻,中國官方宣布對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等28人實施制裁。這可以解讀為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通知」拜登政府,中美需要共同合作,中國在疫情下需要振興經濟,何況仍飽受疫情折磨的美國與整個世界,那就別讓兩岸出現戰爭風險。這就牽扯到拜登上台後中美的一個根本問題:如何處理台灣問題?

拜登上台將如何處理台灣問題?(美聯社)

過去台灣社會之所以「挺川」(台灣稱特朗普為川普),大多源於其在香港議題上的「表態」,以及退出「被中國收買」的WHO,這種情緒化、極其討好支持者之民粹舉動,受到台灣網絡一陣追捧,甚至開始出現美國退出、拉上台灣另加入國際組織的輿論。這些現在看來極度荒謬、輕如雲煙一般的玩笑,那時卻真有人相信。

而今拜登上任,美國重回WHO,台灣媒體大多聚焦於「拜登會不會延續特朗普的抗中親台路線」,近日更有媒體以社論的高規格形式,賦予特朗普政府極高評價,甚至說蓬佩奧是「特朗普主義的圓桌武士」,「在維護美國利益和普世價值上功不可沒」,以此呼籲拜登政府跟隨特朗普路線。至於許多美國媒體及政治評論員大力抨擊蓬佩奧的荒腔走板,以及特朗普政府退出國際組織等單邊主義給歐洲國家造成多大衝擊、又是如何傷害了美國自身,部份當前眼中只有「中國」的台媒卻全然無視這些批評。

拜登延續親台政策?

特朗普政府已成過去,而當前拜登政府面對疫情肆虐與經濟衰退,已然一團亂麻,就算中美關係不會多好,也不會希望與中國起大衝突。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解讀拜登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可能取態?

美國國防部長提名人奧斯汀(Lloyd Austin)表示:「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堅如磐石,多年來也獲得跨黨派支持。美國一直堅守承諾。」(美聯社)

近日,拜登團隊在台灣問題上的一些表態都引起美台學界討論。首先是美國國防部長提名人奧斯汀(Lloyd Austin)在參議院聽證會上所說的話。有共和黨參議員問奧斯汀:在中國大陸的軍事壓力下如何協防台灣?奧斯汀表示:「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堅如磐石,多年來也獲得跨黨派支持。美國一直堅守承諾。」他並指:「拜登曾多次表示,本着美中三公報、《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的長期承諾」,「將繼續支持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再者,獲提名任國務卿的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出席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任命聽證會時表示,將檢視《台灣保證法》的要求,看如何對台接觸,美國也願意看到台灣在世界上發揮更大作用,包括在國際組織中。

這些新聞被報道後,若只看片段,很容易輕率地下「拜登政府也反中/延續特朗普親台策略」這種結論,然而,不論是奧斯汀還是布林肯,這些回覆基本都是在被共和黨議員質問之時的「被迫回應」,也完全沒有打破美國民主黨的立場。在香港和新疆議題上譴責中國大陸、表態稱美國願意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呼籲兩岸維持台海和平,這是美國兩黨都會做的事情。

就算昔日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時就通過了《台灣旅行法》,提升美台官員交流層級,然而,美國還是不敢派外交部長之類的重要官員來台,台灣官員去美國自然也「按中美台三方默契走」。布林肯所謂的重新檢視《台灣保證法》,也就是美國官員在台灣問題上的例行術語。真正的規則,中美台三方都知曉。

1月14日,原定要訪台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臨時取消行程,改為跟蔡英文視像會談。(中央社)

兩岸出意外風險降低

別忘記了,拜登幕僚艾利森(Graham Allison)日前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說:「拜登明白只有一個中國,並沒有獨立的台灣國家存在,美國不會承認台灣獨立。」而原定要訪台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臨時取消行程,也可窺見美國不願在台灣問題上多添變數。

在看待拜登政府眼中的台灣問題時,需要回歸到幾個基本現實……有關詳情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上文節錄於第250期《香港01》周報(2021年1月25日)《上任後創造喘氣空間 展望拜登時代的美台關係》。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50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告別特朗普 拜登推新政 抗疫救市求團結 不應忘政改

中美關係步入新格局 「國際線」幻想該醒了

派錢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經濟治理需要有為政府

打工仔竟「貼錢炒自己」 取消強積金對沖不容再等

由旅行證件變歸化條件 BNO之爭的關鍵

主題公園變休閒區 海洋公園面臨絕路還是出路?

不封不封還須封 「疫區」是這樣變成的

半世紀關係跌至冰點 中澳此情不再?

愛爾蘭母嬰之家悲劇結案  為天主教腐朽歷史寫下終章?

【香港再規劃】「新界牛」逼車何時了?還看洪水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