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2021|又双叒叕叫政府全民派錢?

撰文:黃舜煬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於2月24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各黨各派又是時候提出建議。一如以往,有關建議大多欠缺完整的經濟邏輯,不是要求延續一些小修小補的津貼,就是促請港府動用8,000億元財政儲備,再次向全民派發現金。
當中最「賣力」的,非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鄺俊宇莫屬,他由去年12月24日開始在YouTube頻道發起「促請財政司全民回水一萬五」的聯署行動至今,每隔數天便在社交媒體藉着不同議題要求當局派錢——港府延續晚市禁堂食令時要求派錢,港府研究規管家庭聚會時又要求派錢,港府探討商場提早關門時同樣要求派錢,最新失業率打破創下16年新高仍然要求派錢,直到日前「佐敦封區」,鄺俊宇及其團隊還是要求派錢。這實令人感慨,原來政客咁易做——為了討好選民,就可忽略貧富劃一的分配不公,甚至對積習多時的深層次矛盾視而不見,只想大灑金錢圖一時之快。

除了派錢 還懂什麼?

鄺俊宇一個月前發起網上聯署,又隔三岔五藉「政府抗疫不力」借題發揮,「促請財政司全民回水一萬五」。他的理據非常簡單:首先,新冠肺炎打擊香港經濟導致百業蕭條,而「全民派錢」正是最直接扶持市民的方法;其次,特區政府去年也曾向全民派發一萬元,相信已經累積相關經驗,能夠節省巨額行政費用;最後,美國和澳門等地近日也都再次派錢,而澳門過去13年內更已派10萬元,今次只要求港府派發1.5萬元,相信財政能夠應付。

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鄺俊宇早前發起「促請財政司全民回水一萬五」。(鄺俊宇FB截圖)

乍聽之下,這些說法看似有理,但細思之後不難發現其實根本不成理由——第一,由胡志偉自2016年當選民主黨主席開始,每逢《財政預算案》諮詢期間,無論香港順境逆境,民主黨都會促請當局派錢;第二,行政費用的確可以透過科技手段節省,但當未有生活困難的中上階層也能獲派現金,變相導致公帑不能用得其所;第三,如果人家派錢,香港就要跟着派錢,那麼8,000億元的儲備恐怕派不了多久,平均每人只有11.4萬元;第四,派了錢,資源分配就能達到公平正義?收入不平等的困局就能消除?貧富懸殊的問題就能解決?

事實上,特區政府已先後於2011年、2018年、2020年推出三次全民派錢計劃,但它們既未能做到「精準扶貧」,又不符合「分配正義」,更加無法化解香港深層結構矛盾。我們不得不問,為什麼香港政黨精英和政治人物只懂得叫當局派錢?究竟在你們眼中,除了討好選民外,還看到社會的水深火熱和你們的庸碌無能嗎?

了錢,資源分配就能達到公平正義嗎?收入不平等的困局就能消除?貧富懸殊的問題就能解決?(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無視分配正義

《香港01》早已不厭其煩地指出,派錢或許是「及時雨」,能一解基層的燃眉之急。但長遠而言,卻延續了長久以來的資源分配不均,只會持續深化貧富懸殊,無法彰顯分配正義。

所謂的「分配正義」,就是政府使各階層都能享受到社會經濟發展成果,不讓任何一方成為其餘階層成功的犧牲品或踏腳石,比如在一次分配(即按市場效率原則分配)中,企業為僱員提供合理的工資待遇,又在二次分配中,通過政策的介入調整社會資源分配,保障不同階層的生活質素。

然而,面對產業發展停滯、生活成本高企,港府既未有做好一次分配,以制訂更加合理的薪酬制度,亦未有做好二次分配,以建立全面、系統、適度、公平和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當局最常用的,不外乎是寬免稅務及差餉。然而,這些一次性措施看似慷慨解囊,實質卻是令富者多得,基層最多只得到幾百一千。「全民派錢」的話,貧富所得看似均等,但實際上,由於富者的處境本來就比貧者優越,變相導致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根據《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本港貧窮人口已達到149萬人。(資料圖片)

無視階級固化

根據《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本港貧窮人口已達到149萬人,其中在職住戶的貧窮率升至8.4%,兒童貧窮率更升至2015年以來的高位17.8%。有人會把貧窮人口上升歸咎於反修例風波和中美貿易戰的雙重打擊,但香港貧窮問題從來都是長年累月積習而成的結構性問題。產業單一、階級固化,只會令年年上升的貧窮家庭人口在生活、教育資源上落後於人,同時面對有限的發展出路,根本難以實現上流,最終陷入跨代的「貧窮循環」。

作為2016年立法會換屆選舉「超級區議員」當中的「票王」,鄺俊宇理應明白,要真正「為民紓困」絕對不能依賴一萬幾千元的一次性「回水」,而要從結構上扭轉民生困局,港府必須打破依賴傳統四大產業的發展模式、透過新興產業激發經濟新增點,為港人創造更多好工之餘,又積極利用「財富再分配」為大家減輕生活負擔,才能真正為民紓困。

無視產業真空

《香港01》多次指出,香港產業格局在回歸二十三年幾乎沒有改變。其中「四大支柱」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百分比由2009年的56%,稍稍增至2019年的56.4%;而曾蔭權在2009年提出的「六大優勢產業」(文化及創意產業、教育、私營醫療、檢測認證、環保工業以及創新科技),至今只佔有本地生產總值不足10%。經過反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的衝擊,已充分暴露旅遊業和零售業作為香港經濟支柱的脆弱性,也足見數以十萬計從事有關行業的低端服務人口的艱辛,而迫在眉睫的產業改革,絕對比不公不義的全民派錢更為重要。

雖然「全民回水」政策倡議能夠獲得市民支持,但有為的從政者絕不能被民粹牽着鼻子走。當政府未能做好「財富再分配」,而備受市民吹捧的政客又只懂利用這種「雨露均霑」的方式討好選民,實際上只會深化矛盾、製造階級衝突,根本無從解決香港的核心問題。

更多《香港01》深度報道文章:

【財政預算.深度】等一個「派錢神器」——「及時雨」延遲的死結

【財政預算.深度】派錢、派糖的關鍵 還看三大「迷之數字」

【財政預算.深度】一文透視港、澳、星洲「派錢」手段的高低

【財政預算.深度】財爺又「全民派錢」?識得派,一定咁樣派!

【肺炎.深度】無薪假、八折糧殺到 抗疫基金救不了的兩大死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