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者治港.解讀|對話林朝暉——為什麼需要改革選舉制度?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提出堅持「愛國者治港」是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關鍵後,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2月22日)出席全國港澳研究會網上研討會時,再為「愛國者治港」原則定調,並明確提出需要就此完善選舉制度。有民主派擔心,有關標準或令他們「全軍覆沒」,但有份出席研討會並代表香港專家發言的北京港澳學人研究中心理事林朝暉不以為然,反倒認為是次改革是為打破傳統以意識形態主導的政治對壘,即不再以「建制VS泛民」區分政治勢力,有望令議會建立務實促進良政善治的政治生態。

激進勢力的坐大,使議會動輒停擺,中央政府不得不正本清源,重塑香港從政規則。(資料圖片/江智騫攝)

夏寶龍致辭時表示,「愛國者治港」是「港人治港」的最低標準,但有關原則至今還未得到全面落實,導致不少反中亂港分子「興風作浪、坐大成勢」,所以必須正本清源。對於何謂「愛國者」,他提到有人「聲稱擁護一國兩制」但「反對中國共產黨」是自相矛盾,又強調只要愛國愛港人士能與反中亂港分子劃清界限,中央仍會包容他們積極參與香港治理。不過,泛民主派的解讀相對悲觀,普遍擔心選舉改制後「愛國不愛黨者」就不能從政;對此,14位在研討會上發言的專家之一、北京港澳學人研究中心理事林朝暉提出截然不同的說法。

林朝暉認為,以「愛國者治港」為原則改革現行選舉制度,反而更加有利能夠秉持「大中華」及「和理非」的政治人物,例如溫和泛民和開明建制,甚至可能促使議會打破傳統政治二分,變成三足鼎立。他分析,中央修改選舉制度的一大原因,源於被激進勢力主導的政治對立長期妨礙行政和立法機關的正常運作,導致香港無法就經濟民生政策和社會發展方向達成共識,而如果能夠防範激進勢力進入治理架構,則有望重塑務實從政的政治生態,令議會保持能夠促成良政善治的生命力,可以自我糾正香港各種管治問題。

北京港澳學人研究中心理事林朝暉認為,中央銳意修改香港選舉制度,是為令議會保持生命力,能夠自我糾正管治問題。(資料圖片)

研究香港政治問題長達10年的林朝暉,是研討會上有份發言的五位香港專家之一,並在會上提出修改立法會選舉制度的必要。

首先,今天議會的碎片化和激進化,乃至香港社會的政治撕裂,與30年來純粹由意識形態主導的選舉政治息息相關,令社會簡單以對待一國兩制、中央政府、特區政府的態度二元區分政治光譜,根本無法聚焦討論資源分配和經濟發展,而代表他們的建制和泛民在議會內也拿不出像樣的政綱和辯論,結果深層次矛盾從未被妥善解決,大眾也不清楚未來發展方向。

其次,這套選舉文化的形成,與立法會選舉所採用的「比例代表制」和「最大餘額法」不無關係,它們雖然有利小黨獲得議席,但也變相鼓勵激進勢力和少數政團的出現,結果不但阻礙溫和勢力的發展,而且增加政府遊說工作的難度,令行政和立法關係劍拔弩張。

香港社會問題嚴峻、經濟發展不前,但向來無法透過議會政治進行改善。(新華社)

林朝暉因而建議三大改革方向,希望能夠排拒激進勢力,增加務實聲音,提升議政效能。

第一,以「愛國者治港」為原則,加強參選人的資格審查和政團規管。林朝暉提出,香港目前未必適合推行《政黨法》立法,但可嘗試以「參選資格」作為突破口,逐步對具有選舉及政治性質的組織進行規管。例如,在現有確認書和宣誓效忠之外,增設一項政治組織自行審查程序——由選舉事務處及選舉管理委員會修改《選舉指引》,強制要求參選人申報「所屬政治聯繫」,再要求相關政治組織書面確認參選人的政治忠誠。林朝暉認為,這直接鼓勵政治組織事先進行內部審查,有助它們培養黨性、鞏固黨紀、提高集體問責意識。

第二,為修正「比例代表制」和「最大餘額法」有利激進勢力的制度缺陷,把地區直選選區由5個改劃至8個,令每區議席數量維持在4至5席。林朝暉解釋,如果選區越多、議席越少,可以提高當選門檻、拉近得票差距。以2016年立法會換屆選舉為例,在只有5個議席的九龍東選區,當選門檻是取得20%選票,而排首位當選的民建聯柯創盛當時取得15.7%選票,排末席出線的公民黨譚文豪也得到13.8%支持,兩者支持率只相差2個百分點;但在擁有9個議席的新界東,當選門檻只有11.1%,而最多與最少人支持的民建聯葛珮帆和社民連梁國雄,分別取得10.1%和6.1%選票,兩者支持度相差足足4個百分點,認受性明顯有別。林朝暉相信,屆時選民將會傾向支持比較穩重的中型政黨,而非投給勝算較低的小眾激進勢力。

今天議會的碎片化和激進化,乃至香港社會的政治撕裂,與30年來純粹由意識形態主導的選舉政治息息相關。(資料圖片)

第三,取消「一人兩票」的做法,但保留「一人兩票」的精神,把功能界別當中與區議會相關的6個議席,改以與台灣或德國類近的「不分區比例代表制」產生,即根據參選人所屬政治組織的全港得票比率分配議席。林朝暉指出,「一人兩票」衍生「策略性投票」,導致部份選民出現「人格分裂」——明明在「超級區議會」中支持溫和政黨,卻又在地區直選投給激進力量,令議會獨狼不絕、小黨林立,所以需要加以改善;而他所建議的計票方式,除了統一選民意願之外,也為政黨代表卸下需要時刻討好選民的壓力,得以放眼長遠政策。

林朝暉去年底曾經在報章撰寫《香港為什麼難有中間派?》一文,直指現行選舉制度不利中間力量進軍議會,而中間勢力又因缺乏參政機會而未能沉澱和提升政經論述,不時被誤解為立場模糊,根本難以取信於民。他相信,是次向中央建言的選舉改革方案,有望造就一批能夠與中央政府保持有效溝通、超脫現有既得利益集團、實事求是推進公平正義的改革力量的出現,令議會效能保持鮮活、時刻進行自我更新,而不只是唯唯諾諾、蕭規曹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