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遭剔出經濟自由度指數 是好事還是壞事?

撰文:陳澔琳
出版:更新:

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公佈最新「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新加坡繼續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而連續25年盤踞榜首、去年排第二的香港及35位的澳門,則不獲獨立評級,日後將與107位的中國一同評分。消息傳出後,備受香港媒體關注,有人更將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混為一談;然而,該指數早因保守落後和算法奇怪而為人詬病,基本上沒有太大參考價值,卻被特區政府當成國際權威,如今香港突然被剔出,更加應該趁機擺脫鼓吹放任自由經濟的排名枷鎖。

為何被剔除?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自1995年起與《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聯合編製《經濟自由度指數》 (Economic Freedom Index,EFI),期望能有系統地量度不同地區的經濟自由狀況。根據去年3月公布的經濟自由度指數,香港整體評分下跌1.1分至89.1分,首次被89.4分的新加坡超越,位列第二,失落連續25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寶座,因為社會動盪影響外資流入導致投資自由得分下降,而經濟自由度風險亦因應其與內地貿易、旅遊及金融的聯繫而增加。到了今年,香港及澳門這兩個中國特別行政區都榜上無名。

報告解釋,指數只會計算對經濟政策行使主導權的經濟體,「雖然香港與澳門同為特別行政區,比普遍大陸民眾享有較多經濟自由,但「近年發展明確顯示,政策最終由北京控制。(......developments in recent years have demonstrated unambiguously that those policies are ultimately controlled from Beijing.)」不過,報告並沒有進一步解釋,緣何斷言兩地經濟政策已被北京操控。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昨日(3月4日)出席網上研討會時回應稱,不同意傳統基金會指香港經濟政策由中央控制,又認為基金會抱持意識形態及政治偏見,無理排除香港。他強調,一國兩制下,香港資金、人才及資訊自由流通才是經濟競爭力的核心。

翻查評核準則,當中只關注「經濟自由」,而沒有佛納提及的「政治自由」及「自治權」。(資料圖片)

政經混為一談

傳統基金會創辦人佛納(Edwin Feulner)在《華爾街日報》撰寫《Hong Kong Is No Longer What It Was 》一文,指香港曾是自由燈塔,今天卻成為中國另一商業中心。他提出:「在過去兩年,香港失去政治自由及自治權,令這座城市在很多方面與上海和北京等中國主要商業中心幾乎無異。(Indeed, the loss of political freedom and autonomy suffered by Hong Kong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has made that city almost indistinguishable in many respects from other major Chinese commercial centers like Shanghai and Beijing.)」他又認為,往日香港揉合中西價值觀,但在北京「同化」下,普通法及民主自由已被大大削弱。

佛納作為傳統基金會的創辦人及前主席,所以此文普遍被視為香港被除名的真正原因,而澳門則「無辜」陪葬。不過,翻查評核準則,當中只關注「經濟自由」,而沒有佛納提及的「政治自由」及「自治權」。可以說,他把「經濟自由」和「政治自由」混為一談。

事實上,EFI的評分準則和計算方法一直備受非議。香港應該趁這次,擺脫排名枷鎖。(資料圖片)

趁機擺脫排名枷鎖

事實上,EFI的評分準則和計算方法一直備受非議。如上所述,EFI由法治、財政規模、監管效率及市場開放等四大領域共12個指標組成,再按指標最後平均值把經濟體分為「自由」、「較自由」、「中等自由」、「較不自由」及「受抑制」五個等級。不過,儘管12個指標的評分比重相同,但計算分項的方法並沒有統一標準,「量評」(quantitative)及「質評」(qualitative)並存:如為「投資自由」和「經濟自由」評分時,前者以100分為底分,再由基金會列出七種投資障礙及後果,按障礙程度高低為每個經濟體扣減分數,分數以五的倍數計算;後者則直接以政府法規、干預程度、資本市場發展程度進行0至100評分。兩者均由評分者作主觀判斷,欠缺客觀標準,若未有可供比較數據,則會參考該該經濟體其他指標得分計算類近分數。可見,基金會不論在計分或是除名,做法均欠缺透明度及解釋。

每年不同智庫或組織也會發表經濟排名,他們來自不同背景,宗旨、意識形態甚至政黨傾向亦截然不同。而傳統基金會作為右派經濟傳統學說的代表,其宗旨本也是在於限制政府功能、重視個人自由、捍衛美國價值,提倡政府對市場干預越少越好——素來與香港政府主張的「自由經濟」、「積極不干預」不謀而合,所以香港得以年年摘冠,政府也沾沾自喜。

不過,這種自由放任的經濟理念,正正漠視了政府責任和分配正義,直接助長了香港資本主義的腐敗和扭曲,本就應該被特區政府摒棄。如今全球備受新冠肺炎衝擊,香港經濟不景,企業倒閉潮和員工失業潮湧現,如果港府仍然執迷所謂國際排名,只重視放任市場,卻不去正視那些沉積已久的社會問題,諸如財富分配不均、勞工權益不足、生活負擔沉重等等,民生困局就無法改善,有沒有排名、排什麼名次,也只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