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者.下】來自中學生義工的拷問——使命感何在?

撰文:郝子雨
出版:更新:

人人都應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在成為政治人才之前,須先成為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的合格公民。聆聽持份者聲音,懂得表達,樂於助人,這些品質看似簡單,在當今政壇卻甚是罕見。

承接上文:【從政者.上】來自兒童議會的拷問——尊重何在?

從參與式預算計劃 學習從政之道

由居民自己規劃公帑使用的彩福邨參與式預算計劃第一階段已在農曆新年前結束,預計會在未來一個月內由專家幫忙完善已提交的建議書,本周二(3月9日)正式公布入選提案。此次項目由彩福邨互助委員會主辦及MWYO青年辦公室協辦,透過居民一戶一票的方式,決定部份邨內開支的使用。計劃的第一階段為收集意見和建議書,分為設施建議和活動建議兩大類。

義工依琳表示,參與式預算計劃真的很有必要,可能官員、政界人士都太過注重技巧,且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忘了市民需要什麼。(黃寶瑩攝)

在擺街站、落區為邨民宣傳解惑的過程中,義工扮演了重要角色。此次義工團隊由八名中學生組成,Tony和依琳是其中兩位。他們表示,儘管以往也常在香港遊樂場協會的彩德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參與義工服務,但多為探訪長者、賣旗等「一次性」活動。而此次項目為長期「工程」,可以令他們學會不僅要關心他人,還要關心社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聲音,當中最重要的是學會聆聽他人的聲音。

依琳是小義工團隊中唯一一位彩福邨居民。她表示,即使在此處住了十年,也很難有機會跟完全陌生的街坊們交流,了解大家的需要。但這次活動中,她發現即使未必人人都有一套具體的建議,卻有着不同的需求,如有人認為社區中需要更多可以拉筋的地方,有人認為需要一些晾衫架等。

聆聽與關懷 合格公民乃第一步

「參與式預算計劃真的很有必要,可能官員、政界人士都太過注重技巧,且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忘了市民需要什麼。我們這次便能真的落區,問問不同的居民分別有什麼需要,也有更多機會觀察社區,找出可改善之處。體制內外的政界人士都應有足夠的親和力和洞察力,真的與居民打成一片。」依琳表示。

從政者須時刻謹記: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市民,而依琳所言,則是從義工強調的從「同理心」出發,去傾聽、了解地區、香港的需求。

中學生義工參「落區」後才發現,原來對於居住的環境,人人都「有所求」,只是無人能去認真聆聽。(黃寶瑩攝)

Tony也表示,當被問及對社區的意見時,多數小朋友都會不假思索地提到公園,希望能為老舊的遊樂場加入新設施。但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份中學生提案,希望社區中的花草顏色更多元,令植物不再沉悶。原來,對於居住的環境,人人都「有所求」,只是無人能去認真聆聽。城市設計是為了提升居民生活品質,自然應傾聽居民的訴求。但官員習慣了自上而下,逐漸忘記自己應是服務人民的人。

「社區的改善應該是自下而上的—人們要先了解自己的需求是什麼,表達自己的聲音,直接地反映自己的不滿和意見,改善自己居住的社區⋯⋯」Tony表示。

聆聽與關懷,非僅是對從政者的要求,也是任何一個公民都應具備的質素。也就是說,別說政界人士的專業修養,如今的從政者若將樂於助人、同理心等美德都拋諸腦後,便是連合格公民都做不到了。

彩德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的游姑娘表示,此次加入參與式預算計劃,對義工團隊來說是一項挑戰。此前,小義工們多是幫忙執行任務,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如今發出自己的聲音,更有了成為「一份子」的參與感。

(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未來的從政者 先要培養其使命感

相信從政人士既然選擇這條路,也並非僅將其作為「一份工」,而是將其作為志業來對待,也都曾抱着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但現在又去了哪裏?香港與新加坡的公務員制度皆沿襲自英國文官系統,每當提及高效、精英、為人民的政府時,新加坡政府都是不得不提的範例,故香港也一直有意學習星洲的政治人才培養辦法。

新加坡制度之精華,為「旋轉門」機制,令管治人才、政黨人才、地區人才齊聚一堂,得到全方位的學習。在此機制中,個人可同時具備在政黨、政府、私人企業、專業領域中的身份,並在當中轉換、交叉,感受不同位置的思考角度。而且被選中的政治人才,會在修讀大學後,獲培養接觸人民的能力。從討論政策制訂到落區服務,都會令他們真切感受到新加坡人的問題,並培養他們無私地為人民服務的使命感。

然而,香港也並非沒有能力培養出具有使命感的政界人士。即使是現在常被人詬病或揶揄的管治團隊,曾幾何時,也表現過「使命感」與「公僕」精神。

2007年,在拆卸皇后碼頭一事中,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與保育人士公開對話,被稱為「走入群眾」的第一位高官。一直以來,她也格外關注基層醫療建設,出任特首後以此作為其主要政績。但或許正因如此,「政績」凌駕為市民謀福祉,基層醫療也僅停留於「面子工程」。2016年,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狠批拖死了「放寬海外醫生在港執業」議案的時任醫學界議員梁家騮,並直言「場仗一定要打」,給人以義正辭嚴之氣勢。而現在,在特首之位上,卻反而畏首畏尾,醫療霸權至今仍未被觸動……

林鄭月娥身為局長之時,作風敢言。現時在特首之位上,卻反而顯得畏首畏尾。(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又將財爺陳茂波推上風口浪尖,當年,他也曾是個大膽主張結構性改善扶貧政策及投資公共服務、懷抱一腔熱血的貼地從政者。2008至2012年,時任立法會功能組別中會計界別議員的陳茂波,曾諷刺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看守政府」的思維,並在立法會會議中多次批評政府過度累積財政盈餘,且在運用財政儲備時過於死板。但回顧其近年作為,似乎也並未貫徹自己當年的理財理念。

再看各個黨派,從前又有哪個不是本着自己的理念,為爭取市民權益搏命?如今他們又是如何未見其事、先表其態,被意識形態騎劫到走火入魔的地步?試問本港的從政者們,難道走得愈遠,也會離初心愈遠嗎?當尊重、聆聽、同理心這些最基本的公民品質,以及使命感這個最基本的從政者品質,都一併消失,管治團隊皆淪為「事不關己」之人,政治黨派也都成了「樂於鬥爭」之士,這還會是我們要的香港嗎?

上文節錄自第255期《香港01》周報(2021年3月10日)《來自兒童的拷問 香港從政者的使命感何在?》。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55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別讓猜忌毀了「一國兩制」 香港需成另一個「香港」

香港房策怪談—置業未必可安居樂業

從新冠疫苗冷鏈運輸談起 香港物流業如何邁向高增值?

兩會觀察:重訂GDP目標展現信心 北京規劃後疫情時代經濟路線圖

十年開放,五年民主 別讓緬甸再失去時光

來自兒童的拷問 香港從政者的使命感何在?

三階段競爭20年 美中5G科技戰的癥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