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定位到可行發展方向 港台改革的幾點建議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香港電台進行改革是必須的。回歸以來,香港電台從來沒有具體地進行過任何體制上的改革,仍然沿用殖民地時期的那個模式。其實,在曾蔭權時期成立過一個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筆者也應邀加入。所以,我對港台的運作有一個深度的認識。

除了參加委員會之外,早於1999年,我已參與港台的組織,以及一個由歐盟舉辦的公共廣播服務國際研討會,並擔任港台的節目委員會成員差不多十年,也有參與過一些港台的節目製作。我有相關的親身經驗,在政策規管層面上也有一定的理解,故此希望就港台改革提出一系列建設性意見。

把港台變成一個公營機構的好處,就是能夠徹底推行「專業化」,也杜絕不公平現象。(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首先,港台目前並非如英國廣播公司(BBC)或日本放送協會(NHK)一樣的公營廣播機構,而是一個政府部門。台灣的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公視)亦是公營廣播機構,有自己獨立的董事會,由董事會直接管理。當年在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的時候,報告也是以這個目標出發的,即建議港台成為一個像貿易發展局、機場管理局一樣的公營機構。

把它變成一個公營機構的好處,就是能夠徹底推行「專業化」,也杜絕不公平現象。目前,在公務員制度的格局下,港台出現很奇怪的現象—合約制員工和公務員制員工之間有不平等待遇。另一好處涉及港台的定位,若果是公營廣播機構,便意味着要把港台變成一個獨立的法定機構,而這將是一個最有效和實際的過程,過程中更可以加強對港台節目質素的監管。

通訊局早前裁定港台節目《頭條新聞》中的環節「驚方訊息」/「驚訊」污衊警員投訴成立。(港台圖片)

報道必須持平及公道

政府近期推出的檢討報告,焦點集中在行政程序上。然而,這些行政程序改革其實並不能解決港台目前節目質素參差的問題。香港電台是一家「百年老店」,蘊藏着很多精彩的香港文化歷史資料,例如有很多珍貴的粵劇南音的節目錄音,也有很多與香港歷史相關的廣播內容資料,這些都是港台的資產。

港台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其實最主要是時事節目出了問題。出了什麼問題?詳細分析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上文節錄自第256期《香港01》周報(2021年3月15日)《由定位到可行發展方向 港台改革的幾點建議 》。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56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標準不一 指引不清 長者應否接種新冠疫苗?

正視「再工業化」錯誤 帶領「香港製造」重生

區塊鏈鑄藏品 顛覆拍賣市場 數碼藝術狂熱 投機泡沫破滅?

婚戀網站方興未艾 印度告別「盲婚啞嫁」時代?

乘勢而起 華語樂壇進入「人人直播」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