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開埠180年.四】工業黃金期 七十年代工廠妹只盼天道酬勤

撰文:曹民偉
出版:更新:

1971年李美霞還未夠14歲,在工廠做「童養工」,晚上返夜校。工廠指導員見她上進,請她學車衫,每個月出兩次糧,每次六十元。她記得1973年在工廠聽收音機得知股市暴跌,有人輸光畢生積蓄要跳樓,但跟她們工廠妹的生活,彷彿是距離好遙遠的事。

七十年代重要事件

1970年  港英政府成立委員會研究公事上使用中文。
1972年  海上學府伊利沙伯二世發生大火沉沒。首條連貫港島和九龍的過海行車隧道通車。
1973年  李小龍離世。恒生指數大幅暴瀉,出現香港股市最大規模的股災。
1975年  首批越南船民抵港。
1979年  首條地下鐵路通車。

由於家境窮困,李美霞每年生日只得紅雞蛋,成長日子也從來沒有慶祝聖誕。(受訪者提供)

想當年,夜校有同學做縫盤、做假髮,每個月可以賺800元,周日加班有雙工、中秋加班更有三工,讀完專上學院出來做文員,賺的人工也差不多。

由於家境窮困,每年生日只得紅雞蛋,成長日子也從來沒有慶祝聖誕。小時候多在街頭玩跳飛機、滑梯和盪鞦韆,家裏有許多孩子,但家人從來不買玩具,父親只會在新年時選購玩具作禮物饋贈親友。她坦言,這是童年的遺憾,對心靈造成很大創傷。

父親做教車師傅,1972年海底隧道通車,他罕有地帶家人遊車河。然而,一家八口擠進一輛日本小汽車,再加上塞車,她只記得過程很辛苦。父親每年都開車帶她和弟弟去親戚家拜年,每次乘車太久,她就會請父親停一下,因為暈車浪要下車嘔吐。這類經歷,要到七十年代末地下鐵通車才得以倖免。那年頭,新年利市錢都要上繳,媽媽要拆孩子收到的利市錢,再轉用自己的利市封包好送人。

那年頭,新年利市錢都要上繳,媽媽要拆孩子收到的利市錢,再轉用自己的利市封包好送人。(資料圖片)

放棄升讀大學 女性都要為家庭付出

她在長沙灣的屋邨長大,當年每家都有五、六個小孩,家家的女兒都是讀完小學就出來工作養家,女性都要為家庭付出。七十年代,距離男女平等還有漫長的路。1969年香港才正式訂立「一夫一妻」制,不得娶妾侍。

小時候衣衫都是母親用衣車縫製,每年買一大匹布,給幾個孩子一人做一套一模一樣的衫褲,就可以穿足一年了。後來姊姊學懂自己造衫,又賺到錢買衫,她就可以穿姊姊衣櫃的衣服。直到在夜校讀中四那年,她才第一次用打工賺的錢買迷你裙、喇叭褲。

她的三個弟妹都是大學生,畢業後做了政府工,她後來也加入政府機構,從低做起。

上文節錄自第257期《香港01》周報(2021年3月22日)《香港開埠180年 回溯時代變遷》。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57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 動一場特區治理大手術 從清除「房地產癌」開始

把握疫下契機 推動醫療科技產業化

電動車十年目標僅達一成 暴露政府三大施政弊端

香港開埠180年 回溯時代變遷

植物奶經濟來了? 素食與環保趨勢夾擊美國奶農

山客爆林踩線 山野不復原貌 行山風氣熾熱 新手湧現垃圾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