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藝術家展覽|保障家庭生活 才能真正保護兒童

撰文:程雪
出版:更新:

五歲女童被虐致死案日前審結,女童父親及繼母裁定謀殺罪成,被判終生監禁。悲劇過後,除了立法保護兒童免於受虐之外,如何保障本港兒童的福祉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有民間團體舉辦兒童藝術慈善募捐展覽,旨在為其協會的兒童保障項目籌募資金。

由香港保護兒童會主辦的慈善募捐展覽「Little Artists」昨日(4月23日)於中環Pottinger 22畫廊舉辦開幕儀式。是次展覽以「Togetherness」為主題,共展出由小藝術家創作的42幅作品,持續兩日。香港保護兒童會籌款委員會主席陳磊介紹,本次募捐贊助人數已超過980人,籌得逾150萬元。募捐所得將用於香港保護兒童會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兒童提供免費的專業評估服務及為托兒學校、日托嬰兒園及參與課後輔導的學童與家庭減免學費。陳磊介紹,展覽同時希望能夠培養「小小慈善家」,讓孩子們通過藝術創作的方式參與慈善活動,學習回饋社會。

+5

其中,15歲的Gaby是年齡最大的創作者,她的畫作《united with love》是此次活動中募得資金最多的作品之一。「我想通過握在一起的雙手和融合在一起的色彩表達『愛』的主題,表現出愛的豐富內涵。」Gaby在中學修習藝術,這不是年僅15歲的她第一次投身慈善活動。「我的媽媽曾是保護兒童會的主席,我家也與這個協會有淵源。」在父母的薰陶下,Gaby小時候就參加了街頭慈善義賣,並參與了保護兒童會的學校項目。「這個活動的意義在於,能夠聚集大家的力量去為我的同齡人創作更好的成長環境。」她說。

保護兒童會是香港最大的提供慈善托兒服務的機構之一,旨在為初生至16歲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務,重點協助支援發展差異的兒童及其家長。助理總監朱健文表示,保護兒童會的目標在於提供「及早識別、及早介入」的服務,讓不同能力、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兒童健康成長。這一理念更加契合世界衞生組織保障兒童的理想指標,即將保護兒童的服務對象延伸至其家庭的整體福利,而沒有將保障兒童的視野局限於「防治虐待」——關注兒童成長所需及安全福祉。「我們有針對初生至未滿2歲幼兒的日託幼兒園,也有針對父母存在精神障礙或出現虐兒問題時可提供24小時住宿照顧的童樂居。服務面向比較全面。」陳磊說。

不過,民間團體資源始終有限,若要全面促進兒童福利,還是少不了特區政府。可是,本港兒童福利政策尚未完善,例如目前未有明確立法保護兒童免受暴力傷害,導致每年至少都有近千宗虐兒個案發生。法律改革委員會日前稱於2019年建議設立的「沒有保護罪」目前已完成相關諮詢報告,將於兩個月內完成引入法例的最終報告。無可否認,「沒有保護罪」固然能夠填補現時法律漏洞,但本港距離整全的兒童保障政策尚有長路要走。

「沒有保護罪」建議對兒童或易受傷人士有「照顧責任」或「頻密接觸」的人士,如同住親屬、社工、教師及院舍工作人員等,如發現兒童有嚴重身體受傷風險,就須舉報,否則可能面臨刑責。業界認為,若未能釐清什麼才算達到「照顧責任」、什麼才算「嚴重受傷風險」等問題,無疑會加劇相關從業人士的工作壓力,或造成「唔理三七廿一、有理無理報警先」的結果。這一方面導致社工原本遇到懷疑虐待事件時的工作程序被押後,包括家庭福利、家長合作等,一方面也可能使有關部門面臨「投訴滿天飛」,處理個案人手不足的問題。因此,不僅需法改委與政府部門採納民間意見,完善調理細節;同時亦需要相關配套設施,包括足夠的資源、人手配置和分工、分流系統、專業同工培訓計劃、社區宣傳教育等。

不過,「沒有保護罪」的立法也只是邁出了保障兒童的第一步。社會福利署資料顯示,超過七成的虐兒個案施虐者是受虐兒童的父母、照顧者或親屬。而防止兒童虐待會研究表明,虐待兒童或疏忽照顧兒童的父母往往面臨經濟危機、婚姻問題或精神障礙等生活壓力。不難看出,虐兒問題涉及到的不僅是一個個受到傷害的兒童,其背後是一個個在現實問題中泥足深陷的家庭。因此,保障家庭才是預防虐待兒童的重點環節,而政策制定者應有此遠見卓識,抬升保障兒童政策的視野,納入本港急需支援的困難家庭。同時,保障兒童亦不應止步於防止虐待,更需深入到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為他們提供安全的成長環境。

其他深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