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保釣風雲半世紀】台灣保釣人士的轉折人生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釣魚台,一個面積僅約四平方公里、位於台灣東北外海的無人島嶼,逾半世紀以來牽動無數中國人與全球華人的心。五十多年前那場紅紅火火的保釣運動,不僅在台灣,也在香港和美國華人留學生圈子中發酵,涵蓋左、中、右立場人士,並引爆了左派、右派、親共、反共、親國民黨、反國民黨、台獨、統一、自由派等之大爭論與分歧,也為思考中國前途及台灣的民主革新貢獻力量。
撰文:蕭偉基

台灣時報文化出版社最近推出《保釣風雲半世紀:保釣運動領軍人士的轉折人生與歷史展望》,以口述歷史方式對十一位「老保釣」作深度訪談,暢談他們的保釣之路及人生經歷,有諸多的一手資料。

三股力量參與保釣

本書之口述歷史由台灣國立清華大學電機系榮譽退休教授李雅明和該校圖書館館長謝小芩進行訪談,李雅明是「老保釣」,十一位受訪者計有林孝信、李雅明、劉源俊、林盛中、項武忠、花俊雄、龔忠武、劉大任、邵玉銘、胡卜凱、王正方,當中有多名從事理工科學。

當年參與保釣的台灣留學生,甚至有部份後來乾脆到中國大陸,以具體行動表達對國民黨政權的失望,例如有美國布朗大學地質學博士學位的林盛中,就在1972年前往大陸工作,更曾出任全國政協委員。

保釣的示威活動也激發了留學生(此指台灣和香港留學生,當年尚未有中國大陸留學生)對於中國未來走向的思考,開始從更全面的角度來探討國家命運的問題。留學生們在各地舉行了多次國是會議,思考中國的未來。比較為人所知的有1971年8月21、22日在羅德島州布朗大學舉行的「美東國是會議」,以及9月3日到5日,在密歇根州安娜堡舉行的「全美國是會議」。

當年有部份台灣留學生後來加入聯合國工作,「就地報國,當了國際公務員」,包括在本書發表口述歷史的花俊雄、龔忠武、劉大任(也是名作家)等。龔忠武說:「最重要的動機就是大家都是出於書生報國的念頭去的。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來得太快,快到其他條件無法配套,例如口譯、筆譯就派不出人,可這確是中國作為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大國和為聯合國六種語文(英、法、西、 中、俄、阿)中的中文,提供的主要服務之一,因為中國參與國際事務是玩真的,不是像國府當年那樣不過是美國在聯合國的一個傀儡。」

半世紀以來,各地華人一直對保衛釣魚台鍥而不捨。(美聯社)

展望保釣的未來,李雅明認為,兩岸的中國人政府對於釣魚台的主張,未來應該會比今天更為有利。對於釣魚台主權的問題,除了應該不時以行動打破日本「有效統治」的主張以外,在對日本的交涉中,應該盡量爭取「鬥而不破」,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主軸,繼續強化經濟實力,等到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時,外交上自然會出現嶄新的局面,時間是站在中國人民這一邊的。

欠缺香港保釣人士口述

香港也是保釣的重要場域,七十年代那場保釣運動也有不少香港留學生參與,甚至擔當重要角色,例如多位受訪者都提到、被指為立場親中共的廖約克,他在香港培正中學高中畢業後,赴美留學,考獲美國哈佛大學物理博士學位,後返港任教香港中文大學,也是精電公司創辦人,其妹是香港特區政府首任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可惜本書未能提供廖約克等當年香港重要保釣參與者的口述歷史,是為缺憾。

《保釣風雲半世紀:保釣運動領軍人士的轉折人生與歷史展望》;作者:李雅明、謝小芩、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出版:時報文化(台北);出版日期:2021年3月

蕭偉基
馬來西亞華人,曾在台灣深造,並在香港媒體工作逾二十年,現居吉隆坡。

上文節錄自第262期《香港01》周報(2021年4月26日)《台灣保釣人士的轉折人生》。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62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反思社區治理— 香港需要怎樣的區議會

走訪浸大事實核查中心 打擊假新聞 提升全民媒體素養

與香港社會共同追求美好生活

氣候災難比疫情危害尤甚 永續投資成「下回常態」

卡斯特羅時代告終 古巴模式的成功與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