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經濟學者:香港難孕育「獨角獸」 大灣區是重要驛站?

撰文:曹民偉
出版:更新:

香港有句俗語:「High-tech揩嘢,Low-tech撈嘢!」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徐家健認為,初創科技較少人投資「一點也不奇怪」,業界深知這些風險甚高的投資項目,一千間中只有幾間會成功。2017年香港才誕生首家獨角獸企業商湯科技,比美國及以色列慢許多。香港側重金融及地產業,難跟大國相比。那麼,在香港孕育獨角獸最大難度是什麼?大灣區又是否發展創科行業的烏托邦?

相關文章:

「獨角獸」改變世界 新世代精神重譜全球經濟版圖

最壞時代成就最好機遇 醫療初創企業行情看漲

01:本地大學已成為孵化獨角獸地方?

徐:香港多家大學在世界排名都很高,這麼小的城市養得到幾家著名的大學也不容易,這亦是香港一大優勢。我曾在香港多家大學任教,了解到不少學者的國際水平都很高。大學教授在學術理論層面有深入研究,但要將他們的構想落地及變成商機卻不容易。傳統大學都是做學問很叻,但做生意卻未必很好。所以,大學需要成立一個架構,跟外面的商業機構合作,外邊給資金、大學給技術。政府也知道香港創科落後,過去幾年都有協助,連結大學與商業機構的合作。

香港多家大學在世界排名都很高。圖為香港科技大學。(資料圖片)

01:年輕人對創科態度有何轉變?

徐:以往香港年輕人會想留在薪高糧準的comfort zone,因為要供樓,想過穩定生活。然而,過去十年樓價已貴到年輕人不會奢想買樓,反而不必擔心供樓問題,更大機會走去創業。這一代年輕人不再追求工作穩定,反而重視滿足感。而且,人工智能等技術也取代了很多行業的中層位置,在傳統大機構打工愈來愈難升職,倒不如出去創業。

這十年間創業潮流也變得很型,有幾個成功例子出現就會形成氛圍,年輕人更渴望出去闖。Elon Musk(Tesla創辦人馬斯克)這些傳奇人物令年輕人充滿憧憬,本土的獨角獸如Lalamove都是一班年輕人忽發奇想後發展出來的。

此外,徐家健亦分享了他對商界對創科行業的支持是否足夠、政府對創科行業有什麼幫助、本地孕育獨角獸最大難度是什麼等問題的看法,亦分析了大灣區及香港各自的優勢,詳細訪問內容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上文節錄自第263期《香港01》周報(2021年5月3日)《專訪經濟學教授徐家健 香港難孕育「獨角獸」 大灣區是重要驛站?》。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63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綠色債券成新趨勢 香港可成綠色金融中心

美團涉反壟斷遭調查 整治平台經濟才剛開始

美元霸權開始衰微 全球形成「去美元化」趨勢

政治震盪不止於莫迪 印度疫情牽動印太地緣戰略

改變世界的新世代獨角獸

歐盟祭出最嚴法案 監管AI時代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