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M|弗洛伊德遇害一周年 種族大熔爐實驗未完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上周二(5月25日)是黑人男子弗洛伊德(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員喬文(Derek Chauvin)跪頸致死一周年。這宗引發美國史上最大民權示威的標誌性事件,在美國各地都有民眾紀念。作為史上首個在就職演說直批「白人至上主義」的美國總統,拜登當日也閉門會見了弗洛伊德的家屬,獲後者稱讚「真誠」。然而,雖然喬文謀殺罪成,成為罕有被繩之於法的警員,國會卻趕不及在一周年紀念前通過稱為《弗洛伊德法案》的警察改革法案。

《弗洛伊德法案》將收緊執法部門包括扣頸在內的武力使用、建立警員不當行為的全國資料庫、要求聯邦執法人員配戴隨身錄影鏡頭、限制保護警員因執法而受個人民事控告的「有條件豁免權」(qualified immunity)等。雖然法案早於3月在民主黨控制的國會眾議院獲得通過,但在參議院共和黨人對部份條文的反對之下,依然未能成為法律。

圖為5月25日,美國紐約市,有民眾遊行舉行悼念弗洛伊德逝世一周年。(路透社)

國會路阻,拜登當局只能透過行政命令和司法部的行動去推動種族正義,例如司法部在4月就展開了對弗洛伊德事件發生地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警方的調查,恢復奧巴馬時代的警隊改革模式。而諸如紐約、華盛頓、維珍尼亞等民主黨控制的州政府,也落實了警隊執法改革,以補聯邦政府的行動不足。不過,要解決美國警隊的系統性種族差別待遇問題,路途依然非常遙遠。

弗洛伊德事件的本質,以至後續示威中各地警隊的強力執法,加上其後愈加得到媒體關注的警察槍傷、槍殺黑人事件,使得公眾將種族平權的焦點集中在執法部門之上。然而,執法不公只是美國種族問題的一個層面而已。

上文刊登於第267期《香港01》周報(2021年5月31日)《弗洛伊德遇害一周年 種族大熔爐實驗未完》。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67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保釣運動50年 香港人還愛國嗎?

死因庭案件積壓 法院行政宜改革

【治港新勢力.三】泛民低潮期: 蓄力調整還是「自然流失」?

由汽車蔓延至手機、電腦、家電 全球晶片荒的沉痛教訓

搶電視觀眾爭奪話語權 沙特土耳其掀中東「劇」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