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政策|想生卻不敢生 港人真的享有生育自由?

撰文:賈婉琳
出版:更新:

上周,內地宣布「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放寬一直被詬病剝奪公民基本生育權的一孩和二孩政策。同樣面對人口結構問題的香港,沒有如內地般限制生育,特首林鄭月娥上周更誇口「特區很多政策都不會排斥有較多子女的家庭─有免費教育,亦有接近免費的醫療,所以(生育)最終都是個人選擇」,但事實又是否如此?香港人是否真的享有生育自由?

提到生育政策,香港人最熟悉的或許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電視中一家七口坐着小船,伴着仙杜拉的歌聲:「兩個就夠晒數,兩個就夠晒數,生女也好,生仔也好,兩個已經夠晒數。無謂追,無謂追……」再就是回歸後第二任特首曾蔭權提出的「三個最啱數」。由七十年代主張生兩個,到今個世紀初的三個,究竟一個家庭生幾個好?

《人口政策--策略與措施》報告中提到,香港生育率低「主要涉及個人選擇、生活模式的取捨等」(資料圖片/黃寶瑩攝)

其實,無論是家計會的宣傳,還是曾蔭權的呼籲,都難以稱之為香港的生育政策。事實上,在香港,歷來都較為缺乏官方系統介入的生育政策。就好像曾蔭權的呼籲只是時任官員的個人主張,而因「兩個就夠晒數」出名的家計會其實是一個集關注婦女健康、婦女權益、性教育和家庭規劃等多角色於一身的支援機構。在生育層面,家計會早已修正「兩個就夠晒數」主張,轉向鼓勵家庭及早做生育規劃。

香港與生育相關的政策涵蓋職場、稅務、勞工、人口等議題,一直以來有所失焦,也多被忽視。比如目前香港發布的四份人口政策報告中,有關生育的着墨均不多,倒是不約而同地將核心放在勞工人口的資源規劃上,比如引入外地人才,釋放更多的非常規勞動力等。也就是說,香港沒有一個特定的官方部門和政策文件,強硬限制或催谷香港市民生育。問題是,生育決定權雖然在市民身上,但卻不代表香港人能自由地規劃生育。

香港社會愈來愈多夫妻覺得雙職無子女是理想狀態。(資料圖片)

經濟壓力大 政府支援不足

2018年青年創研庫(下稱青研)就生育問題對育齡市民進行調查訪問,結果顯示七成受訪者認為理想的家庭應該有兩個子女,但只有五成人認為自己會計劃要兩名子女。另一方面,雖然僅5.8%的受訪者認為「丁克」(雙職無子女)是理想狀態,但出於現實考慮而計劃「丁克」的受訪者則上升至近兩成。受訪者理想和計劃之間的距離正顯示香港與「生育自由」的距離。

更為殘酷的是,再早一點類似的調查結果和此後五年的出生率,讓我們看到這一距離已成現實。

上文刊登於第268期《香港01》周報(2021年6月7日)《 中國社會「民不聊生」 三孩政策揭示的人口困局真相》。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68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尋找擺脫科網霸權之路 數碼時代下的媒體轉型

不應依賴內地解決問題 香港需有合乎長遠利益的人口政策

網絡熱詞揭露沉重現狀 「躺平」的年輕人都是鬥士

從合拍片說起 香港電影有無出路?

經濟結構未能追上人力需求 「學位貶值」癥結在於產業固化

從次按危機到新冠疫情 尋找家園的美國車「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