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香港燃眉之急 以公共融資推動大型造地|石中堅

撰文:石中堅
出版:更新:

香港房屋供應是個問題。這句話,相信三歲小朋友也能倒背如流,毋須建制派議員勞師動眾地反覆重申,以賺取政治資本。
房屋問題固然蘊含着政府歷年來架床疊屋的官僚架構,以及與發展商的私相授受,但我們認為,問題的癥結乃是政府一直欠缺一套完整的論述,向社會各持份者解釋,以及在各層面推動大型造地運動,讓可用而同時具連貫性的住宅用地得以大幅增加。

舉例來說,如今仍未被「高密度開發」的農地面積,堪比全港已被或正在開發的住宅用地。政府有必要將這些農地迅速收回開發,發展成能夠解決貧苦大眾燃眉之急的住宅供應。當然,說比做更容易。

如今仍未被「高密度開發」的農地面積,堪比全港已被或正在開發的住宅用地。(資料圖片)

坊間有不少聲音將今時今日香港盤根錯節的土地問題歸咎於地產商。固然,有個別地產商曾公然表示,不介意為政府擔當「開荒牛」,進行覓地收地的工程。同時,我們也須知道,香港並沒有政府徹底主導房屋政策的本錢或政治資本。而現實上,這句話某程度上雖然反映不了事實的全部,卻也發人深省。正是多年以來官商之間的利益糾葛、議員與大財團之間的藕斷絲連,讓香港土地問題自回歸以來不斷惡化,才有港人平均要輪候逾5.8年才能上公屋的慘狀,才有民怨沸騰、基層對社會往上流感到絕望,才有如今所面臨的經濟困局頹勢。

港人最反對的一項其中一項政府施政,正是令大眾不明所以的開支。(盧翊銘攝)

關於如何、在何處、何時發展土地,我們和坊間各大機構智庫在這些問題上已多次撰文評論,在此不再詳談。反而,我們更想聚焦一個較為新穎的解決方案,即以公共融資 (public financing) 手法來推動政府造地工作,讓港人善用我們的「看家本領」—優質資本主義—以推動社會改革。

石中堅

一群對香港未來抱有希望的90後

相信香港必須自身從根本上改善管治

才能在環球政治中及中國崛起下

維持其獨一無二的地位,讓「一國兩制」重回正軌

上文節錄自第270期《香港01》周報(2021年6月21日)《解香港燃眉之急 以公共融資推動大型造地》。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70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尖端科技」劃入國策 如何借勢打造世界新矽谷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香港人能視而不見?

神舟十二號載人升空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太空站

手作之魅:興趣化成生意 產業鏈漸成形

讓玩家「管治世界」 區塊鏈顛覆傳統遊戲模式?

把搜尋變成對話 語言AI恐承襲人類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