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辭世|「我到哪裏,哪裏就是中國!」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著名史學大師余英時逝世的消息傳出,全球中英文媒體都發布專文報道。弔詭的是,不同地區媒體側重之處各有不同,突顯其多重面向的一生。台灣媒體報道多偏重他「反共」、堅持「自由主義」;內地媒體則多提到其學術經歷與成就。

生於1930年的余英時,歷經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從內地各省輾轉流離至香港、美國,他的足迹本身就是一部歷史。他接觸到錢穆、楊聯陞等前輩大師,並在香港新亞書院、美國哈佛大學求學,成就他的學術基礎橫跨中學與西學,並為其研究奠定不同於現代中國史學者的底色。他曾反問,為什麼非要到某一塊土地才叫中國?「我到哪裏,哪裏就是中國!」余英時撰有《一生為故國招魂》一文悼念先師錢穆,文中指出:「任何人企圖對他的學術和思想作比較完整的評估,都必須首先徹底整理他所留下的豐富的學術遺產,然後再把這些遺產放在現代中國文化史的系統中加以論衡。這是需要長期研究才能完成的工作。」或許可借用斯人斯語,作為對逝者余英時的評價。

余英時深受五四運動影響,有對民主與自由主義的堅持,由於在國共內戰末期的親身經歷,他對中共的批評尤烈。(唐獎網頁圖片)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77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8月9日)《史學大師離世——評價余英時有不同面向》。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